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物介紹——馬頭鹿角形金步搖

文物介紹——馬頭鹿角形金步搖

原標題:文物介紹——馬頭鹿角形金步搖


金步搖即金制步搖,古代婦女常見髮飾。步搖與簪、釵一樣也是插在髮際的飾物,而簪首上垂有流蘇或墜子,行動時亦步亦搖故稱為步搖。因製作工藝精細、材料貴重,多見於高貴女子妝奩,普通女子少用。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


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步搖這種飾物,五代馬縞(gǎo)《中華古今注·卷中》載:「殷後服盤龍步搖,梳流蘇,珠翠三服,服龍盤步搖,若侍,去梳蘇,以其步步而搖,故曰步搖。」可見,步搖是殷代、周代王后禮服的必要配飾。


作為宮廷首飾的后妃步搖,最初其佩戴有著很高的規格要求,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móu),一爵九華,熊、虎、赤羆(pí)、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漢代一般後宮妃嬪尚無資格佩戴步搖。步搖作為一種裝飾性很強的美麗首飾,上行下效,它向民間流行的自然趨勢不可遏止,魏晉南北朝的詩歌中時有所見,到唐代步搖已經成為很普通的首飾了。



最早可見的步搖樣式,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中有所反映。畫中一名老年貴婦,身穿深衣,頭插樹枝狀飾物,這應是最早的步搖形象。甘肅武威出土的一件漢代金步搖,披垂的花葉捧出彎曲的細枝,中間枝頂一隻小鳥,嘴銜下墜的圓形金葉,其餘的枝條頂端或結花朵,或結花蕾,而花瓣下邊也墜金葉。

搖葉的設計原是受了異域步搖冠的影響,比較阿富汗大月氏墓出土的一件金步搖,便可見出若干細節處理的驚人相似。步搖冠並沒有被漢族普遍接受,但冠上的搖葉卻移用到已有的步搖上。步搖在魏晉時相當流行,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也繪出了它的形象。圖中步搖皆兩件一套,垂直地插在發前,它的底部有基座,其上伸出彎曲的枝條,枝上似有金搖葉,恰與出土文物相符。這種步搖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期,是六朝貴族婦女喜愛的頭飾。



這件馬頭鹿角金飾件,於1981年在中國內蒙古達爾汗茂明安聯合旗出土。它是公元六世紀中國南北朝時期,鮮卑族貴婦所特有的頭上裝飾,具有辟邪和祥瑞的作用。由於飾件上的桃形葉片是活動的,隨著佩戴者腳步的移動,葉片會搖擺發出聲響,所以又稱為「馬頭鹿角金步搖」。這件馬頭鹿角金飾件高16.2厘米、重約70克,頭部具有馬頭特徵,豎耳,頭頂聯接枝狀鹿角,枝梢以圓環穿聯桃形葉片。馬的雙眼、耳及鹿角等部位鑲嵌紅、白石料,邊緣飾魚子紋。



南北朝以後,花枝懸綴搖葉的步搖樣式已不流行,唐代步搖形制與漢魏時有較大的差異。系墜之簪釵,成為步搖的新樣式。唐代步搖多以金玉製成鳳形,口銜下垂的珠串。永泰公主墓的石槨線刻畫中便有頭插步搖的侍女形象,釵首為一大朵海榴花,懸有墜飾。李重潤墓石槨線刻畫的宮裝女子,其冠上所簪步搖為一對展翅欲飛的金鳳,從下彎弧度可以看出花結、垂珠有一定的重量。韋泂墓的墓室壁畫,西壁侍女也插著一鳳形步搖。莫高窟第一三〇窟壁畫中的供養人,髮髻上所插的兩支鳳釵,口中也銜著流蘇。在《簪花仕女圖》中,也可見一貴婦髻(jì)上簪有步搖花釵,下綴穗狀搖葉。


漢代樣式的步搖在唐代也有了變化,常常把細金銀絲做成螺旋式的枝條,然後於頂端縛花葉,綴珠玉。新城長公主墓、閻婉墓出土的系著料珠的銅花飾,應該是這一類步搖的殘件。


較之於其它朝代,唐代步搖取材貴重,工藝精湛,造型優美典雅,色彩明快協調,給人一種落落大方之感。合肥南唐墓出土的金鑲玉步搖,現藏於安徽博物館,非常精美,器形較大,想來與其時高髻之風分不開。「金鑲玉步搖」長28厘米,在金釵上端有一對展開的翅翼,翅翼中鑲著精琢的玉片,玉片四周滿飾鏤空梅菊,由細金絲編織的、嵌著珠玉的穗狀串飾分組下垂,如活物一般生動。「四蝶銀步搖」長18厘米,銀質,頂端有四蝶紛飛,這些蝴蝶用銀絲不規則地繞織而成,下有珠玉垂飾。這兩枝步搖製作獨具匠心,極為華美,象徵著使用者高貴的身份,即使是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時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文物介紹——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
每天一個歷史故事——呂后專政
文物介紹——西漢單于天降瓦當
【周末一展】《秦漢文明》大展國博進行時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