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訪鵬城最後的皮鞋匠

尋訪鵬城最後的皮鞋匠

一台銹跡斑斑的縫紉機,一把光滑的剪刀,一顆顆鉚釘,一把鎚子,一雙粗大的靈巧的手,一顆堅守的心和一門精湛的手藝,就這樣,一直在繁華的大都市裡艱難的生存著。

然,現如今在深圳這樣的現代化城市裡想要尋找手工皮鞋匠的師傅,實屬不易啊!確切的說,是很難很難。

在鄉村很多人都知道木匠、石匠、鐵匠、篾匠、鞋匠這些固有的詞。這些稱號也是我們農村當地的主要手藝人,手藝人俗稱「匠人」。

當然還有很多種手工藝人,譬如像錫補的錫匠、鋸盆鋸鍋的鋸匠、制衣的裁縫、修補鞋的皮匠、彈棉花的彈匠等等很多。

他們和鄉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的製作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實用美化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只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這類匠工們逐漸的開始消失了,沒人願意再去學這門能工巧匠的手藝了。

葉師傅從事這行業已有很多年了,當然走進他小小店面的時候,他告訴我,現在的生意不好做了,機械化的時代早已代替了這種純手工的製作,說不定哪天自己的店面就要關閉了。動情之處,眼神流露出一絲絲的悲涼之意。

接著又告訴我說「門裡出身,不學懂三分」「三天能學個莊稼漢,十年學不了個手藝人」,藝人大多是家傳,如果是新學的還要拜師,拜師學藝很有講究,要遵照沿襲多年的行規,先設「拜師宴」,正式確立師徒關係,才能走上學藝的道路。

我問他,那你為什麼還要堅持一直做手工制皮鞋製作呢?他說還是有一些人認同手工制製作的皮鞋,所以自己還要堅持。說自己的師傅向他們傳授技藝的時候,經常要求他們要傳遞耐心專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一個好匠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而這種品質主要依靠師傅的言傳身教慢慢培養,是一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熏陶過程。

不過,「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的手口相傳固然重要,但手藝的高低,關鍵靠自身的悟性和平時的鑽研,還需要經驗的積累、閱歷的豐富,有道是「干到老學到老」。

然而在今天,工業化浪潮席捲一切,價格低廉、五花八門的工業產品充斥於生活的每個角落,高效速成的機械化流水線的批量生產替代了傳統的手工製作,匠人們已「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們當中一部分已經老去,年輕的都已改行,誰還會去傳承這些手藝?

匠人們終將遠去,一起遠去的還有我們苦澀而快樂的童年記憶。現在有時候還會常常想起小時候那些來村子補鍋,爆米花的那些匠工們。

想起他們忙碌的身影、精湛的手藝以及嚴謹、專註、敬業的「工匠精神」,因此珍藏一份對匠人的記憶,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浮躁年代,顯得越發稀缺珍貴。

葉師傅是一個比較隨意而祥和的,在他製作皮鞋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他專註,細心,從裁製皮革、裝上道具、打釘、穿針、引線等等這一系列的連貫的動作就足以看出他的匠工底子是何等嫻熟與精湛。

包括,有顧客上門買他的皮鞋,挑選合適的後,他都會耐心的、細心的給穿好鞋帶,裝上盒子,始終面帶笑容的送出店門......

葉師傅,包括所有匠工們,人人都是一手精湛的傳統技藝,亦是一部部鄉土文化專輯,更是一筆筆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希望這些手藝在多年後依然看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山的孩子 的精彩文章:

一個適合心靈棲息的古鎮——舊時光,慢生活

TAG:大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