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潑彩山水畫法解析(8)

潑彩山水畫法解析(8)

五、潑彩山水畫技法

(一)控制性效果與非控制性效果

與傳統用筆墨具象造型的繪畫相比,潑彩山水畫中色彩間的碰撞、氤氳、融合所產生的畫面效果具有更多的偶然性與不可重複性的特點。這種自然天成的畫面效果為潑彩作品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抽象的肌理效果成為潑彩畫的藝術魅力之一。

在潑彩山水畫創作中,繪畫材料從「純材料」向畫面語言轉化的過程中存在一個矛盾:一方面,畫家的主導作用貫穿於創作始終,畫家需要在運用繪畫材料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控制整個畫面效果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每種繪畫材料有其自身的性能差異,不同繪畫材料的使用先後順序不同、材料間組合關係與比例的不同,會使繪畫材料之間產生不同的互動,從而在表現效果方面產生極大的偶然性,出現一些不可控性因素。這樣就出現了潑彩山水畫中經常存在的控制性效果與非控制性效果。

1.控制性效果

控制性效果是指在應用不同繪畫材料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畫家對各種材料的性能與使用均較為熟悉,控制力佔據主導地位,材料之間的偶發性互動較弱,從而使畫面效果能夠按照畫家的意圖展開。如在張大千的《潑彩雲山圖》(見圖一)中,畫家在吸水性較弱的繪畫載體上以大筆蘸清水表現過渡的效果,之後再用飽滿的赭石色以大筆從旁接續,形成猶如斧劈的效果。由於水色鋪在這種偏熟性宣紙上時,不會像在生宣紙上那樣立即暈化開來,這就給畫家留下了充分的處理時間,從而提升了畫面的控制性效果。

圖一

2.非控制性效果

非控制性效果指在潑彩過程中,紙、水、墨、色以及其他材料之間自行產生的互動性,使作品產生一定的不可預見性因素。繪畫載體的吸水性或者與油性物質的相融度的不同會造成自然暈化效果的不同,由此便出現了非控制性效果。在創作潑彩山水畫的過程中,畫家始終應具有主導性,並在繪畫材料之間起到橋樑與紐帶的作用。當彩、墨、水、油等材料與其他繪畫材料(紙、布、絹等)進行互動時,畫家要對最終效果有大體上的把握。畫家在將液體顏料潑灑到繪畫載體上之前,對水分的把握以及對繪畫載體的吃水程度的掌握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畫家對繪畫材料了解的深入,非控制性效果也能在大體的掌控之中。筆者賀萬里的《松峰浮巒》(見圖二)基本以潑為主,用筆繪製的部分很少。以墨與青為主體的畫面是在作者的調整與控制下形成的,而畫面中間出現的覆蓋性彩跡則是作者營造的一種自然偶發性效果。

圖二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畫報 的精彩文章:

二祖調心圖 石恪作
英傑懷豪情 揮寫不凡路——李苦禪書畫藝術展在京開幕
北京畫院畫師作品走進桂林花橋美術館——「心源抒懷」,承接六十年傳統血脈
南北草根醉丹青(上)
領軍「江淮畫派」的藝壇百歲翁——蕭龍士的藝術人生

TAG:中國書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