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十五年》:皇帝罷工了!

《萬曆十五年》:皇帝罷工了!

原標題:《萬曆十五年》:皇帝罷工了!


01 清算張居正

申時行時代。「強硬派」張居正倒下了,該「和事佬」申時行登場了。


繼張居正為首輔的是張四維,其人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看中時機彈劾張居正。

明朝的言官制度著實厲害,前赴後繼輪番上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時候也會淪為當權者的工具。


張居正幾乎與整個文官集團為敵,彈劾他的人如波濤洶湧接連不斷,萬曆皇帝終於看清了這位帝師首輔的「猙獰面目」。


萬曆帝回想起老師對自己的種種不好,新仇舊恨湧上心頭,終於下決心清算張居正,順帶地徹底清除了張居正同黨。


張居正的罪名是,欺君毒民、賣官鬻爵、任用私人、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居心叵測,看來張居正確實是個十惡不赦的「罪臣賊子」。

02 有意思的「丁憂」制度!

正值張四維春風得意之時,其父去世,按禮法應該回家丁憂守孝三年,張首輔只好掛冠而去。


古代的丁憂制度設計奇特,不管多大的官遇父母離世必須離職三年,孝道之大禮法之嚴可見一斑。


張居正因為丁憂奪情的事件,成為文官集團攻擊他的口實,大家都認為他貪戀權勢口是心非,這也是其人生的一大敗筆。


如果應用到現在,對一些貪權戀位之人也是個好事情,官迷們抱定輕傷不下火線打死也不離位子的堅強恆心,如丁憂而使其離開官位,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否則,不知能用什麼好辦法,能使這些「嗜權如命」之人離開位子,也許達康書記整治庸官的手段最有效,可現實中達康書記這樣的硬漢太少了。

03 「和事佬」申時行平衡「陰陽」!

申時行真是命好,張四維丁憂三年後,得了一場大病一命嗚呼。


這首輔的桂冠,平白無故地落在了排名最後申時行的頭上,隨之進入長達八年的申時行時代。


黃仁宇先生提出了文官政治的「陰陽理論」,「陽」為道德倫理,「陰」為私心貪慾,為政的要領就是要平衡「陰陽」。


文官具有雙重性格,雖為公僕,實為主人,文人有經世濟民的志向,同時他們也以主人自居,這種「順從與自主」的雙重性格影響其思維和行動方式。


「和事佬」申時行的為政方略就是調和矛盾平衡「陰陽」,這也是接受了張居正的教訓,不得已適時而為之。


這種和稀泥維持現狀的做法,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文官集團需要對立面和鬥爭的對象,失去了張居正這個有力對手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懶政不作為的萬曆皇帝。

04 萬曆皇帝罷工了!

面對文官的無盡指責,萬曆皇帝心灰意冷,開始用「冷暴力」對抗。

高級職務空缺,寧可空著也不增補,奏章也不再批複。


官員無奈辭職,既不慰留也不批准,官員忿然掛冠而去,也不追究,置之不理。


一個文官自動離職就意味著一個職位被廢革,因為不再有人補缺。


萬曆一朝進入自然減員的怪圈,萬曆怠政二十年,中樞癱瘓朝政廢弛,幾乎淪為「無政府」狀態。


萬曆四十五年,部長級崗位十缺六七,風憲重地空置幾年,六科只剩下四個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人都跑光了沒人幹事了,真是千古未有之「無為」狀態。


國家管理到這個程度,首輔申時行也毫無辦法,皇帝不上朝不理朝政,官員任命留置不批准,一切都處於停滯狀態,這位和事佬混不下去了,最終掛冠而去。


萬曆一朝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怪誕離奇的一朵奇葩,文官體制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國家治理到了崩潰的邊緣,猶如死水一潭。


萬曆後期,國家名存實亡,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壞到了極點,猶如汪洋里的一條破船隨時傾覆。

05 君之視臣如土芥,臣之視君如寇讎!

皇帝的職責在於針對文官的雙重性格,需要給予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激勵。

萬曆皇帝背道而馳,有意和文官作對,文官們鞠躬盡瘁,理應得到物質上的報酬。


學而優則仕,光宗耀祖都成了泡影,畢生心力付之東流。


再則,他又把倫理道德看成虛偽的裝飾,很多以孔孟之道為天經地義的文官,至此覺得一片丹心以成了毫無意義的愚忠。


古人曰:「君使臣以誠,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間以誠相待以徳報徳,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給予激勵,這樣才能換來臣子們的忠心。


像萬曆帝那樣,視臣下如草芥、如敝屣、如寇讎,不聞不問不理不睬,文官們對前途看不到任何希望。


萬曆皇帝自絕於文官們,那麼文官們也就棄他而去。

06 黃仁宇先生「潛水艇夾肉麵包」理論

反觀萬曆帝的頹廢,甚至是失敗,非一朝之過,是歷史的積弊造成的。


按照黃仁宇先生「潛水艇夾肉麵包」理論,中國古代政治體系為三層結構,上層為文官集團,下層為廣大民眾,中間靠倫理道德聯繫。


上層結構鬆散而低效,下層結構大而無當,而中間又沒有相應的法制體系維繫,所以整個社會失去了更新的動力和機能。

在萬曆十五年之後的三百年里,中華文明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進步。


直至發生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結局也許早在幾百年前已經註定。


明清以來,中華帝國既無尚武之精神,也沒有改造社會的宏遠。


它的宗旨只是在於使人民不為饑荒所窘迫,在所謂「黎民不飢不寒」的低標準下維持長治久安。


施政的要訣,仍不外以抽象的方針為主,以道德為一切事業的根基。


朝廷最大的任務是促進文官之間的相互信賴,以此鼓舞士氣發揮精神上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天空1840 的精彩文章: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時代
《南渡北歸》:民國那些事
王陽明之「知行合一」
苦難與輝煌——唐朝的大詩人們

TAG:歷史的天空1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