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神韻所在和美學特徵——書法藝術欣賞思緒
一、書法神韻的美學特徵
書法藝術的神韻體現在線條的長短、寬窄、濃淡、起落、斜正、強弱及墨包,固然必要,還通過書法家運筆的疾徐、輕重、方向、意圖抒發出來的情感和修養來體現,即除了我們能夠從紙上直接看到的書法線條造型給人的美感而外,還要去挖掘、發現、領悟用眼睛看不到的、比較含蓄的神韻。這是構成書法藝術美極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關係到作者的雅俗,影響著觀者的愛憎。
祝允明 《草書詩帖》
張懷瓘《書論》云:「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與議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書譜》《書論》
書法藝術的線條、韻律和節奏,是沒有具體物相的意象,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聽音樂的耳朵,不具備有獨到見解的慧眼,就無法談論和欣賞書法藝術。美的欣賞要通過形象思維,雖然開始於感覺,但需要通過變化多端的藝術想像才能追求得到。
二、詩書畫的點睛之筆
我們欣賞一首詩詞,看一幅畫,也不是就事論事,而是通過詩詞的描繪或畫面呈現出來的形象,去領會創作者所要反映的思想情趣和精神境界。如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詞意境
這首詞前3句是9個名詞鋪陳而成的畫面,而有了「斷腸人在天涯」的點睛之筆,方能使人蕩氣迴腸,收到寓情於景,亦詩亦畫的效果。全詞寥寥28個字,組成一個完整畫面,這個「畫」面就是形,而透過「形」可以看到它的「神」。具體說這裡表現的「神韻」主是暮秋傍晚遠離故鄉的旅人思念親人痛斷肝腸的心緒。作者馬致遠,前半生曾任浙江行省務官,並在他鄉漂泊,晚年退隱。由此,我們也可以說是作者抒發他自己漂泊他鄉的凄涼情感。
從形式與內容看,形式不能脫離內容獨立存在,沒有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背後不隱含著一個超俗的精神,否則那隻能是低劣的藝術家以一些假相欺人耳目而已。
張芝《冠軍帖》
三、書法藝術的神韻所在
書法藝術通過線的韻律節奏,由於筋骨、氣勢、飛動神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風神。孫過庭《書譜》有所謂「達其性情,形其哀樂」,韓愈謂張旭「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又觀於物,見天地之變,可喜可愕,亦寓於書(《送高閑上人序》)。所抒之情是神韻的基礎,神韻是創作者通過自己實踐主觀與客觀交互作用之後的「獨見之明」。簡言之,書法的神,或叫神彩或叫神韻,就是書法家利用線條的筆墨節奏,對自己特殊情感的抒發。
明 陳淳 《白陽山詩》 行書
不同書家,抒發的情感不同,書寫的內容不同,書法的神也有區別。對此,孫過庭在《書譜》中有一段精彩描繪:「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既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這都是說書法的抒情性。這種抒情性,當其下筆之時,未必作意為之,而是勢來不可遏,水來不可擋,感物而動,水到渠成。
祝允明自書詩
祝允明也曾說:「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隨著人的喜怒哀樂的不同變化,寫出來的字效果也各有所異。揚雄謂:「書乃心畫」,意即書法是人自己的指、腕與心操縱著二支柔毫,以美的點畫和具象因素貫穿起來,泯卻形跡,溶為一條感情的流,聯結成一條在時間裡筆斷意連、貫穿始終的線。如果說音樂抒情性主要表現為旋律,則書法抒情的旋律主要表現為線條的節奏。書法藝術巨匠們,經過刻意磨鍊,就能夠自由馳騁於規矩法度之中,悠遊超脫於法度之外。
※郵票:方寸天地享譽「小型百科全書」
※吳昌碩、沈鵬、謝雲生、袁伯秋、謝向英書法作品
※古塞雄風觀海潮,祁連山下群英會:曹榮釗國畫藝術作品
※第一套人民幣「十大珍品的珍品」——伍仟元蒙古包
※張海、李鐸、李剛田、田英章、孫伯翔、郭仲選書法作品欣賞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