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噪音與精神健康——「我想靜靜」
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而通常所說的雜訊污染,是指人為造成的雜訊。從生理學觀點和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以及人們在某些場合「不需要的聲音」,都統稱為雜訊。如機器的轟鳴聲,各種交通工具的馬達聲、鳴笛聲,人的嘈雜聲及各種突發的聲響等。
雜訊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錶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雜訊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研究發現,雜訊超過85分貝,會使人感覺到吵鬧,感到心煩意亂,進而無法專心地工作,結果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雜訊是一種惡性刺激物,長期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可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失調,條件反射異常,出現頭暈、頭痛、耳鳴、多夢、失眠、心慌、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嚴重者可產生精神錯亂。這種癥狀,藥物治療的療效很差,但當脫離雜訊環境時,癥狀就會明顯好轉。雜訊還可以引起如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精神障礙、內分泌紊亂,甚至事故率升高。
鑒於噪音污染和精神障礙的普遍性,它們之間的關聯也成為公共衛生研究的焦點。交通噪音對精神衛生的影響可能是由其他因素介導的,這些因素尚未得到充分證實。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旨在分析青少年道路交通雜訊與一般心理健康的關係,重點有幾個關鍵因素——噪音滋擾,居住環境感知恢復質量,體力活動,社會凝聚力。
研究者於2016年10月-12月在保加利亞的普羅夫迪夫市收集了一個橫斷面樣本,由399名15-25歲的學生組成,來自兩所高中和三所大學。道路交通雜訊暴露源自Plovdiv的戰略雜訊圖,使用12項健康問卷調查表(GHQ-12)來衡量心理健康狀況,使用有效問卷評估噪音滋擾,居住環境感知恢復質量,體力活動和社會凝聚力。
結果顯示,較高的雜訊暴露與精神健康狀況間接相關。更多的噪音滋擾與較少的社會凝聚力相關,反過來又導致了較差的心理健康;噪音滋擾還與較低的感知恢復質量有關,從而減少了社會凝聚力和身體活動,反過來也導致了精神狀態的惡化。但是,本研究並未確定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述人與環境的這種相互作用。
圖 交通雜訊,變數因素和精神衛生之間的關聯
參考文獻
Dzhambov A, Tilov B,Markevych I, et al. Residential road traffic noise and general mental health inyouth: The role of noise annoyance, neighborhood restorative quality, physicalactivity, and social cohesion as potential mediators[J].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2017, 109: 1-9.
※如何避免精神分裂症複發?
※精神大會主題演講:你吃什麼會影響你的感受
※久坐行為與精神健康
※抑鬱症不僅僅是一種精神障礙
※致命殺手:咳嗽糖漿中的右美沙芬
TAG:大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