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還有必要去博物館看真品嗎?
其實在博物館這個圈子裡面一直有一個討論,就是在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去博物館看實物?
其實這個問題跟「去博物館要不要拍照一樣」。
一
有人說現場的參觀可以感受到細節,毋寧說可以感受到光影的流動。
現代的博物館美術館,基本都是重重展櫃把觀眾和展品隔得老遠,有些過分的展館為了突出某件展品的重要地位,還得大張旗鼓地在展櫃外再遠遠拉一條警戒線,這種形式的展覽,想要看細節,實在太天真。
去南京市博物館看元「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只能說看個熱鬧罷了,這麼多年那梅瓶大概連展出的面向都沒有換過,想看全了還是得求助於圖冊。但是遠遠地盯著那展櫃,走過來走過去,就是捨不得離開,就是比書本上的有意思。
元「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
當然了,細節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在相機比人眼還銳利的今天,圖冊水平越來越高,好的圖冊只會引導我們這些外行更關注細節、更能發現細節,而不是相反。
二
現場才會有空間感。很多文物光看圖片毫無效果,只有面對面的時候,才會有感性的認知,才會被那種氣場所震懾。
有的是因為始料不及的巨大,比如竹林七賢模印磚畫、曾侯乙墓外棺;
竹林七賢模印磚畫
曾侯乙墓外棺
有的是因為始料不及的精緻,比如彩漆透雕動物小座屏、良渚玉琮王;
彩漆透雕動物小座屏
良渚玉琮王
有的是因為始料不及的巨大且精緻,比如蓮鶴方壺、四羊方尊。
蓮鶴方壺
四羊方尊
有了實地的參觀體驗,再到圖書館裡去翻圖錄,那種感受就完全不同了,那時候再看到的圖片就不再是陌生的文物,而是如同故交,你內心會知道,曾經有過那麼一瞬間,你們在同一個空間里對視。這時候即便你再在書里捕捉到現場觀看時也居然錯失的細節,那也能生動、有溫度地將其加添到這故友的身上。
三
展品和觀眾的互動。
某年在鄂博看了一個西藏文物展,裡面展出了一件千手觀音像。無聊如我者,默默數了一遍,只有998隻手,於是又數了一遍,還是998。好奇納悶,和朋友說了,朋友亦不知。後來再去,正巧聽見一個老爺爺講解,他說:
這千手觀音只有998隻手,還缺了兩隻手。當我們在她面前虔誠禮拜的時候,都會伸出雙手,手心向上,托於地面,深深叩首。我們伸出的這兩隻手,就是千手觀音剩下的這兩隻手。當我們伸出雙手去禮拜的時候,不是為了索取,而是交出了自己的雙手。人人都願意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時,我們就成全了千手觀音。只有人人都去幫助他人,才能使人人都得幫助,這才是千手觀音的意義。
這樣的互動,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
讀書、看畫冊、翻圖錄、研究論文,這些體驗更多是知識層面、信息層面的;而切身地走進博物館美術館,這樣的體驗才會更好地轉化成經驗和感受。對普通觀眾來說,這或許是個由腦及心的過程。
補充:關於書畫
前面講的主要是銅器、陶器、雕塑等等這類立體的文物,對於書畫作品,於我而言,看圖冊收穫的信息一般比現場要豐富。但總歸還是要去現場,不管別人怎麼拍、怎麼寫,彷彿只有自己親眼看到了,哪怕就是擠在人群里匆匆地看上一瞬,你才會覺得你「見到」了它。
由於我看的畫展實在不多,單就高古的中國畫展而言,在深圳博物館看了一次《石渠寶笈》,在浙江省博物館看了一次《守望千年》,在故宮看過一次武英殿——和知乎大牛比起來,這些經歷簡直羞於啟齒,但有限的經歷卻對應著難言的震撼和深刻的記憶。一幅長長的手卷地鋪陳開來,或者一幅輝煌的豎軸山水突然映入眼帘,單是這種最直觀的感官刺激就不是書本、圖冊、數字資料所能替代的。
唐寅 松崖別業圖卷《石渠寶笈》收錄
另外,哪怕是隔了一層或幾層玻璃,還是會有一種和歷史重合的奇妙感受,腦補一下同一幅畫卷前摩挲徘徊過的歷代大師,再和身邊一起觀展的小夥伴們互相吹牛,都是有趣的體驗啊。至於西方的油畫,感覺現場觀展效果全然不同,隨觀看位置變化的光影實在是重要的方面。
再或者,去看敦煌的畫冊紀錄片,終歸不如親身走進莫高的洞窟中去,感受昏暗的光線,感受出奇寬敞或逼仄的空間,感受五彩斑斕的真實色彩,感受被完整環繞的奇妙氛圍,這種體驗是非現場所不能的。
總結起來似乎也很簡單,看文物就好比交朋友一樣,你光是看過他的簡介、他的照片、他的文章、他的網路博客,終歸很難算作認識他,也許你對他的一切如數家珍,可走在路上未必能認出他來。所以非得要親自見個面、吃頓飯、聊聊天,才感覺這是個真實的朋友。
知識和信息,畢竟無法完整地替代經驗和感受。也或許,大概只是我這樣的凡夫俗子,非得要強迫症一般面對面地見了,才覺得是真實吧。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看展覽公眾號已獲得授權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正在那裡等你!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生僻字 邿
※春節前,國家博物館還要開的幾個新展
※龍袍的專屬商標——帝王十二章紋
※生僻字 卣
※荊邑拾珍——我的宜興博物館一瞥
TAG:博物館看展覽 |
※網路時代都在曬娃,這樣真的好嗎?
※如果你現在正在做網路營銷,此文不看完,你將後悔一生!
※如果古代網路,有現在這些社交平台,他們會聊點什麼?也會斗圖么?
※還在網路賭博的人,醒醒吧,看看這個你還敢賭嗎?
※看了這些,你才明白網路訂餐竟然還存在這些隱患
※這些逆天的網路在線工具,真是相見恨晚
※如果你現在不做網路營銷,此文不看完,你將後悔一生!
※網路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實體書店?
※在網路上溜達,只看跟賺錢有關的信息,有些概念你會秒懂
※看到這些逆天的網路用語,你是不是也一臉懵逼?
※你現在的生活還離得開網路嗎,但真正的網路攻擊毀傷超你想像
※當年這些紅遍網路的紅人,你們認識的有幾個?現在又都變哪樣?
※還在跟風用網路情侶頭像?不如拍一組你們自己的吧!
※如果桃太郎的故事發生在網路時代…看完陷入了深思!
※網路「相面師」,看頭像如何看出真實的人
※《那年花開》俞灝明被咒去死,怒懟網路暴力真的是看不慣?
※這些蔬果長的太有創意,竟爆紅國外網路,你能看出嗎
※面對網路暴力,有的忍耐,有的怒懟,如果攻擊了玻璃心的明星,如果……你不後悔嗎?
※女生的個性其實從「網路頭像」就可以直接看出來,快來看看她是什麼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