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需要幾隻眼,才能夠看清楚中醫?

到底需要幾隻眼,才能夠看清楚中醫?

導語

大國醫研習營在眾多媒體的聚光燈下,在眾多中醫師及廣大中醫愛好者關注下,隆重開營了!三天的時間,理論與實踐的碰撞,當代與經典的對話。我們看到的是思想的交流與融合,經典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研習營結束了,與我而言,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束,而是讓我有了一個新的思考。

普通人「凡眼」看中醫

我們普通中國人看任何一件事都是充滿了中國式的矛盾,對待中醫也是如此。當下,我們一旦生病或感到不舒服,都二話不說直奔西醫院,各種檢查,B超、CT、血常規輪番上陣。直到拿到那張布滿了上下箭頭的檢測單,啊哦,我可能需要用中醫調理一下自己了,於是乎,各種所謂的養生方法,各種保健食品,綠豆,大蒜蜂擁而來!

再有甚者,多為重症危病患者,前期紛紛在西醫醫院治療,後來基本上被醫院放棄,卻又把中醫看作自己生命延續的最後一根稻草,期望奇蹟的出現。平時不拜佛,臨時抱佛腳!

這真是我們的中醫嗎?難道他只是如此淺薄嗎?

媒體人「冷眼」看中醫

媒體要客觀(針對主觀而言,體現為對形容詞副詞的警惕和節制),媒體要均衡(體現為呈現爭議雙方的聲音)。媒體的態度和立場,以評論而不是新聞來體現。評論的態度和立場建立在真實性基礎上。要強調事實真實、細節真實。這是媒體的基本守則。

中醫圈裡著名媒體人「油麻菜」—黃劍老師在「葯匣子大國醫研習營」中對我們說,他只是在記錄中醫,記錄中醫人,默默地記錄著中醫的每一面,記錄著生存,記錄著掙扎,記錄著衰退,記錄著消亡,記錄著離去。不論他是老中醫,不論它是老藥鋪,不做任何評論,冷眼看中醫。

當下被廣泛認同媒體基本都認為自己恪守了這些準則。我們也這樣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但是拋開所謂原則,我們都是沒有立場的嗎?我們真的很冷嗎?

從業者「青眼」看中醫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在有執業中醫師48.3萬人,其實他們只是大海中露出的一角冰山。更多的中醫從業者像是未露出大海的冰山基座,不可估其數量。上到國醫大師,名醫大家,學者教授,下到跌打膏藥,江湖游醫,大家都是靠著這碗飯生存。我相信,所有人對中醫充滿熱愛,青睞有加。再加上如今,國家推崇中國文化復興,中醫藥文化繼承與發揚!一時間,中醫文化雲興霞蔚。各種「中醫+」頻頻站在風口。

於是乎,中醫火了,中醫館遍地開花!大有「東風壓倒西風」之勢。從業者腰桿硬了,中醫像是情人眼裡的西施,分外妖嬈!但是中醫真的是白璧無瑕嗎?真的不需要改變嗎?

研習營首單元活動結束了,大家滿載而歸!但我還有許多疑問,關於中醫的看法,是管中窺豹,還是一葉障目?我用三隻眼看到的中醫是真正的中醫嗎?真正的中醫能夠是用三隻眼,甚至是更多的眼能夠看清楚的嗎?我們如何看得清中醫?期待下次研習營,期待解答!

典故:「青眼有加」出自魏晉時的阮籍。阮籍能做「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兩眼正視,眼球上黑的多,就是「青眼」;兩眼斜視,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對待不歡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對待欣賞的人,就用「青眼」。由於這個故事,後來就產生了垂青,青盼,青照這些詞。人們常用「青眼有加」或者「青睞」來表示對人的賞識或者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複習:八脈交會歌訣,你還能輕鬆記憶嗎?
兩種食物不能少,三個部位不能凍!
中醫學術流派傳承發展中一些關鍵性問題的思考
2017首期大國醫研習營「四對一」實戰課程跟蹤
前代中醫最合科學者,莫如後漢張仲景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