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邊城/「這些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

邊城/「這些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

錯的時地,對的作品

想先說一句,作品永遠是對的。

大概是像很多人讀不懂《紅樓夢》一樣,23歲之前,我對沈從文,或者說對《邊城》,就是讀不懂的狀態。

有人說我讀書多,其實並不多,很多作家的作品我都不熟悉,最起碼我連沈從文一本作品都沒有完整地讀下來。我記得有位作家坦言自己讀不懂卡夫卡,就像讀不懂《紅樓夢》一樣,那時我想到的是,我讀不懂沈從文。

這裡的讀不懂,是指我翻開兩頁後就讀不下去的閱讀體驗。

這種體驗,很糟糕,覺得自己與作品格格不入,完全進不去那個世界。而讀小說,又是很講求情感體驗的,哲學心理學宗教什麼的都還可以硬著頭皮讀,小說不能啊,苦讀會喪失閱讀樂趣。所以《邊城》和《三三》,我買過借過遇過,每次仍舊是嘗兩頁輒止。

我一直認為我們讀書,也講究因緣,時機恰好的話,可以和一部作品際會後,心心相印。

還要從汪曾祺說起

-1-

今年夏天還在書吧工作時,店裡有個姑娘強烈表達自己對汪曾祺作品的喜愛,我不言語,其實我也喜歡,我讀汪曾祺時年紀尚輕,還是高中。最初是被《受戒》所折服,後來做語文試卷的課外閱讀遇到他的奇作《陳小手》,更是驚嘆他真會寫故事。對這個作家的作品讀上個十部二十部,就能夠對這個自成一派的風格感受完全。我那時覺得,汪曾祺就是汪曾祺,誰都學不來。

她買走店裡僅有的幾本汪曾祺的書,我沒買,只做了個備忘錄,今年一定要重讀汪曾祺。

-2-

八月底一個夜晚散步時聽喜馬拉雅FM的有聲書,碰巧聽汪曾祺的作品。時隔多年,聽著散文中的自白,對他的認識終於上了一層,興趣愛好、人生經歷,莫不如此。其中有一個人物被提及,就是他的老師沈從文。

我內心是詫異的,不相信汪曾祺這樣敏柔豐富的作家為什麼會是師從於沈?

就像很多人會覺得薛寶釵是個心機婊一樣,我一直覺得沈從文先生寫的文字很悶又很平,沒什麼精彩之處。

-3-

在杭州做義工時,認識的所有人中,我和陳老師,也就是大家稱呼的「小哥」,是同類。

小哥人生經歷曲折而豐富,青年時愛文學,大學專業是醫學,後廣泛涉獵心理學、物理學、化學(專長)等等,和他交流任何層面的話題,都能感覺到能量的交流和盤旋上升,我對他甚為欽佩。

問及他最愛的作家。

答曰沈從文

回顧了這些看似不相干的聯繫,我始終認為這是我能夠再次打開《邊城》的原因。

那天晚上在波爾卡吃過晚飯,我坐到那排架子前把眼前擺著的書一本本碼過,正著一遍,反著再一遍,其實我心底知道這次自己避不開了。

終於,我和《邊城》再一次相逢。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邊城》講的是湘西,一說到湖南,這又讓我想到一件事-

在陽朔,最常聽人提起的省,是湖南。換句話說,湖南中槍的頻率比北方人說河南還要高。

所以這一個月的時間,我除了了解陽朔和廣西,也聽了太多關於湖南的閑談人非。加之陽朔也是依水靠山的小城,《邊城》讀來,代入感很強烈,一點都不陌生。

從前我認為的作品語言的悶、平,恰是我現在最認可的語言特色。

現在看來,之所以會那樣覺得,全是因為年少而無知。

這次讀《邊城》,精細緩慢,文字與意境太妙,恨不得把每一句都品透。常是停下來思索,給大腦一個完整的緩衝和補充,確定不漏地跟上故事後,再繼續往前。有時會做很久的停頓,把喜歡的文段反覆在內心誦讀,以致背誦。每一個稍有陌生和理解模糊的字詞都要查閱、擴展,做好相應的筆記及整理。

讀了幾天,每天兩三小時,約莫讀了近一半。

有幾處我喜歡的文段,摘錄與你_

爺爺到溪中央便很快樂地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蕩在寂靜空氣里。溪中彷彿也熱鬧了些。實則歌聲的來複,反而使一切更寂靜。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一面,城牆儼然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蓬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五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貫穿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餘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河中漲了春水,到水腳逐漸進街後,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長長的梯子,一端搭在自家屋檐口,一端搭在城牆上,人人皆罵著嚷著,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進城裡去,等待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某一年水若來得特別猛一些,沿河吊腳樓,必有一處兩處為大水衝去,大家皆在城上頭呆望。受損失的也同樣呆望著,對於所受的損失彷彿無話可說,與在自然安排下,眼見其他無可救藥的不幸來時相似。漲水時在城上還可望著驟然展寬的河面,流水浩浩蕩蕩,隨同山水從上游浮沉而來的有房子、牛、羊、大樹。於是在水勢較緩處······常有人駕了小舢板······便急急地把船槳去,在下游一些迎著了那個目的物,把它用長繩系定,再向岸邊槳去。這些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同一般當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見之不能不為之喝彩。

水中游魚來去,皆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迫人眼目。

一切總永遠那麼寂靜,所有人民每個日子皆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里過去。一分安靜增加了人對於「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在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自然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裡,懷了對於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可是一會兒,那聲音被她發現了,她於是也繞屋跑著,且同黃狗一塊兒渡過了小溪,站在小山頭聽了很久,讓那點兒迷人的鼓聲,把自己帶到一個過去的節日里。

翠翠溫習著兩次過節兩個日子所見所聞的一切,心中很快樂,好像目前有一個東西,同早間在床上閉了眼睛所看到那種捉摸不定的黃葵花一樣,這東西彷彿很明朗地在眼前,卻看不準,抓不住。

這一段讓我想起奶奶在我小時候時給我講的一種「雲」-

通常是秋天時我們一起坐在天井裡,奶奶做活兒我看天,眯起眼睛迎著太陽時,眼前就會出現五彩斑駁的幻視,一團簇一團簇的「雲」,奶奶說,叫「坷垃雲」。

這大概就是翠翠看到的黃葵花吧,沈從文描寫得真好,把我想說的,都說盡了。

《邊城》未讀完,記錄未完,我已經徹底被故事裡這個時空的一切,迷住了。

茶峒也好,陽朔也好,書中給我以最醒神的解讀-

「正因為處處有奇蹟可以發現,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地 無一時 不使人神往傾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魜 的精彩文章:

TAG:魚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