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公交車」叫「電車」,還長著兩根天線
圖片來自網路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作者 | 梨子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電車不應該只留在懷念里
跨入21世紀,中國的傳統電車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中國各個大城市,地鐵在交通工具領域一枝獨秀。然而,有的城市,是不具備把地鐵當成主要交通方式的條件的。比如濟南,作為中國有名的泉城,由於地下水資源豐富,無法大規模修建地鐵。
1983年 濟南
同時,自2013年開始,中國華北地區有了大規模霧霾的環境問題。那年有個報道十分瘮人,在山東膠州正陽西路,因霧天視線差、能見度低,貨車撞死了一女子後,又引發了六車連撞,傷亡慘重。
其實,電車除了對發展交通、緩解城市擁堵具有重要的意義外,對中大運量的交通工具來說,安全係數也比起汽車、公交車高得多。在歐洲和日本其他發達國家的交通結構上,均呈現出大、中、低運量型交通形式並存的局面。全世界具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300多個國家中,擁有有軌電車的達到84%,而中國和韓國,則過度依賴地鐵,電車交通系統遠遠落後於世界。
1983年桂林 火車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在探討城市規劃和交通上,關注到了這個空白,引起老百姓對舊時電車的懷念外,也把新型電車提到了城市發展的藍圖裡。
截止2015年中,國內已開通運用有軌電車的城市,分別是長春、大連、瀋陽、天津、上海、南京、蘇州和廣州。不過,長春和大連是全國僅剩的兩個遺留了老式電車的城市。
1983年 大連
舊時的電車記憶
我出生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那時的北京的西單北大街,是童年記憶里最繁華的地方。
西單附近的胡同兒一個接連著一個,奶奶的家隱藏在九曲八彎里。我從濟南過來北京住了小半年。閑來無事,她牽著我的小手去遛彎,最常溜的便是西單北大街。
1983年 北京
時間一到,電報大樓噔噔的悠揚鐘聲和菜市場的栗子羹,總拽著我出門,最令我著迷的,是嗡嗡一現的電車——鐺鐺(兒化音diang)車。彼時,馬路還沒有那麼多機動車,清冷煞爽,電車便是老百姓的寵兒。每當嗡嗡聲起,人們簇擁著登上「扎著」倆辮子的電車,七八歲的我看到這樣的景象,感到非常新鮮。
圓滾的車頭帶著大圓燈,龐大的車身與小小的車窗玻璃,不太協調。玻璃安裝得不好,從遠方駛來,伴著啪啪的聲音,傳遞著厚重的機械感。尤其是那最炫的拉線桿(大辮子)和接觸網(架在天上的那兩根電線)有時會刺啦刺啦地碰出火花,對於一個話說不利索的孩子來講,簡直是哈利波特世界裡的魔法——當然,那個年月還沒有哈利波特。
1983年 濟南
回到濟南上學,在藍白相間的電車裡,我度過了漫長的求學歲月。據說,人大概在七八歲的時候,特別懼怕死亡,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當兩架一來一往的電車交錯駛過,與天空中兩道交叉的電線,形成了一幅完美的構圖時,我瘋狂地愛上了電車。
濟南出現了電車後,很快地,街頭巷尾的各種生活閑談中,「咬零搖」這個詞高頻率地出現,就是濟南話的「101」。最熱鬧的就是我們學校坐落的經四路-泉城路-解放路這一條線。這條街不怎麼寬,多數路段是雙向四車道,人車混行,路兩側有從建國初期栽下的法國梧桐,遮天蔽日,在艷陽高照的日子映出滿地光斑。
每每下雨,最是有趣。一輛電車都只有兩個用來調整窗戶的搖把,平常都在乘務員手裡,控制著窗戶的大小。突然下雨了,全車的人不得不合作起來,講究個速度和動作,一個傳一個,把窗戶趕緊地搖上去,才不至於被滂沱大雨灑進車來。
1983年 濟南 經四路與緯三路
我清晰地記得,校園西門十字路口曾經有個環形的過街天橋。高中的時候,社會義務勞動的任務是去擦天橋的扶手,我在天橋上拿著抹布,和同桌看著橋下的101路的架空電車線,兩個十幾歲的孩子討論著,如果把濕抹布扔下去,同時搭在兩根電車線上,會不會導致整個電網短路或者爆炸,我們爭執不下,誰也不讓誰,最後捧腹大笑,不了了之。
電車,代表著好幾代人的過去。
1983年 上海
中國的特殊電車
從一開始有軌電車的軌道,至後來無軌電車的空中電線,它們都靜靜地留下了每一個老城市發展的軌跡。
20世紀後期,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撥款讓各地方自主研發。因此,那時的無軌電車,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不盡相同。比如,濟南的海軍藍白色相間電車、天津的深綠色車身、黃色車頂電車和上海的橘色電車等等。
1983年 上海 金陵東路
最經典的,便是SK561無軌電車,它俗稱「火車臉」,與之前的老式電車一樣都是電阻車(即是用電阻調速),駕駛員背後,便是電阻箱,但外觀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圓到方。SK561基本奠定了後來無軌電車的車身造型,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款式。後來,研製出了更先進的可控硅調速技術取代了電阻調速,外觀仍是SK561,所以命名為SK561G(表示「硅」)。它的耗電量明顯降低,調速方式也更趨穩定,是我國無軌電車技術的一大改進。
更有礦區電車,運用礦區附帶的火電架設電車,從家屬區到礦山通勤,一趟趟安全地接載著工人們出生入死。這些社會體制下的電車,有著最獨特的輪廓。
SK561 無軌電車,車頭為方,用電阻調速
90年代之後,中國改革開放,不再緊缺汽油,也沒有引起對環境的重視。許多城市以架空電線不美觀為由拆除了電車。在山城重慶,政府在2004年完成了最後一輛無軌電車的拆除。2000年,北京西單路口告別了多年的「大辮子」,2002,長春也取消了所有無軌電車,掀起了電車退役的一股風潮。
SK561 無軌電車,駕駛員後面是調速的電阻箱
重慶的陳老奶奶,是當年電車的「紅姑娘客運隊」一員。她說,那時的「五五"型電車,屁股掛倆電線絞盤,司機面前還垂兩條繩子。」那時的車隊叫電車總站,組建時,除了政府和單位出錢外,隊里每人都或多或少集了資;那時的電車上,時不時還缺些零部件,隊上沒錢買,大家就一榔頭一榔頭自己敲出來。
「我退了幾十年了,可聽說要拆了電車,心裡不好受。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就這麼沒了啊!」陳老太太感慨不已。
1983年成都
電車,城市的情感紐帶
19世紀末,當人們開始尋求除了馬車以外的另一種交通工具出行時,英國嘗試用了蒸汽電車,但聲音大得驚人,污染嚴重。女士們穿著白色裙子上了車,下車時裙子就幾乎變成黑色了。德國人發明了有軌電車之後,大家發現電車安全舒適、成本低廉,開始風靡全世界。
清朝末期,中國開始在各大城市建造有軌電車。電車漸漸成為了老百姓日常最普遍的公共交通工具。它的建設投入大,要架鋪電線,因此,線路的規劃經反覆斟酌,通車後便相對固定。一條線路,往往連續承載了好幾代人的出行。一般來說,每個城市的第一條電車線路,是這個城市從前老百姓最集中生活的一帶。
1807年從英國Mumbles到Swansea的電車正式開通
在北京,第一列有軌電車是從前門到西直門。陳鴻年在《北平風物》里寫道,自從有噹噹車以後,每天的一清早兒,各路都從車廠分別開出來,尤其是冬天的冷天,窗戶紙則有一丁兒白顏色,在頂暖和的熱被窩兒里,睜不開眼睛,耳朵里凈聽:「噹噹!噹噹!噹噹!咦噹噹!咦當咦噹噹!」又清又脆,「刷!」過去一輛。「刷!」又過去一輛!心裡再不想起身,也得爬起來了。
而在上海,最古老的電車是從今南京路口駛至延安東路外灘。一想起民國的電車,大部分人最深刻的畫面,是瓊瑤劇《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開端。記者何書桓從大上海舞廳逃走,翻過鐵索柵欄,上了木製窗框的白皮電車。在車內涌動的人潮里,把偷拍的膠捲交給大學生如萍,從而展開了浪漫的愛情故事。 1927年,上海無軌電車增至5條,10餘年後又增加到9條,成為了最普遍的平民交通工具。
1983年 上海 四川路橋
不得不提的,還有香港保留至今的雙層有軌電車,市民稱作「叮叮車」(ding),它從1904年開始運行,由港英政府修築的在香港島的北區線路。電車系統一開始都在海旁路面修建,換作以前,若人們在香港島市區迷路,只要從山往海的方向走,一直至電車路軌,即可分辨方向。然而,經過百年之後,香港不斷填海,現今的路軌都遠離海旁。電車成為了見證香港發展的牧師。
1980年 香港
除了香港,中國大陸的許多古老電車,於本世紀初,逐漸拆卸停用。然而,與中國相反的是,許多國家莊重地保留了電車並繼續使用。
捷克的布拉格,是全球唯一一個整個城市全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名城。咔呲咔呲響的有軌電車,從十九世紀末到現在,穿行在山丘、大橋和一棟棟悠久的古建築間超過百年。布拉格有著一張極其龐大的路面電車網路,幾乎每條大街都有軌道和線網,30多條常規線路和9條夜宵線路,整個布拉格的常規路面交通依託於這30多條有軌電車線路。
而公共汽車和路面電車的比重基本為1.2:1,整個布拉格有公共車輛2000多台,其中有軌電車就有952台,這952台電車擔負著布拉格新老城區的主要交通流向的接泊。
捷克·布拉格
日本長崎,在二戰被美國原子彈炸毀後,城市重建時,保留並大大發展了有軌電車系統。長崎市區是狹窄的長條狀,所以乘坐有軌電車,可以去絕大多數的地方。長崎路面電車的正式名稱叫「長崎電氣軌道」,但人們私底下都親切地稱為「青青電車」。因為,電車司機每回發車前都會按一下鈴,於是車子發出「chin chin」的聲音。
如今,成為了當地居民最普遍的交通工具。
日本·長崎
日本·長崎
在朝鮮平壤,石油只是軍隊使用的燃料,所以市內以地鐵和電車兩種電力交通為主。以前的外國遊客是不可以乘坐電車的,不過到了2014年開始,遊客可以隨團乘坐有軌電車。電車,成為了當地上班族的首選。
朝鮮人的服裝以黑、灰、藍、白四色。人潮與破舊的電車,有種莫名的相襯,成為了平壤的一大特色。
朝鮮·平壤
澳洲墨爾本,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有軌電車網路十分發達,從上個世紀保留至今,人坐著電車,可以穿梭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
有一家始於1983年的墨爾本有軌電車餐廳,是全世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開設在有軌電車上的高級餐廳。車廂內深紅色的地毯、鋪著長絲絨黃銅椅墊的長椅、點綴著康乃馨(顧客離開時可以帶走)的餐桌……濃濃的懷舊氛圍和古典浪漫的殖民風格,獨一無二,難怪會成為墨爾本年輕人拍拖的首選。
雖然車廂一直在鐵軌上行走,卻不會對用餐有任何干擾,因為非常平穩,若不是車窗外流動的墨爾本街景,你甚至會忘記自己正坐在一間會移動的餐廳之中。
澳洲·墨爾本
現今的電車現況
當電車聽話地駛出了現代生活,人們突然發現,亂七八糟架在藍空中的電網,也好像不那麼難看了。許多暈車的人,發現自己失去了只有在乘坐電車才享到的實在感。長長的辮子,划過公園湛藍的天空,老人靠著窗戶享受著縷縷微風,愜意地把手垂下。然而,這幅畫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公交車炭黑色的尾氣和地下鐵混濁的空氣。
人們開始尋找老電車的蹤影,地方政府,開始呼喚著電車的歸來。
1983年 鞍山
於是,電車的好處又被人們挖掘出來。第一,有軌電車的軌道鋪設,在城市的路面以下,不影響行人和其他交通工具;第二,它可以換成現代化的電車。其實,許多老城市更偏向於使用歷史上用過的舊車輛或仿製的老電車,想還原城市的味道、提升格調。
2008年,北京的鐺鐺車從新回到了前門大街,依照了1924年北京電車的老樣式設計,成為了遊客駐足的觀光車。全程只有不到五分鐘;大連在2015年,重新還原了老電車,並設計了觀光路線;2016年,天津通過旅遊局和交通集團的提案,重新架設老電車......
1983年 上海
為什麼我們國人總要在失去了之後,才懂得拾掇、珍惜?故城的電車如是,故城的建築亦如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次次地拆除了祖宗留下的,而又一樣樣重新把它裝回來。
看著這新建的「老電車」,我感到彷彿失去了什麼......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大部分來源於日本攝影師——出目里利呂井。他是一名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專家學者,他於1980年經香港進入深圳參觀。1983年二度來中國,足跡遍及中國的西南、西北、東北、華南、華東、華中,來到中國大陸除了西藏和現在的海南以外的所有省份,拍下大量的珍貴照片,如實記錄了中國各地改革開放初期的城鄉面貌和人們的淳樸生活。
被訪者:鄧曉毅,從事一個全國只有200人的超微工種——飛機性能工程師,34歲,相貌與年齡嚴重不符,面嫩,喜歡電車、鐵路等一切在軌道上跑的交通工具,因為生計需要,只能愛好這些,而以飛機為術業。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和壹讀君勾搭的傳送門
※好好的福爾摩斯,為什麼被叫成了夏洛克?
※怎樣不傷感情地說「還我錢」?
※翻了翻昨天,需要你的相助才能打開2017
※為什麼北京大學的拼音不是Beijing University?
TAG:壹讀 |
※它是世界上以丑著稱的魚,長著一副哭喪臉
※搭載老牌發動機與合資老底盤,長著一張「豬鼻臉」,國產車賣二三十萬你會考慮嗎?
※山海經演義:這個國家沒有交通,人都長著翅膀,一出門就展翅飛走
※豆瓣日記:街邊店鋪里,一隻長著八字眼的小囧貓,逢人路過就撩
※香蕉為啥長著長著就彎了?
※長著大腦袋的裝甲車,巷戰中的神器
※長著鴨子嘴的怪鳥,最後一隻吊炸天!
※熱心阿姨公路救下黑色貓,抱起後發現它長著長長獠牙
※長著客機的模樣的直升機,除了主螺旋槳,側面還有兩個槳
※這些貓貓狗狗們,長著長著就褪色了
※拍個廣告都要用替身,還能被捧敬業!AB的洗白之路還長著呢!
※小時候看著挺萌,長著長著怎麼就成「臉癱」了,最後一圖真相了
※霧霾,天空,一張灰色的網 全身長著刺
※山海經里的一個地方,居民都長著翅膀,以鸞鳥的蛋為食
※冷神話:埃及吉薩的守護之神,原來前身是一隻頂著人頭長著翅膀的公牛
※顏值逆天的動漫壁紙,長著淚痣的女孩最美
※長著一串狗尾巴的紅色花,你見過么?
※唐嫣等到了羅晉,但打臉前男友的道路還長著呢
※這隻有著天然眼線的傲嬌柴犬,卻長著一張傻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