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媒體「中央廚房」如何有效共享,解決方案在這裡

全媒體「中央廚房」如何有效共享,解決方案在這裡

來源:視聽界 (ID:jsbc-shitingjie)

作者:韋廣學

我國的媒體融合進程,從2014年的「頂層設計」到2015年的「媒介融合元年」,再到2016年的蓬勃發展,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都把「中央廚房」(也稱「融媒體中心」)作為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舉措。三年來,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和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南京報業傳媒集團、河南大象融媒等地方媒體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中央廚房」的理論基礎是美國學者布雷德利通過測算得出,同一個新聞選題,報紙、廣播、電視記者的前期採訪成本比例大約是1:1.8:3.5,如果同一個集團不同媒體實現互動和整合,發揮協同效應,把同樣的信息包裝成適合不同媒體的產品,一物多用,就可以相對節省成本,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中央廚房」的關鍵詞是「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通過「中央廚房」的集中烹調,媒體可以有效地整合人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資源,實現一套人馬、多個出口的運營模式,最大限度節約人力成本,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

但是,在「中央廚房」的實際運行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如各子媒體之間的競爭出現大家都想搶頭條,內容同質化嚴重;

又如子媒體都想樹立自己的品牌,獨家報道,各自為政,信息私自截留而不發到公共平台上,弱化了品牌的整體影響力;

還有全媒體人才捉襟見肘,採訪內容不能適應新媒體發布,從而影響到共享,等等。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重大事件「中央廚房」可以實現傳播效率的最大化但不能常態化。面對這樣的弊端,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再好的資源也不能實現共享,也就不能發揮「中央廚房」應有的作用。

如何才能實現「中央廚房」的有效共享?

一、平台再造,提供技術支持

電視的每一次進步都是與技術分不開的,媒體融合也一樣。在融媒體前,各級廣電已經有了一套內部稿件處理系統,但面對全媒體的「中央廚房」,必須對現有采編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包括采編人員的自采稿件、互聯網新聞事件、機器人自動寫稿的稿源素材、記者站傳稿、公眾來稿、新華社通稿等的彙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各類新聞稿件的編寫、上傳、簽發、多渠道發布等。這樣,不僅做到了快速、高效、方便、共享,而且還通過全媒體采編的編審流程對稿件內容進行把關。現在的系統大多具備各種新聞素材的儲存、全媒體考核、受眾分析等功能,為采編人員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和對素材更深的發掘,系統的支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組織再造,提高運行效率

「中央廚房」要起到龍頭作用,必須有體制機制的全方位配套改革,樹立起「中央」的權威,否則只能是形式上的「中央」。傳統媒體的每個子媒體都設有總監、總編室、採訪部、編輯部、評論部,還有記者站等,他們條塊分割、各司其職,由於與兄弟子媒體溝通和配合不足,重複勞動和內部消耗比較大,大大降低了效率和速度。建立全媒體「中央廚房」要打破傳統的製作和播出節奏,做到快捷、實時。

要想「中央廚房」的「食材」新鮮且能及時到「廚師」手上烹飪,必須對傳統組織架構進行改造,減少過去層級關係,實行扁平化管理,邁向大部制管理,即成立全媒體指揮中心。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這個職位必須由媒體集團級領導擔任,否則就會出現同級指揮不動,互相消耗。

三、隊伍再造,適應新媒體需要

俗話說,要想菜肴好,全憑廚藝高。原有的采編隊伍會遇到一個新課題,就是全媒體發稿。記者不僅要會拍還要會寫、會錄音,熟練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發稿時間也不是過去的一次截稿,而是多次發稿,有時會根據後方指揮中心的指令補充採訪內容或改變採訪方向。編輯也要改變過去只為傳統媒體發稿,而要新老媒體兼顧,向全媒體發稿邁進。策劃會也不是以前每天召開一次,而是根據前方記者反映的情況,在指揮中心指導下,實時策劃、多次策劃並給前方記者發出指令。要做到這幾點,一是對傳統媒體的采編隊伍進行培訓、改造,二是引進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人才。

四、市場再造,實行統一管理

在「中央廚房」的運作中,由於各子媒體都有自己的創收任務,免不了存在著「面融心不融」的情況,好稿件私下扣著而不讓記者發到統一的平台上,處處為自己的子媒體考慮。只有打通內部經營、統一管理,讓「小家」融入「大家」,才能從內容融合、渠道融合到經營融合,發揮「中央廚房」的龍頭作用,發揮整體品牌對外的競爭力。

五、各子媒體明確定位,各取所需

曾有學者到報紙的「中央廚房」蹲點調研,發現各子媒體與母媒體,以及各子媒體之間存在著定位相似。由於大家都要樹立自己媒體的品牌,完成自己所在媒體的創收任務,通常記者採訪的重要稿件先讓自己所在的媒體採用,而一些普通資訊則無人問津。

解決這樣的弊端,集團媒體負責人可召集各子媒體總監,對所有子媒體明確定位,如「兩微一端一網」適合短平快消息,最新資訊可以用文字+照片的方式優先發布;紙質媒體不僅有專業的采編隊伍,還有高水準的評論隊伍,深度分析和新聞評論是他們的長處;電視媒體圖像是強項,記者的現場報道讓觀眾如臨其境;廣播連續報道的成本相對較低、製作周期也相對較短,且聽眾的參與和互動也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等等。有了這樣的明確定位、統分結合,指揮中心及編輯部心裡有譜,各子媒體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整體品牌效應。

儘管「中央廚房」還存在著不足,但它順應了歷史潮流,這不僅是傳統媒體轉型抓手,更是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必須攻克的「臘子口」。要想把「中央廚房」建好,須上下一心,共同「攻擂」,不求一步到位,但求不斷完善,在試錯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點下方【寫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和態度

歡迎將此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外5號 的精彩文章:

羅振宇:報紙會不會死我不知道,電視一定不會死
四張圖解析視頻直播的發展現狀和演進
會員制對新聞媒體真的奏效嗎?
172位媒體和營銷公司高管談AR
《紐約時報》賣周邊,靠的就是品牌自信

TAG:德外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