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知行合一太極拳(7)

知行合一太極拳(7)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沈行佐 沈行佑

編輯 | 鹿鳴

拳路、拳理和拳勢

拳路是拳的基礎,拳理是對拳的理解,拳勢是對拳的感悟。

循著這條路,走了幾十年了,想就太極拳作一個梳理,不知道能不能達到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個人對傳統楊式太極拳的一個膚淺的理解。

師祖露禪先生到陳家溝學拳的經歷屬實的話,楊拳比較陳拳已經有不少的變化。從拳路上講楊式太極拳更趨向綿綿不斷,柔中韻剛的勁路理念。動作更適於大眾化普及,更適於強身健體的修鍊。它適中的步伐,穩健的身法以及合理的開闔,把太極拳推向了一個高度,使它成為現代大眾易於接受的一個拳種。其舒展大方,中定,八面支撐,守中的理念更全面闡述了內家拳的特點。

按我對楊式太極拳的理解:在行架的過程中做到以下五個方面,應該算是太極拳基本入門了:

1,虛領頂勁。2,含胸拔背。3,松肩沉肘。4,松腰沉胯。5,氣沉丹田。

這是要領,也是規矩。隨著動作的不斷熟練,是應該可以達到的。不斷把動作記憶變為身體記憶,從不自然到自然,從不放鬆到不斷放鬆從松到沉,到輕,到靈有一個反覆提高的過程。從勁到凈,到靜,不斷把練拳從一個境界推向更高境界,這個進程是我們有恆堅持的結果。

拳理——是我們對拳的理解,這個理解就是對拳法使用的理解。有的人說我們不是為了技擊,懂不懂拳理並不重要,架子做對了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對拳理的認識實際是對陰陽的理解,對虛實的加深。太極拳的陰陽虛實是練太極拳的核心所在。只有不斷的理解才能使我們拳打得虛實分明,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處處有虛實,虛實在處處。進而使動作不斷精益,使體格鍛煉更加全面完整。由活動變為運動,由運動上升到修持。推動經脈的疏通,陰陽的平衡,意識的達位,境界的提高,真正達到身心的提升。練和悟的有機統一,才能發揮打太極拳的功效,沒有做到這些,太極拳只能停留在操的位置上,沒有練到就無法悟到,有悟有練才能使我們太極拳達到一定高度進而極大地提高身心健康,養生鍵體,延年益壽。

拳勢——從一個角度講就是八法,五行,十三勢。棚、履、擠、按、採、例、肘、靠,前、後、左、右、中。

太極拳的每個式都是圍繞著這十三勢展開的。應該講還有上下勢,太極拳路中起勢和提手上勢就是上勢,下勢有一個單獨的下勢和收勢組成。為什麼沒有加進去,我不得而知,望有識之士能指教。剩下的應該都是式了。

怎樣理解「勢」我認為還有一個勢趨,這個趨勢就是:綿綿不斷勁連著,似斷非斷意連著,斷連頓挫勢連著。

拳可教,勢不可傳,這裡的勢,實際是一種氣質。人有氣質,拳也有氣質,這種氣質是每個人對拳的感悟,對拳路的理解,根據各人骨骼,身架,身體條件,動作偏向所反映的一種內在外相的表達。所以人的氣質不同,拳的勢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循著對拳路、拳理、拳勢的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打出和別人不同的太極韻味和風格。更值得一提的是對意、氣、神的感悟不同,使我們今天太極園地百花齊放,不僅有陳、楊、吳、孫、武還有三豐太極,蛇雀太極等一系列原創和演化。相信太極拳在新時期會有更大、更深、更廣的發展。

由於熱愛,我期待,我知行,我踐行我的太極夢。

剛柔相濟太極拳

把太極拳說成柔軟之拳一直不絕於耳,就象把「四兩撥千斤」看作太極拳的必然一樣。這裡有人們的良好願望,也有因為它適合老年人習練,又比較慢,好像不使勁,所以一味圖解它是不需力的拳,而且能以老勝少,以弱勝強,自然就令人神往了。

太極拳強調鬆柔不是目的,是為去僵、去滯、去呆、去硬、去頂而準備的。真正的太極拳功夫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剛柔相濟的一種境界。單剛,單柔都不是太極拳。

柔的實踐是怎樣實現的,談談我的感受和體會:柔是相對於剛的一種體驗,不是功夫的標榜。學拳初期,或久未習練會產生不習慣不適應的感覺,人家看得不協調,自己覺得硬棒棒,這就是剛。

表面化的,在體外的,獃滯的,看得到,摸得到,感覺得到,體會得到。隨著習練的深入,功夫的提高,獃滯會逐漸變得靈動,逐步成為有張力的沉勁,逐漸有了內涵,或叫內生動力。不再是硬棒棒的頂了,鬆柔了,松沉了,有內在的,帶彈性的棚勁了。實現這些不應缺少,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沉胯。

氣沉丹田,隨著套路習練的深入,單練動作的精深,會有一些短促勁,截斷勁之類出現的。再後來會體會出來整體勁,一致勁來。那是你會在推手中找到自己薄弱點,然後補點,比方腰勁不夠,胯還不松,弓步撐不住等等。這樣你就會在實踐中,內功中,找差距,補缺位,求勁,找勁,這實際是對基本功的檢驗和考驗。

有時明明聽到了勁,為什麼化不開,解不了,各個節,各個部,都會向你訴說,你努力吧,窮盡一生努力吧。它帶你爬上一座山,又是一座山,再爬上一座山,無數山在後面……藝無止境。在各種場合,各種條件下,反映出你的修為,你的涵養,你的勇氣,你的智慧,於是學習拳外的功夫成了你另外一種不可缺少的追求。

你也由張揚的個性,好鬥的年齡,逐漸在世事情懷中得到修正。

過榮譽關,過挫折關,過體力關,過精神關,過玄關,過通關,過了一切的一切,過來了,過來了,太極拳造就了你人生,你造就了你的太極拳,太極人生,人生太極也。

在這過程中,你會體會單剛不柔不成太極,單柔不剛也難成太極,太極拳必須剛中帶柔,柔中蘊剛,剛柔相濟才成太極,才成人生。

在練器械中你會感覺勁力的要求,手法和身法的平衡,對腰腿力量的把握。

在練推手、大履中你,你會體會,手法,身法,步伐的關係,協調的,整體的,分部的關係,靈動與沉靜的關係。

在散打中你會體會眼神,靈敏。步伐的更高要求,力量的要求,意志品格的要求等等。

在強手面前不僅是勇氣的問題,在技術上你的動作會變形,暴露出你的缺點與不足。

抖桿是對練勁最大的幫助,幫助:勁的整合,勁的疊加,出勁的純凈。定、彈。抖。索,肩、腰、手、腿、胯無不在此得到練習。收、斂、蘊、藏也在此得到鍛煉。松、沉、柔、化這裡都需要用到。有時我正想告訴有些體用者,天天琢磨,精、氣、神、的抖抖杆子看,就可能體會更深了。

抖杆子是手臂的加長,越長,越重,對腰、腿、手、身要求越高,同時練得不好,對臟腑損害也大。

好了零零碎碎講了這些,最後想告訴大家的:太極拳是體用拳,是以練勁為主旨的體用拳,不講勁不是練太極拳,是現在俗稱的太極操吧。

太極拳講究,手法、身法、步伐、眼法、還有理法。

武術套路與單練式

拳擊有套路嗎?跆拳道有標準拳架嗎?沒有!中國武術就有拳架,套路,而且有些非套路不可。所謂套路就是規矩,就是標準,就是樣本。訓練、比賽、表演無不用上它。

套路,確實是中國武術傳承的基礎,也給表演帶來了精彩無數,給武術體用者帶來無限想像空間。套路表演成了中國武術的規格,彪悍優美的中國武術特技因此成了中國功夫的寫照。沿著這一路徑創造了中國武術的千姿百態,流派紛呈,延伸了中國武術健身養體,練功養功的各種功效,給觀摩、體驗帶來了無數實際意義。沒有套路就不是中國武術就成了鐵律,於是門派師承成了各為其主的標誌。嗚呼,善也,哀也。

中國文化,中國式思維由此體現出來了,評分達標也由此產生了。

到底怎樣看待武術套路是我們習練者繞不過去的問題,沒有套路成了野路子,有了套路,而且名師的套路成了招牌。有些人挖空心思求名師,不為拳,為牌子。竭盡全力挖名師的秘籍,望一夜成名,一夜功成,千古留芳,嗚呼!喜乎,悲乎。

打著名師的招牌,講輩分,論資格,文章上相互攻擊,道聽途說,抬己損人,拿出名師、名段、名語錄欺世盜名,笑煞,恨煞。

要不要套路是個糾結的問題,和中國武術出路問題不無關係,也是走向世界的問題。是俗套,是新路,是是,是非,哀莫一是,留待後人解決吧。

談談單練式吧:

豐富多彩的單練式是中國武術的精到之處,是前輩武術家心血的結晶,是功法,練法的具體寫照,裡面的寶藏可挖掘不止,裡面包含的文化,哲學觀念也博大精深。世界武術界對此研究已相當深,也是我們武術人士,窮盡一生,探究不止的寶藏所在。

中國功夫的特點在於腰腿,在於巧勁,怎樣發揮中華武技的特點就是我們課題和追蹤方向。

我認為從搏擊角度出發,主要練習搏擊技術,抗打能力,巧用結果,一招一式地單練有成效,快成果。一個套路,一個套路地練也許並不適合。

以柔為旨要的太極拳,許多人把它看作柔拳,看作四兩千斤的既定方向,我覺有些片面,真正在技打中完全用到是非分之想。推手中摸摸勁差不多,真正在搏擊中沒有力量是行不通的,不信你徒手制服一隻雞看看,無論什麼大師捉雞還是要用力的。現在現實中或視頻里所看到的往往是特定環境下,特定條件下的特定結果。離真正的神功相去甚遠。

傳說不能算,眼見,試過才能使人信服。這裡我不敢否定一些人的功夫,只能說實際,也無意與人爭執,那沒意思。境界是我們希望的東西,就像和諧是我們希望的一樣。我們希望達到一個境界,實際的努力,還是受多方面制約的。我們練拳架,練單練式,練功夫等就是使我們的力量,平衡,柔韌,靈敏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僅此而已。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在否認自己,否認自己幾十年的努力。是啊,誰能證明我們的理想,一切都是真實而具體的呢。

我適當地否認自己,是告訴我的同道,有可為和不可為的東西橫亘在我們面前,但我們還在努力向彼岸行進著。我們需要加強的不僅是理論和實踐,開發人類極限,還需要改變包括基因在內的諸多方面。運用我們馬克思先生的一句話,「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還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知行合一太極拳(6)
記住這些,保全家健康!
靜靜練拳,慢享人生!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我眼中的太極拳,美出內涵,美出氣質,美出境界!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