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未來手機的科幻式遠眺:人機融合還是人體的延伸

未來手機的科幻式遠眺:人機融合還是人體的延伸

未來手機的科幻式遠眺:人機融合還是人體的延伸



2012年的科幻電影《全面回憶》中出現的植入於手掌的手機

新浪科技訊 1月10日消息,手機作為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從最初的1.1公斤大塊頭,到現在輕薄、大屏幕的樣子,走過了40多年的歷史。在未來萬物互聯的時代,「智慧手機」又將往什麼方向演進,有何新的功能?


近日,青蜜旗下的科幻資訊欄目《科幻內參》發起了一次話題討論,眾多科幻作家、科幻作者及IT互聯網人士紛紛做了科幻式的遠眺,不少科幻作家和專家認為未來手機將是無形的,功能上未來的手機還將更聰明,使用場景智能化,信息服務也將不再是首要的,極有可能成為人體的一部分,是人體機能的升級介面,甚至是基因轉錄的人體器官。


顧名思義,手機就是拿在手裡的電話,但未來的手機呢?網易傳媒副總編章豐認為,未來的手機,應該不需要拿在手上,而是成為更自然的延伸,比如眼鏡、手錶等等。


四川大學科幻協會成員陳潤澤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未來可能通過全息投影來提高手機的使用體驗,拓展功能,並且通過手機與現實景物的交互會更加方便。中國地質大學科幻協會成員滕野則表示,未來的手機應當不僅限於「手持」,可能會成為一切智能式穿戴設備的統稱,就像如今的馬路,雖然並不跑馬。

著名科幻作家江波則概括為「手中無機,眼中有機」,他還描述了兩個人坐在地鐵里使用手機的場景:一個人彷彿在對著空氣打鍵盤,他的眼前有一個大屏幕,然而只有他自己能看見,另一個人,則安然地玩自己的遊戲;只要空間夠大,兩人互不干擾。江波表示,這種情景藉助增強現實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就有可能實現。


人機融合還是人體的延伸


基於更為便捷的交互和使用為出發點,一些科幻作家及愛好者做了更為大膽的想像,他們提出未來手機必將是人機融合,真正無形。


科幻作家、諾亦騰副總裁陳楸帆就認為未來的手機會擺脫現有手機的形態,甚至植入人體內,成為人工智慧系統的終端部分,將超越現有交流信息的功能界限。建築師、科幻作家王寬也認為人身邊的輔助物品,正在慢慢合并成一件更加綜合的單品。這個單品越來越小,目前的大小適合手掌,更小的極限則變成晶元植入大腦,與腦電波連接,直接發送接受訊息。


對於這種未來人機融合的手機,還有一部分科幻作者通過小小說的形式展開了暢想。在科幻作者丁宇飛的故事《就這樣了,再見》里,他筆下的手機則是變成了和脊髓神經一樣在體內遊走的電信號,每個嬰兒出生伊始,就會被植入。另一位科幻作者封龍的《切除》里,則通過未來一名手機用戶去除植入體內手機的小片斷,反映了未來手機的人機融合形態。

未來手機的科幻式遠眺:人機融合還是人體的延伸



RFID晶元植入,針頭會刺穿皮膚有輕微刺痛感


在現實世界,植入晶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美國西雅圖的業餘生物黑客Amal Graafstra就已經在自己的皮下植入了RFID (射頻識別)晶元,他只要揮揮手就能進入房間、登錄電腦、啟動摩托。美國奇點大學教授雷蒙德·麥考利在2014年底也做過類似的晶元植入嘗試。只不過要實現真正的手機功能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


無論手機未來是否與人融合,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手機更像是人類器官的延伸,這也是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的觀點。他認為未來人類將走向人機(人造智能)合一,而手機就是二者最方便的中介。

前獵豹移動副總裁金磊在自己的微博中也提到:「手機已經是新人類的一個器官,在外觀等設計上會越來越趨同。但會在『看不見』的地方有越來越多的革新,比如越來越強大的無線連接功能,比如越來越豐富的信息採集功能……可能會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人類器官。」


北京科技大學博士、青年科幻作家周敬之解釋說,現在手機的作用已開始不僅是通訊,而是接入高度組織化社會化的人類社會的介面,未來手機很可能是一種植入細胞,植入人體後吸取一定的營養,增殖為一種人體器官。如果手機需要升級,只需要把這個器官的細胞DNA進行更改,由此幾天後,該器官便進化為新款,增加新功能等。該器官與人體的通信直接採用神經網路,聲音、畫面等直接接入大腦。


新的功能:不僅僅是通信


從1983年的「大哥大」,到1992年簡訊功能的出現,從2003年諾基亞1100面世,賣出2.5億部,成為通信手機的巔峰,到2007年蘋果iPhone的推出及2008年安卓手機的問世。手機的功能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的使用習慣也在發生改變。手機從簡單的溝通工具,發展為娛樂、購物、社交等信息助手,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下一代手機又將出現怎樣新功能?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曹三省表示,如果仍然定義「手機」為人們用手來操作的個人便攜裝置,未來的「手機」將仍然存在並可能成為一種與通信和信息服務功能不甚相關、但與人的健康、社交和思維關係更為密切的裝置。


他進一步闡述道:智能技術的進步會把今天手機所承載的信息服務功能交由可穿戴設備、植入式設備、虛擬現實和腦波媒體設備實現,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進化是不可能放棄人的雙 手這樣重要的感知與操作器官的,因此手部設備仍將存在。他認為,由於通過手部可以感知人的許多生理狀態數據,對於健康監測與服務意義重大,通過人的手部動作可以實現很多人際交流功能,以及將人的思維向外界表達的功能,因此未來手機將與健康、社交和思維有關。


科幻作家蕭星寒則憧憬了更為聰明的手機。他認為現在的手機還是不夠聰明,缺乏「場景智能化」,未來或許在電影院里,即使通話,屏幕也不會點亮,在駕車時,手機能夠自動外放聲音,並有安全提示,告訴對方,某某正在駕車。


「未來的手機將不僅僅是『生活輔助工具』的角色,有可能會承載人類更多的情感需求。」科幻作家、編劇吳霜這樣描繪未來的手機功能。科幻愛好者陳柚子甚至認為,智能手機與人類產生特殊的感情,默默地引導或者干涉人類做決定。


青年科幻導演喬飛說,未來手機肯定將成為人體機能的升級介面,有了這個介面,人類可以實現的事情具有無比的想像空間,唯一要設定的就是——我們探討的未來,究竟有多未來。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保千里發布大寶機器人:助力服務業節省成本 提高效率
科學家或利用激光揭開反物質之謎:以便研究特性
火星上的蛛網溝壑系統:二氧化碳乾冰噴發形成
谷歌受到美勞工部起訴 涉嫌隱瞞員工離職薪資數據
谷歌證實神秘圍棋高手是新版「阿爾法圍棋」

TAG:新浪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一路小跑才到湖邊。嚯,一排排的柳樹被整親的修建,拭目遠眺,像是梳洗整齊的劉海。
我以貪婪的眼睛遠眺大海
甜瓜瘦了,憔悴了,遠眺休斯頓,押在尼克斯,鬱郁不得志啊
巴厘:終得以放眼遠眺神明的寧靜
專家呼籲:家長應當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遠眺,從而預防孩子近視!
一個俯瞰紫禁城的好地方來了!故宮北城牆木棧道開放,可以遠眺北海和景山
在水一方:聽玉笛,飲清茶,憑欄遠眺思無涯
絲綢之路上的聖地——遠眺炳靈寺石窟
中山這座能遠眺伶仃洋的山,夜晚美得發光!
群山相擁 雲霧靄靄,好一幅雲峰遠眺
山東威海出現雷暴天氣,遠眺閃電唰唰耳聞天雷滾滾,驚心動魄
遠眺洞庭湖,登臨岳陽樓享自然人文休閑
李雪如:兩角山遠眺、賣野菜的老大娘、走出村外的農民工
在美國關島的高樓里遠眺
土星附近、遠眺的卡西尼飛船
站在「至高點「極目遠眺,世界竟是如此的宏偉
登高遠眺的大千世界之美
華龍網攝友憑欄遠眺作品:窗外晨曲
在南非開普敦,中國人住海景房:遠眺桌山,幾百米走到海邊喝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