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中央巡視組如何揭發地方貪腐?

古代中央巡視組如何揭發地方貪腐?

中國古代,中央政府派遣監察官員巡視全國,防範檢查官員腐敗。一般來說,古代「巡查制度」分為常設和臨時派遣兩種形式。

兩種「巡查」制度

一是位高權重、職寬責嚴的巡按御史。漢武帝時,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每個區設置一名刺史巡行監察,代表中央監督地方,權力很大,屬於常設巡查機構。

這種巡查制度,為歷代沿用借鑒,如魏晉、隋唐時期有「監察御史」,宋朝有「監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訪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當完備。據朱紹侯主編的《中國古代史》,明洪武初年的監察機關稱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稱都察院,都察院下設13道監察御史,糾察內外官員。

監察御史在都察院供職時,稱為內差或常差。若奉命出巡鹽務的御史,就稱為巡鹽御史;若奉命出巡漕運的御史,則稱為巡漕御史;若奉命巡按地方的御史,即稱為巡按御史。奉命外出擔任巡按御史,是監察御史最常見的工作,稱為外差或特差,實為中央政府派遣的「巡視員」。

據《明史·成祖本紀》載,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中央政府「遣御史分巡天下,為定製」,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正式確立。清襲明制,都察院下設15道監察御史,順治年間基本沿用明朝的巡按御史制度,雍正年間還曾置巡察各省御史,之後就不再常設巡按御史了,遇事由皇帝臨時差遣,民間常稱之為「欽差」。

二是發展民生、整飭風俗的「巡視組」。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派遣太僕王惲等領八路人馬「分行天下,覽觀風俗」。這個「巡視組」雖名為「覽觀風俗」,但規格極高。唐朝初年也常臨時派遣官員巡視天下,觀風察俗,稱為「觀風使」「觀察處置使」。《新唐書》記載,貞觀初年「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很顯然,這是臨時簡派去處理自然災害的「巡視組」。

史上聲勢最大的臨時派遣巡視當在明初。《明史講義》載,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國子生武淳等分行天下州縣」。這次巡視的任務,是核定全國田土面積。這為大明帝國創設和確定了「魚鱗圖冊」制度,編定了「田土之最要底冊」,使之成為明清兩代最重要的農業制度。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又派遣國子監生「分行天下,督修水利」。這個「巡視組」一改之前地方水利荒廢的格局,讓各地「開塘堰四萬九百八十七處,河四千一百六十二處,陂渠堤岸五千四十八處」,令明初「水利既興,田疇日辟,一時稱富庶焉」,地方百姓無不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聽聞蔣介石死訊為何一臉凝重?
中國的護照發明要比世界早多少年?
日本投降後為何皇室沒被追究罪責?
汪精衛冒死刺殺攝政王詳情
1940年國共聯手血洗日本特務機關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