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凌晨四點的番茄炒蛋,真的該感動嗎?

凌晨四點的番茄炒蛋,真的該感動嗎?

原標題:凌晨四點的番茄炒蛋,真的該感動嗎?


最近,一直默默無聞沒什麼存在感的番茄炒蛋火了。招行一則「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的朋友圈廣告戳中了無數家長與遊子的淚點,順帶捧紅了位居中華料理界底層的番茄炒蛋。


初到美國的年輕人不知如何做番茄炒蛋,情急之下遠程求助父母,卻沒注意12個小時時差的那頭正是半夜。微信語音說不清楚,他爸媽半夜披上衣服起身給他做番茄炒蛋,細心地講解並拍下視頻發給兒子看。最後兒子的番茄炒蛋在朋友聚會中大獲成功。


從網上無數評論來看,不少剛為人父母的年輕人和漂泊在外的遊子都被戳了心,轉發之時還要捎上諸如「感動」、「 淚流滿面」的評論。


群體越是無意識地歡呼,越是需要剋制地批判。

這個廣告,和它背後的邏輯,真的該感動嗎?


把視頻中的情節拆解,這個兒子的每一個行為都彰顯著大寫的「無能」和「巨嬰」,父母的所作所為也充斥著將自己作為孩子「附屬品」的過度付出。



【初到美國的年輕人在朋友聚餐前誇下海口,要帶地道的中國料理給大家品嘗,然而卻連最基礎的番茄炒蛋都不會。】


一個或許懷抱詩與遠方出國留學的成年兒子,卻連最簡單的生活自理都沒學會,甚至不知道番茄炒蛋先放番茄還是雞蛋——一蛋不炒,何以炒天下?


【情急之下遠程求助父母,卻沒注意12個小時時差的那頭正是半夜。】


教育的一大目的就在於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教育,通過獨立思考運用知識管理資源達成目標。且不說注意不到時差的粗心大意,一個已經二十幾歲,也許已經讀到研究生的成人,遇到問題的下意識反應居然是「找媽媽」



【微信語音說不清楚,爸媽半夜披上衣服起身給他做番茄炒蛋,細心地講解並拍下視頻發給兒子看。】


理所當然的向父母求助,得到幫助後絲毫不知感恩,反倒責怪父母說不清楚——不以為意的小細節,折射的的是兒子巨嬰式的全能自戀—— 『我乃宇宙中心,全世界都該圍著我轉』。

【兒子的番茄炒蛋在聚會中大獲成功,洋洋得意之時卻忘記給辛苦教學的父母反饋,經朋友的提示終於意識到12個小時的時差,記起要給父母回消息。】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便在於『反饋』,父母與兒女之間彼此傳遞訊息與能量,並在互相的反饋中獲取滿足感與良性的互動,『反饋』之於家庭,恰如如 『閉環』之於工作。


兒子在同學面前掙足了面子,卻忽視了最大的功臣——睡眠不佳還半夜起床教學的父母,這不是對父母之愛的讚頌,這是對一個不感恩、不善待父母的孩子的諷刺。



【「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當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愛仍然如影隨形」。】


情節高潮之後的文案恰到好處的戳中了觀眾的淚點,像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心理寫照——在他們眼中你永遠是個笨手笨腳的小孩。


可是且慢,這種心理,我們真的該 「感動」嗎?


在中國的熒屏上,多數走親情路線的劇情幾乎都是一個套路,要麼兒女連番茄炒蛋都不會做、要麼老人做了一大桌子菜卻沒人吃,這些看似有點BUG的橋段背後,除了廣告本身的營銷需要,更多的是國情現實:


在中國,仍有許多家長的生活是圍著孩子轉的;反之,很多孩子長大後也難以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無論是經濟獨立還是心理獨立。


也許恰如這則廣告背後的產品——招商銀行留學生信用卡(附卡),含辛茹苦養大自己的孩子,再讓他刷著自己的附卡在國外留學,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的人生,也徹底的捆綁在孩子的身上


我能理解,這條廣告中父母對孩子的全心投入、無私奉獻,那種摘星星、摘月亮,也要滿足孩子要求的心理,在千千萬萬的中國式父母當中,是非常普遍的。


我也能理解,確實有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孩子,早已經習慣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任何時候,遇到任何問題,都會想當然地要求父母幫助自己解決。


我也相信,任何有責任、有愛心的父母,都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成長、教育環境。


但是,父母之愛的邊界和尺度在哪裡?



父母與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相遇,是一種緣分,但彼此之間必須有一定的界限。父母之愛的邊界就在於,不要以犧牲自己的人生為代價,來換取孩子的成長。


那些為了孩子犧牲自己人生、忍辱負重的父母,也許在父母之愛的名義下,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但等到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不再對父母唯命是從,親子關係出現裂痕的時候,這種父母之愛又會轉移成徹底的幻滅、失望,甚至是對孩子的怨念。


「凌晨四點的番茄炒蛋」換一個外衣,就是 「父母花盡積蓄付兒子婚房的首付」和「為了孩子苦苦支撐搖搖欲墜感情破裂的家庭」。


對子女無底線、無邊界的愛,最終將導向子女無克制的索求,和父母對孩子的人生無底線的干預。

一場以愛之名的自我犧牲,剝奪了下一代去健全自我人格的機會,甚至埋下俄狄浦斯情結,滋養了千千萬萬的媽寶。「為你好」終將成為脖子上柔軟堅韌的繩套。


凌晨四點的番茄炒蛋,不是家庭的脈脈溫情,恰恰是無數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共生的索套。




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的我們,註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那是我們最不願意麵對,卻最無力逃避的事實,而我能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不是一架鋼琴,一盒樂高,各種各樣的培訓課,而是幫她養成一個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





【復旦人文課堂】由復旦哲學學院主辦,以復旦大學著名教授為師資主體,並通過吸引一批國內一流的人文學科教授、學者進駐課堂,促進中西哲學思想和中國社會現實相結合,從而幫助中國的商界、政界精英修身養性、提升境界,為學友決策未來提供新思維和新視野.

微信ID:fudanguoxu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人文智慧課堂 的精彩文章:

從豫章書院看寒門難再出貴子
不自由,毋寧死|古希臘哲學緣何區別於其他文明
潘光旦 | 忘本的教育
燭影斧聲:宋太宗趙光義究竟幹了些什麼?

TAG:復旦人文智慧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