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牧在黃州偶題的兩首絕句,真乃詩中神品

杜牧在黃州偶題的兩首絕句,真乃詩中神品

在中晚唐的詩壇,論到七絕的成就,杜牧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他的七絕不同於盛唐的氣魄宏大,而在於意境的幽美雋永。

公元842年,杜牧被外放為黃州刺史。這是一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所在,雖然任職時期並不長,但在杜牧的創作生涯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的每一個州都有郡名,黃州稱之為齊安郡。一個秋日的午後,杜牧漫步於鄉間的小路,沉醉於靜謐的鄉村風光,隨手寫下了《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曰: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首句點名時間和地點,兩竿落日應該是下午四點左右的樣子,既非紅日高照,又非暮色蒼茫,此時的光線是明亮的,又是溫和的,正適合出遊。

次句是眼前所見之景,半縷輕煙到底來自何處呢?也許是農人在燃燒秸稈,在柳樹中若有若現,充滿田園氣息。

三、四兩句是全詩的精華。杜牧將綠荷擬人化,「相倚」兩字托出了荷葉青蓋亭亭、簇擁在水面上的形態,而「回首」二字又寫出了陣風吹來,荷葉隨風翻轉的動態。

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

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

第一首側重於寫景,這第二首則側重於抒情,情緒上也顯得低沉。秋意漸濃,觸動了杜牧思鄉之情,雲夢澤上蘆葦蒼蒼,凄冷的秋雨淅淅瀝瀝。

三、四兩句又是神來之筆,杜牧代替雨滴發聲:我只不過是遵循規律滴在階前的大梧葉上,關你什麼事呢?你又何苦在這裡惆悵滿懷呢?

「大」字用得極為巧妙,正因為梧葉很大,雨滴打在上面的聲音就異常的清晰,給人內心的觸動也就更明顯,又反襯出杜牧的敏感和哀愁。

這兩首詩應該創作於同一天,我們不妨腦補下當時的場景。下午四點,杜牧外出散心,剛開始還是比較閑適的,從第一首的寫景可以看出來。

然而,當他看到荷葉回頭的那一瞬間,不經意間觸動了自己的心事,聯繫杜牧的遭遇,他壯志難酬的隱痛被荷葉所勾引,淡淡的哀愁莫名襲來。

第二首則是這種憂鬱情緒的延伸,並最終匯成了黃昏時的哀吟。哀吟如此之深,以至於一個點滴就讓他久久不能釋懷。

仔細回味這兩首詩,雖是偶題,但藝術上的成就極高,情緒的起承轉合,主體和客體的完美融合,靈光乍現時,妙手偶得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蘇軾: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蘇軾寫給小舅子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說出太多人的心聲
杜甫早年最重要的作品,首兩句就振聾發聵
讀宋詞學典故,劉過寫給陸遊的這首詞堪稱國學小課堂
蘇軾如此評價柳宗元的《漁翁》:最後兩句是畫蛇添足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