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產業園,從理想到現實的距離

文化產業園,從理想到現實的距離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文化產業園的數量超過兩萬個。那麼,經過多年的發展,文化產業園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幾番調查,記者決定針對目前文化產業的現狀做個深度調查。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文化產業園的數量超過兩萬個。那麼,經過多年的發展,文化產業園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1

預期:意圖引爆創意經濟

2004年,在市場上實踐形成規模的文化產業園終於得到了認可。《文化部關於命名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決定》(文產發【2004】43號)發布,自此開始,敏感的投資者、房地產商以及和業績掛鉤的當地政府對文化產業園的青睞就從未停止。

2013年前後,文化產業園意料之中的「一地雞毛」,過剩的情況集中爆發。一時間,關於文化產業園掛羊頭賣狗肉、空心化、同質化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2014年,文化產業園的滲透範圍再一次擴大。《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印發,鼓勵文化產業園與其他相關產業結合。

2017年9月12日,基於2016年文化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的通知》(辦產函【2016】320號),文化部公示了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資格名單。此公示一出,文化產業園又掀起一股熱潮。

「這便是文化的獨特之處,其能作為引爆點,起到引導作用,最終達到吸引眼球,形成創意經濟的效果。」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特邀委員齊勇峰在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郭萬超在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文化產業園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模式之一,其優勢是可以產生集聚效應,形成創新和創意網路,為文化企業構建面對面的交流機制。

齊勇峰也提到,國家推行文化產業園模式是作為一個抓手,最終是想以此來撬動文化藝術生態,實現和「人」的融合,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創意產業,帶動創意經濟。

2

現狀:大部分運營者成「二房東」

不可否認,文化產業園對形成文化氛圍的影響,從效果上來看,人們近些年對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並且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但總體來看,文化產業園發展一般化的多,差的還不少,做得可以的也有,但在少數。」齊勇峰說。

《經濟》記者近日到北京高碑店對文化產業園區進行走訪,發現多數文化產業園依然是以園區的方式行房地產之實。

1707文化創意園是記者走訪的第一站。說實話,如果不是樓面上寫著「1707文化創意園」這幾個字,完全看不出任何創意園的味道。從外觀來看,就像是一座酒店,底層正在營業的煙酒超市和會所讓這種酒店之感更為濃烈。

記者以需要租賃辦公樓為由找到了1707文化創意園的招商人員,其告訴記者,因為樓內的中空設計,採光比較好,目前沒有空房,如果實在需要的話,可以在周邊看看,「空房多得是」。記者表示想找相關產業比較集中、公共服務比較齊全的產業園,這樣便於同行業間的信息互通和合力發展。這位招商人員告訴記者:「那需要找只專註一個方向的文化產業園,比如影視產業園、體育產業園等。」至於公共服務,「恐怕沒有你想找的文化產業園,這邊的產業園基本都是私人拿地,自己建設,然後以出租的方式盈利,發展好點的文化產業園可能還會承擔物業的角色」。

上述說法,在記者走訪其他文化產業園時也得到了證實。

隨後記者相繼走訪了北京傳媒時尚文化產業園、花園裡文創園、北京創立方·自空間CBD寫字園(簡稱「自空間」)、國粹苑等,了解到這幾個文化產業園的發展階段和風格都不太一樣。

北京傳媒時尚文化產業園屬於商住兩用的產業園,環境一般,僅是兩棟樓房。

花園裡文創園入駐的企業有發展比較好的影視公司,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創業公司,其環境主打綠色、生態。

自空間則是老廠房改造的文化產業園,今年剛完工,入駐企業大概有50%,其產業園設計感很強,環境比較清幽。

國粹苑則是從外觀上就極具文化底蘊。

在和各文化產業園的招商人員進行溝通時,他們也表示,現在文化產業園說白了就只有出租物理空間的功能。

王偉是最早一批給文化產業園做招商的人員之一,現在是房地產經紀公司的員工。他向記者擔保:「只要園區建好了,不管什麼樣的企業都能給招來。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花時間而已。」

記者行走在各個文化產業園中,最容易接觸的就是招商人員。在他們的口中,能把產業園說得天花亂墜,「地段好」「氛圍好」「環境優雅」等都是其競爭的籌碼。已有較多企業入駐的產業園,招商人員則是以已經入駐的企業為噱頭,吸引其他想入駐的企業。

而對於文化產業園運營者的支出費用,除了拿地和建樓所需的資金,還需要付給「王偉」們單月房屋出租價兩倍的傭金。

記者與產業園招商人員的交談中得知,文化產業園只要招商這一環節沒有問題,從租金上賺差價獲得盈利基本沒問題。「這也是90%文化產業園的主要回本方式。也就是說,大多數文化產業園運營者都是二房東的身份,而對於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幾乎毫無建樹。

3

轉型:心有餘而力不足

一般而言,文化產業園的投資者在前期的主要目標是回本,若在此過程中,回本困難,則會在激烈的環境中被淘汰,若回本較快,則會考慮產業園的轉型升級,而恰恰是處於中間發展階段的文化產業園會面臨轉型升級的情況。但是經過幾年較為成熟的發展,依然是二房東的模式,轉型升級比較困難。

北京傳媒時尚文化產業園便正處於這樣上下兩難的困境。其是在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屬於私人投資建樓,獨立運營。

《經濟》記者根據網上的地址找到北京傳媒時尚文化產業園所在地。令人詫異的是,一個圍牆上掛有「北京傳媒時尚文化產業園」字樣的院子里,竟然除了管委會,沒有任何一棟樓房。

記者進到管委會的時候,幾位穿著像房產中介的人正在吃飯。面對陌生人進入,他們的態度倒也不急不躁。當記者詢問哪裡有空房可以租賃時,正在吃飯的王經理說「往前走到花園裡,旁邊的樓房就是」。話語間,還給了記者一個電話,囑咐說「找不到地方就打這個電話,他會帶你去看房」。

的確不太好找,離管委會大概500米處,除了花園裡文創園,並無其他標識可以說明北京傳媒時尚文化產業園的具體位置。

之後,記者以租賃辦公場所為由致電北京傳媒時尚文化產業園招商部,招商部肖經理告訴記者,緊鄰花園裡文創園的兩棟樓便是。但從外觀看,更像是商業綜合體。

肖經理先詢問記者是需要居住還是辦公,然後開出3元/平方米/天-4.5元/平方米/天的價格,並表示「這裡都是精裝修的房子,同時配套桌椅等基礎設施」。

當記者問及該產業園區內已入駐企業的類型時,肖經理介紹說,現在園區內大概有300家企業,一半是以影視、傳媒類公司為主,一般是以科技、諮詢、教育類公司為主。

產業園的定位不是傳媒、時尚嗎?

面對記者的反問,肖經理尷尬地說:「實話和你說,當初產業園的定位的確是以傳媒為主,但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回籠資金的問題脫離了其原本設計的方向。現在大型的影視企業一到現場看了周圍環境,就基本沒有了入駐的意願,他們覺得和自己的公司文化不搭,所以至今也沒有發展特別好的傳媒企業願意入園。

難道沒有想過對園區進行轉型升級?

肖經理解釋說,現在的兩棟樓屬於一期工程,正在籌劃轉型,準備發展以居住為主,附帶商業辦公的產業園,但難就難在環境沒辦法改變,這是硬傷。二期項目的審批遲遲通不過,原本的規劃是商業為主,而且是企業獨棟,並且加上孵化器的功能,但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

可以想見,在最初設計定位不準的情況下,就算想要轉型升級,也往往不是以推動產業發展的方向為主,更別提生產出好的內容,實現精細化發展了。

4

通病:無法提供企業需要的公共服務

一個好的文化產業園,至少應該有其獨特的產業鏈和健全的配套設施、公共服務,在運營成熟時能生產出優質的內容和文化產品。

但就記者走訪的文化產業園來看,與上述「好的文化產業園」的實現還很遠。現在的文化產業園多數只有名字上貼的標籤,而且同質化嚴重,沒有明確的主線,更無法滿足相關產業和企業的需求。

在產業層面,重在產生集聚效應,打造品牌。在企業層面,他們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縮短溝通時間和成本,抱團發展。

就拿外界認為轉型比較成功的自空間為例,其獨特之處是實現了舊廠房的改造,並創新運營模式。前瞻研究院對自空間的案例分析顯示,自空間通過科學的招商配比,實現入駐企業之間的業態組合,從而形成文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有機融合與互動,讓每一個入駐企業都融入到運營方打造的產業生態閉環中。這樣能從產業層面保障入駐企業的長期發展。

「理想都是很美好的,最開始自空間對招商企業也是嚴格篩選,後來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前期曾參與過自空間招商和規劃的房地產經紀公司招商經理徐力告訴《經濟》記者。

記者以想經營一個文化產業園向徐力進一步諮詢,他直言不諱地說:「都想把文化產業園做成產業鏈閉環,但實際情況根本不允許,除非你的資金鏈夠充足,並且有足夠的時間耗。」

徐力和各個產業園有業務合作,他對其中的門道十分清楚。他告訴記者,前來諮詢的創業公司更看中產業園的軟服務,比如,能否給創業團隊以指導,能否幫助企業解決工商稅務等雜七雜八的事情,能否和行業的領軍者進行有效溝通等。

現實情況是,目前沒有產業園能達到這樣的服務。這一點,記者在走訪其他文化產業園過程中,入駐園區的企業也向記者表達過同樣的想法。

本以為這是個例。記者根據網上的電話分别致電可租賃寫字樓的公司,北京合眾鑫房地產經紀公司(簡稱「合眾鑫」)和光速信達房產都有與文化產業園合作的業務。

合眾鑫的員工告訴記者,和文化產業園合作,承擔中介的角色是公司的重要業務板塊之一。除此之外,合眾鑫還可以幫產業園進行規劃設計、招商運營、後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

當記者問及文化產業園哪個環節最難做時,合眾鑫的員工不耐煩地說:「當然是招商。做產業園就相當於經營一家公司,當公司沒有『員工』時,怎麼發展?當經營者對公司所在的行業都不懂時,何談滿足需求?」所以很多文化產業園會和房地產經紀公司合作,讓他們一同參與進來,先解決「有」的問題。

5

破局:政府進一步滲透,企業化發展

齊勇峰表示,在文化產業園這個概念提出之初,早已有其他的形態——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農業園區、旅遊度假區等。

隨後才發展成文化產業園,之所以會出現「二房東」的情況,主要是形成了路徑依賴,即沿襲了以往工業園區的做法——圈一塊地,然後招商引資。

「但文化不一樣,其發展的核心在於挖掘其內在價值。」齊勇峰說,文化產業園種類繁多,按行業來分,有珠寶產業園區、電影產業園區、體育產業園區等。按投資主體來分,有民營投資、政府投資和外資投資三種。

民營投資的方式,便是買一塊地,建房子,然後以招商的形式進行發展。政府投資的方式,多數以文化產業基金的方式為主,但配置資源能力較弱。外資投資的方式,比較典型的則是尚8文化創意產業園,其是為數不多的能持續盈利的文化產業園。

從園區空間來看,一種是歷史形成的,比如琉璃廠;一種是老廠房改造的還有一種則是乘著政策的東風,拔地而起的還有依託歷史文化遺產形成的文化產業園區。「每一個文化產業園都有相應產業特定的發展規律。」

是否意味著沒有破局之法?

徐力向記者透露,真要做成不是二房東模式的文化產業園,也有辦法。但先決條件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園區招滿企業,然後根據園區的發展進行優勝劣汰,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優化,並扶持出一批有潛力的企業,利用這些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來重新組合。最終形成類似於優客工場那樣的孵化器,完全不靠租金來盈利,而是以後期增值獲利為主。

很顯然,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的確需要政府的支持。郭萬超也認為,文化產業園更需要靠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發展,打造出一批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文化品牌和文化創意企業家。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陳少峰在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則建議,要加深政府對文化產業園的介入。比如,在資金扶持上,不再以補貼的形式發放,而是成立一個投資公司,在成立之初便規定產業方向和目標,從更深層面對文化產業園進行滲透和參與。其中最為直接的便是政府用原本的扶持資金作為園區內企業融資的風險補償,以此幫助企業順利融資,滾動發展。當形成良性循環之後,再往「四創基地」模式發展,即創業輔導、創業投融資、創業資源引用、創業企業孵化。

齊勇峰則認為要以搭建社會化服務平台的方式來加強文化產業園區的公共服務水平。而且,根據目前形勢分析,推動園區發展已經不夠了。以往文化產業園呈散點化發展,未來其將在空間上以團狀、區塊狀、帶狀式發展。比如,沿著絲綢之路帶發展,沿著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文化產業走廊發展。「這些發展的核心都在於完善文化產業園的軟服務,然後破除『園』的界限,融入人們生活,達到產城融合。」

原標題:文化產業園生病了:從金色殿堂到「灰色長廊」,來源:《經濟》雜誌

長按輕鬆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籬雅集 的精彩文章:

中恆信2017秋拍︱陳大羽《三公報春》賞析
中恆信紹德堂專場-1279 清雍正 粉彩人物鋪首方尊
究竟,成就美好人生
朱良志:中國文人畫有如渡人的扁舟
趙文竹《人生十二悟》系列版畫 金秋九月盛大發售

TAG:東籬雅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