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如今已經到了談癌色變的時代了,癌症就像死神的代言人,在世界各地掀風作浪,卻沒有人拿它怎麼辦!這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趙麗蓉、羅京、陳曉旭、姚貝娜……這是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世界癌症報告估計,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尋求治癒癌症的複雜性已使研究人員困擾了幾十年。雖然他們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他們仍在為之戰鬥,因為癌症仍然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科學家可能很快就有一個在他們身邊的關鍵新盟友 - 人工智慧機器 - 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解決這些複雜性的問題。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 如果我們沒有更多的數據可以使用,我們就無法利用這些新科技來征服癌症。例如,許多數據資料,包括醫療記錄,基因測試和乳房X線照片,如果被封鎖,那就無法被最好的科學思想和最好的學習演算法所利用到。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好消息是,大數據在癌症研究中的作用現在已進入主要發展階段,一些大規模政府主導的基因測序計劃正在向前發展。這些包括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百萬老兵計劃;英國的100,000基因組計劃;和NIH的癌症基因組圖譜,其保存來自超過11,000個患者的數據,並且通過雲分析開放給任何地方的研究者。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2025年可以測序多達20億個人類基因組。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還有其他趨勢推動對新數據的需求,包括遺傳測試。在2007年,測序一個人的基因組成本1000萬美元。今天你只需要花不到1,000美元。換句話說,10年前排序一個人,我們現在可以做10000。這個影響是很大的:發現你有基因突變或患上某些類型癌症的更高風險有時可能是一個拯救生命的信息。而且隨著投入越來越多,研究工作也面臨巨大的潛在規模。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研究人員(和社會)的一個核心挑戰是,目前的數據集缺乏數量和種族多樣性。此外,研究人員經常面臨限制性法律術語和不願意分享合作夥伴關係。即使組織共享基因組數據集,協議通常在個體機構之間針對單個數據集。雖然目前有更大的結算所和資料庫已經做了偉大的工作,但我們需要更多的標準化術語和平台工作來加速訪問。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這些新技術的潛在利益超出了識別風險和篩查的範圍。機器學習的進步可以幫助加速癌症藥物的開發和治療選擇,使醫生能夠將患者與臨床試驗匹配,並提高他們為癌症患者提供定製治療計劃的能力(赫賽汀,最早的例子之一,仍然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

癌症未來可被大數據「收服」


我們相信有三件事情需要發生,使數據更可用於癌症研究和AI程序。首先,患者應該能夠輕鬆地貢獻數據。這包括醫療記錄,放射學圖像和遺傳測試。實驗室公司和醫療中心應採用共同的同意書,使數據共享容易和合法。第二,在人工智慧領域,數據科學和癌症的結合點上工作的研究人員需要更多的資金。正如Chan Zuckerberg基金會為醫藥新工具開發提供資金一樣,新的人工智慧技術需要為醫療應用提供資金。第三,應該產生新的數據集,重點是所有種族的人。我們需要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癌症研究的進展。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中國癌症排行榜,肝癌胃癌分列二三,第一居然是它
當身體有這些癥狀時一定要當心 或是癌症先兆
魚身上這個小東西竟能抵禦癌症
癌症或許有救了!這種漿果可快速殺死癌細胞
她是謝霆鋒乾媽,9歲出道,20歲爆紅,兩次癌症六年抑鬱,年近七旬的她是傳奇

TAG:癌症 |

您可能感興趣

丙型肝炎病毒在大數據下無處可逃,可成新療法或疫苗靶標
可口可樂說它的配方來源於大數據分析
大數據無法正確預見人類未來
基於大數據的未來醫療!不找醫生就可初步診斷,或可改善醫患關係
大數據來定價 未來車險「一人一價」
大數據告訴你,校園欺凌暴力多可怕
前端處理大數據的無限可能
你有試過櫻桃味的可樂嗎?可口可樂說它的配方來源於大數據分析
大數據不可缺少的部分——信息圖
馬云:保險銷售人員將會被大數據取代,信用體系可驅散黑暗
從來沒想過,原來我們都是大數據下的「貧民」
大數據分析購物狂歡節各大手機廠商銷售情況,結果真是想不到啊
大象保險楊喆:大數據之上,智能定製才是未來
買東西有選擇困難症?未來大數據或許能幫到你
做榜單卻拒絕收費,他們的「人工智慧大數據服務」是如何落地的?
關於工資,你可能不知道的大數據
為啥找不到對象?大數據告訴你「脫單」為何越來越難
你的「大數據」有沒有帶來「智慧」生活?
中國癌症數據深度調查:大數據終結流言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