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提問:手機必須長倆眼睛嗎?

提問:手機必須長倆眼睛嗎?

仿生學研究已經證明了,大多數動物的眼睛都是複數是有其道理的。其主要好處來自從兩個點出發,生物可以更準確的對焦,從而理解空間、動態等視覺信息。所以雖然一隻眼的大眼怪萌萌噠,但人類還是選擇進化成兩隻眼的形態。

而這兩年的手機似乎在說:我們支持仿生學。

2016年可以說是手機的雙攝年。大量手機廠商開始把雙攝像頭作為中高端產品的標配,其中包括作為行業領軍者的蘋果。而在今年,雙攝像頭似乎已經可以普及到中低端機型。隨著相對保守的三星也加入雙攝家族,兩顆攝像頭比一顆好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爭論的。

但總是要搞事情的谷歌似乎不滿意這種認知。立誓不讓科技工作者好好過長假的谷歌,在幾天前的發布會上推了一大波新產品,其中最新的「親兒子手機」系列Pixel 2。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Pixel 2依舊那麼堅定,還是那孤零零的一顆攝像頭,似乎在表達跟風絕不是我們「谷哥」的作風。

而更加讓手機圈打臉的是,Pixel 2繼承了一代的拍攝優勢,在權威評測機構DxOMark的報告中拿到了 98 分的綜合得分,成為這一數據類比當中地球上拍照能力最強的手機。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在競品普遍進入雙攝紀元的情況下,Pixel 2的拍攝實力還是壓過了三星Galaxy Note8 和iPhone 8 plus,是否說明雙攝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必要?

宣布全面進入AI first戰略後,在手機拍攝領域谷歌也疊加了豪華的人工智慧大禮包。似乎谷歌在傳達這樣一個理論:別人必須兩顆攝像頭解決的工作,我們可以用AI加一顆就搞定。

那麼,火了才兩年的雙攝技術,真的開始危險了嗎?

用AI不走尋常路的拍攝方案

總體來說,AI確實在谷歌新手機中扮演了更出位的角色。

從硬體上看,Pixel 2的攝像頭搭載了1/2.6 英寸1220萬像素感測器,搭配F/1.8 大光圈鏡頭。只能說是行業中很普遍的硬體。所以其刷高評分的主要動力來自於軟體方向的加持。

Pixel 2當中,集成了谷歌機器視覺方面的很多新技術。比如AI演算法驅動的景深探測模式、混合防抖技術,以及新的肖像模式解決方案。

統攬DxOMark的報告,我們會發現這些軟體技術帶來了一些垂直領域評分的顯著上升。比如Pixel 2在視頻拍攝方面獲分非常高,主要來自於AI演算法提供的防抖、去瑕、動作捕捉能力,從而達成了較比主要競品更好的拍攝穩定性。

另一個Pixel 2拍照時的AI優勢,來自於機器視覺演算法對環境光源的計算和捕捉。根據測試報告,Pixel 2對強光、弱光和室內光的捕捉都相對出色。從而能夠獲得不俗的細節獲取。

(左為Pixel 2拍攝效果,可以看到對光源的捕捉效果明顯優於競品)

通過人工智慧調動軟體和硬體的協調性,在此前iPhone X的產品邏輯中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而目前來看,Pixel 2更加依託谷歌的雲計算服務和演算法優勢。換句話說,軟體性能的提升是其主要賣點。不走尋常路的「輕」模式,或許未來會成為手機人工智慧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但這裡還是要說回正題,這些AI帶來的體驗上揚,能夠徹底取代雙攝嗎?

雙攝的戰略價值失守了嗎?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雙攝到底對用戶來說意味著什麼。

目前的手機雙攝像頭技術,主要有四種解決方案構成:

1、廣角鏡頭搭配長焦鏡頭,價值在於實現光學變焦,達到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並且對二次遠程成像有極大幫助。蘋果、三星、小米、OV等等主流廠商都是這種方案。

2、彩色鏡頭搭配黑白鏡頭,一方面能夠提升暗光或夜晚環境的拍攝質量,另一方面可以讓肖像等近景拍攝更富有光影效果,看起來更有質感。華為此前採取的就是這類方案。

3、雙彩色攝像頭,價值在於通過雙重對焦計算景深,有助於實現背景虛化效果。

4、彩色鏡頭搭配深度攝取鏡頭,主要實現3D效果呈現,已經很少有廠商使用。

將這些方案綜合在一起,可以發現雙攝像頭主要獲取的是特定場景價值,而不一定是整體拍攝質量的提升。

對用戶來說,購買雙攝像頭的驅動力來自於兩個方向:

1、景深探索和背景虛化的能力,可以獲得通俗所說「藝術照」的效果。尤其在拍攝人像、肖像時有助力。

2、廣角+長焦的搭配,讓手機在縮放鏡頭拍攝時可以獲得更好效果,從而取得遠距離或者微距拍攝上的優質畫面感。

很不幸運的是,根據DxOMark所提供的拍攝效果對比,這兩方面谷歌的Pixel 2依然敗給了主要競品三星Galaxy Note 8和蘋果iPhone 8 Plus。

(左為Pixel 2拍攝人像,中為iPhone 8 plus拍攝,可以看到Pixel 2對背景和人物的識別並不優越)

雖然Pixel 2的AI加持技術中,有專門的肖像處理和景深處理單元。但通過AI演算法彌補物理硬體的鴻溝,今天來看Pixel 2還並沒有這個本事。

假如我們認為人像攝影等基礎動作才是大多數用戶使用手機拍攝時的主要需求,那麼,雙攝的戰略意義還是無法取代的。

演算法能否讓手機回歸單攝時代?

雖然谷歌的硬體玩法從來都有點「非主流加小脾氣」,但其在AI時代的硬體布局還是應該得到重視。比如說用AI演算法的特殊性,來讓手機硬體回歸簡單,從思路上來講絕對是說得通的。

假如能夠取得完全相同的效果,在手機背面只放一個攝像頭肯定能得到用戶的歡心。畢竟雙攝代表著更高的損壞風險和更大的硬體成本。尤其在今天的手機結構這種「寸土噸金」的地方,能省則省才是硬道理。

但綜合各種測試報告來看,雙攝思路獲取的用戶體驗,在普遍消費升級的今天還是無法替代的。Pixel 2的分數領先,來自於一些「不那麼重要」的細分領域上效果提高了。當然不是說拍風景照不重要,但大部分用戶顯然更希望漂亮的是風景之前的自己……

(給女友拍照時的可憐雄性生物)

另一方面,雙攝帶來的產品溢價效果和營銷價值,恐怕一時半會也是無法抹去的。畢竟在強敵環飼、天花板臨近的手機市場中,不搭載雙攝就意味著拍照功能上缺乏了主打溢價元素。這是廠商們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未來真正的大概率事件,是AI演算法帶來的細節解決方案,在雙攝像頭體系中不斷扎深。畢竟單攝像頭能夠添加的AI都可以放到雙攝上,只要處理單元給力的話。

而在我們還在數攝像頭顆數的時候,另一種AI帶來的改變正在悄然崛起——攝像頭並不一定僅僅用來拍照。比如iPhone X中,就在攝像頭模塊里添加了感測器單元來完成Face ID,未來很可能更多的機器視覺硬體被添加到攝像頭中,讓攝像頭產生更多的奇妙作用,甚至改變它的定義。

從這個角度看,谷歌的手機AI化探索絕對是有益的,但觸發的結果,卻有可能跟想像中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直播平台侵權叢生的背後,是主播們無技可炫的無奈?
本想用3D列印「人生」,不想卻被「現實」打敗
AI創業三問:如何選賽道?技術服務還是全棧?2C還是2B?
不是我胡說,黑莓粉都覺得黑莓要完了
冒著大量掉粉的風險,鹿晗為何選擇曝光戀情?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