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攬勝·瓊海遨遊——「百博百文」文史哲藝瑣記、遐思
文/賈勇等
【蟾宮瑣記】
01
遊覽·無邊愜意
應「百博百文」之邀請,八月下旬,長城內外、天南地北的一百名博士齊聚海南。初到瓊海,既沒有想像中的烈日狂暴,也沒有即刻見到茫茫的大海和柔軟的海灘。
倒是淅淅瀝瀝的小雨不斷,高速公路旁的擯榔樹和椰子樹飛速地閃過。歡迎晚宴上,風雨又幾次至臨。晚飯時,軟糯香甜、白若玉脂的椰子糕,那種淡淡的椰香、入口後溫柔細膩的口感和纏綿不散的香甜,是我親自感受到的海南初印象。
海南初印象(資料圖)
次日,寓居海景酒店。樓台之上,倚欄遠眺。連成一片、不分彼此的大海、天空,經海水一遍遍沖洗的沙灘,近處的草坪和四周錯落有致的海景房全部收入眼底。良辰美景從來與美酒歌舞相伴,隨著夜幕降臨,沙灘上燃起了篝火,「沙灘音樂派對」開始了。
熱烈的篝火照得沙灘璀璨耀眼,粒粒分明的沙子經過海水的沖洗十分乾淨,好似飄落的金屑。夥伴們踏著金沙,於風前浪舞,海邊高歌。遏住海浪聲的歡聲笑語昭示這是一個熱鬧歡騰的夜晚。海邊晚景溫柔可人,一張張美麗的笑靨更為之增勝。喜歡安靜的我,一番熱鬧後便獨自朝著無人的海邊走去,在沙灘上慢慢踱著,讓海風盡情吹散身上的煙火氣。
海浪一遍遍地擊打海岸,潮起潮落的聲音有著獨特的節奏,像莫扎特的奏鳴曲一樣優雅而純凈,輕浮躁動的心慢慢沉靜向下。我登上一座小沙丘,抬眼看去,一邊是煙火燦爛的沙灘派對,一邊是寂色的、頗有些清虛味道的大海和海灘,頭頂則是「青霄萬里,蟾光一輪」。天地人三才之大美在那個夜晚融合到了一起。
我不是詩人,更非哲人,既無佳句賞吟,也無深遠哲思。燈火闌珊處的我,此刻,不再管它們如何,只帶著一層淡淡的孤獨遠遠諦觀。晚會散後,一路踩著地上斑駁的椰影往回走,路旁的游泳池在月光和燈光的照耀下一片光亮,藏在草叢中的蟾蜍鳴叫不停,雖然聒噪,倒也襯出了南國夜晚的寧靜。
玉蟾宮(資料圖)
翌日,我們登上了文筆峰、游賞了玉蟾宮。祈福法會時,眾位道長們帶領我們從中軸線沿階梯而上,到玉蟾宮拜祭白玉蟾祖師。沿途的一些美景清晰入眼,我盼望著有機會能一親芳澤。
得空時,我與不期而遇的三五友人一同開始遊覽。我們行走在宮觀間的小路上,呼吸著剛被雨水滌盪過的空氣,濕潤極了!路旁的朱槿紅衣灼灼,綠葉卷舒,開合之間一派天真。海棠林花,白露沾濕,似紅而白;山澗清泉,順勢而下,澤潤成碧;松林倩影,乍定復搖;青柏翠槐, 森列若帷。山水相濟,正與道教自然天成、生生不息之道相合,無怪乎南宗宗壇會選擇設在此處。不知不覺,我們已行至月老殿。殿外丹爐葯鼎,香火正盛,但不見煙霧繚繞,倒顯得清幽而有深致。
步入殿內,月華真君的塑像身披紅衣,慈眉善目地端坐台上。幾個善男信女跪於像前,祈求月老早日為自己系紅線,牽住一世好姻緣。我忽然想起,去年端午時節,幾個單身的朋友打趣說:「月老的紅線定是都用來扎粽子了,難怪我們還不曾遇到好姻緣。」如今到了月老面前,又時逢七夕,自然是要深深拜過了。殿內坐著一位道長,面色黝黑而身骨清瘦,專為人搖簽解卦。
月老殿(資料圖)
「第四十簽,鴻鵠摩天,上吉。」「從你的面相上看,是有官運的。」抽到好兆頭的幾個夥伴暗自生出一種默契,前一刻還不熟識,走出殿外卻突然有了無窮的共同語言。也許這其間藏著某種玄妙呢。
所謂「山中之人,其所樂者,不在乎山之樂,蓋其心之樂,而樂乎山者」,心底洋溢著歡喜,看那東風舒紅,儀態萬千;林鳥雙飛雙止,長與松期;四處有葉可書、有花可棋,各類風物,皆可做自家受用,便更覺這文筆峰深幽凈爽、氣象清高。第四天早晨,我們參觀了著名的「亞洲榕樹王」。
既可稱為樹王,自然是有其非比尋常的氣象。這棵大榕樹獨木成林,分枝甚眾。但其主幹並非是最為粗壯的,反而是看似柔弱、有些許衰朽的一枝。它開枝散葉,蔓延出數不清的枝幹,世世代代,由木成林。周圍的村民也以此樹為神樹,時時祭拜。榕樹旁的一塊碑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鐫刻著當地後嶺村的村規。
除了社會治安、消防安全方面的規定外,村風民俗、鄰里關係和婚姻、家庭義務也有諸多相關要求。比如提倡喜事新辦,喪事從簡,反對大操大辦;村民家中有事,要求全村互幫不搞家族主義。每年重陽節,全村組織60歲以上的村民歡度佳節。再有要求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擔家務勞動。……由此可管窺當地對純良民風的傳承。美德傳,則人倫厚,孝敬成,教化美,風俗移。真可謂「千祀薪傳仍未絕,一片風月好安居。」
祭拜祈福(資料圖)
02
傳燈·薪火相傳
最難以忘卻的,還是玉蟾宮的「傳燈」活動。第四日傍晚時分,我們在文筆峰下開始了「薪火相傳」活動。天南地北的博士與玉蟾宮的道士,所有人雙手護持心燈,登上文筆峰頂,祭拜三清。
就在這白玉蟾祖師羽化登仙之處,我懷著敬畏、追慕和祈望,步屟登山。蒼苔滑擦,夜路難行,但人人神情肅穆,悄然無語。每隔一段路程,都有村民持燈守候,鞠躬互祝「福壽無量」。
儘管黑夜昏暗,山林蕭瑟,但每個人對天下國家、家人親友的美好祝願和手中的點點心燈,裝點得文筆峰溫情脈脈。「山中之人,心境兩清」。浩浩胸次似乎能容載那至高之道,我在文筆峰上感受到了廓然清明的廣大乾坤。下山後,大家合唱本次活動的主題曲《薪火相傳》,煙花灑向天空,我們的心也隨著祈福的心燈放飛到了遠方。
傳燈(資料圖)
文筆峰並非高山,但因山路曲折又心懷敬畏,傳燈時,人人腳下如履薄冰,心中卻澄澈清明,有一種特別的體驗。交流時才發現,不少人都講自己獲得了非常寶貴的一種「神性的體驗」,彷彿自己能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和交流,彷彿能與遙遠的星空相互感應。
玉蟾傳燈,薪火相繼;福壽無邊,法脈綿延。
03
匯演·身手不凡
如果說傳燈是「百博」們「神性體驗」的高峰的話,那麼文藝匯演就是「世俗體驗」的高潮了。
文藝匯演(資料圖)
主辦方還組織了讓大家各自一展身手的文藝匯演,這成了藏龍卧虎的「百博」們一展身手的最好舞台。匯演的舞台上,大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和特長,令我十分欽佩。玉蟾宮裡,舞台之上,「百博」真真是藏龍卧虎!大家也都身懷絕技,唱歌、朗誦、小品、舞蹈、器樂等等,都令梁琛等作者的晚會變得多姿多彩。
大家都有著十八般精湛的技藝,令我讚不絕口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不曾接觸的知識,欣賞到了不曾欣賞過的風景。本文作者中趙海濤、梁琛攜手,為觀眾們獻上了精彩的詩配樂,清越激昂的詩歌伴著悠揚婉轉的樂曲,令人陶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詩、樂都是原創的!這些經歷已經成為了我們大家難忘的體驗,無論在何時何地,我永遠都會記得那時的歡聲笑語。
【瓊海遐思】
04
考鏡源流識南宗
「南宗道教」是「道教金丹派南宗」的簡稱,一提及道教宗派,人們常會說南宗北派,其中南宗就是張伯端創立的,道教又稱之為「南五祖派」。
張紫陽真人
初祖張伯端,字平叔,號紫陽,人稱「悟真先生」,又尊為「紫陽真人」。著有《悟真篇》、《禪宗詩偈》、《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練丹訣》。張伯端的內丹學說主張以內丹為修仙途徑,而以「性命雙修」為其內煉大旨。二祖石泰,號杏林,又號翠玄子,師從張伯端學習金丹之術。石泰經常以醫藥救人,而且不受酬報。
只願病癒栽一杏樹,年月久了,杏樹成林,人們因此稱他為石杏林。三祖薛道光,原名薛式,又號道源,本系僧人,後遇到石泰,深感《悟真篇》之玄妙,遂棄僧從道,混俗和光,以了性命大事。
四祖陳楠,號翠虛,他一改南宗上三祖只重自我修持,追求個體生命的永存與圓滿的仙道傳統做法,主張濟世利民、安邦護國,設定了「內煉成丹,外用成法」的道法體系,極大影響了南宗道教的發展。五祖白玉蟾,本姓葛,名長庚。字如晦,紫清,號海瓊子,海南翁等,世稱「紫清先生」。白玉蟾諳九經,善詩賦,工書畫。「南宗」自白玉蟾之後,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
《悟真篇》(資料圖)
南宗道統的譜系比較清晰,很多傳世文獻都有明確記載。如蕭廷芝在《大道正統》中即云:「一自三陽唱道以來,至於海蟾真人,傳之張紫陽、王重陽。紫陽傳之翠玄(石泰),翠玄傳之紫賢(薛道光),紫賢傳之翠虛(陳泥丸),翠虛傳之海瓊(白玉蟾),先生凡九傳。又王重陽真人之所傳,凡七傳。其間潛通默會,旁出普度,未究其幾千萬人。……海瓊而後,大道一脈歸之鶴林先生,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立法門。」
柯道沖在其所作《玄教大公案序》中也寫道:「自周漢以來,惟尹子嗣祖位,金闕帝君繼道統,授東華帝君,帝君授正陽鍾離仙君,鍾傳純陽仙君,呂傳海蟾劉仙君,劉南傳張紫陽五祖,北傳王重陽七真,道統一脈自此分而為二。」
道教分為「南宗」、「北宗」由來已久。從已知的文獻考證,至遲到元末明初之際,道教就已有南北宗之分。時人宋濂在《翰苑別集》卷九中已寫道:「宋金以來,說者滋熾,南北分為二宗;南則天台張用成(伯端),其學先命而後性;北則咸陽王中孚(王嚞),其學先性而後命。」且詳細列舉了南宗的派系傳承:「蓋自東華少陽君得老聃之道,以授漢鍾離權,權授唐進士呂岩、遼進士劉操。操授宋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此則世所號南宗者也。」
05
五祖玉蟾真仙風
白玉蟾作為南宗的實際創立者,是道教史上的傳奇人物。關於他的傳奇經歷,記述頗多。《神仙通鑒》中記載說他天資聰敏,齠齡時即能背誦九經,十歲時即應童子試。
主司命他以「織機」為題賦詩,他不假思索,便詠道:「大地山河作織機,百花如錦柳如絲。虛空白處做一匹,日月雙梭天外飛。」該詩氣勢磅礴,且寓意深遠,十歲童子能作出這樣的詩作,實屬難得,白玉蟾之聰穎可見一斑!後來他跟隨陳楠入道,潛心修行,終至大成。據書載,嘉定癸酉至嘉定壬午年(1213年-1222年),他修道九年,終於得窺大道,脫胎換骨。
時間之短,進步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其弟子彭耜在《海瓊玉蟾先生事實》中也贊道:「按尹子曰:十年死者,十年得道,是得道之速也;百年死者,歷久得道,是得道之晚也。」十年得道,即為速者,玉蟾祖師九年得道,確實也說明了他慧根獨具,道緣深厚。
白玉蟾(資料圖)
白玉蟾對於道教文化的貢獻有目共睹。白玉蟾之所以在道教中具有很高地位,是因為他不僅確立了金丹派南宗,實現南宗道教組織化,使其道法發揚光大,而且還在教理教義方面有獨到建樹。此外,白玉蟾祖師還多才多藝,詩書畫俱佳,堪稱「道教宗師第一文筆」。
據《全宋詩》的不完全統計,白玉蟾現存詩歌有1000多首,《全宋詞》也收錄了他的詞作135首。白玉蟾不僅善於詩詞寫作,而且散文方面也卓有成就。而且他在琴棋書畫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是他的草書更是為時人所推崇。
06
瓊州聖境玉蟾宮
玉蟾宮位於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山麓,是道教南宗的實際創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終歸隱之所。玉蟾宮在道教南宗發展進程中,發揮著南宗主道場的作用,因此被稱為「南宗宗壇」。作為南宗的發祥地和文化中心,玉蟾宮對於南宗法派的傳衍,發揮著開啟宗源、推闡宗旨、護持宗規的作用
陰陽(資料圖)
玉蟾宮佔地面積120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57300平方米,配套建築8500平方米。具有全國最大、最完整的道教仿宋古建築群。
主要設施有十殿(東祖師殿、西祖師殿、觀音殿、財神殿、藥王殿、元辰殿、媽祖殿、碧霞殿、月老殿、轉運殿等)二閣(玉蟾閣、文昌閣)三門(南天門、一天門、二天門)二樓(鐘樓、鼓樓)一壇(三清壇)七亭(七星亭)以及三重凈手蓮花池、九層玲瓏寶塔等。
這些仿古建築群以南宋風格為基調,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峰巒周圍,莊嚴肅穆而又不失靈性。包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殿堂廊苑,將自然山水賦予詩情畫意,山水與廟宇、自然與人文,經過建造者匠心獨運的設計,在這裡被圓融地結合起來。置身其中,賞山水秀色,觀殿堂樓閣,聽道樂仙聲,體歸根復命,悟性命雙修,有哉?無哉?實哉?虛哉?人哉?仙哉?
07
上體天心 下利人物
海南省道教協會會長、玉蟾宮主持陸文榮道長認為,南宗道教的思想主旨是:尊道貴德、知足常樂;天人合一,佐國安民;性命雙修,先命後性;孝慈為門,謙儉為精,柔靜為法,和中為坤,勸人為善,寰宇太平。
他認為,白玉蟾祖師所倡導的「助國安民、濟生度死」的精神,切合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和文明,深入人心。因此,在玉蟾宮自2002年恢復重建以來,陸道長強調要始終秉承南宗祖師「學道之士要服務於國家,修德於天下」、「上體天心,下利人物」、「助國安民、濟生度死」的理念,將弘揚正信、傳播中華傳統道教文化為己任,積极參与海南的文化建設和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以南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回報各方善信恩德
助國安民、濟生度死(資料圖)
玉蟾宮自重建以來,始終以「助國安民」為己任。2009年,在舉國上下、普天同慶祖國60周年華誕之時,玉蟾宮分別在海南省五市縣(三亞、澄邁、海口、萬寧、定安)舉行了大型慶祝活動,同時也為貧困少數民族學生、革命老前輩,以及曾經為海南經濟建設做出過貢獻的貧困老華僑共10人捐助76萬元人民幣。
2008年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樹大地震,玉蟾宮管委會及信教群眾共為災區捐贈了約20萬元人民幣善款。2010年10月海南遭遇特大水災,玉蟾宮派出三個工作組15人分別到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等地救災並為災區的災民共捐贈了5.6萬元人民幣善款,深受社會和當地群眾的好評及讚揚。
2009年至2011年,玉蟾宮管理委員會積極協助黨和政府開展民生建設工程,成功舉辦了三屆「南天情」愛心公益慈善活動,共資助600多名孤兒讀書,直至大學畢業,同時也資助數百名孤寡貧困老人。每次活動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讚賞,既培育了一批有社會責任感的海南企業家,也提升了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會風氣。
一串串數字和一個個事例彰顯了玉蟾宮在傳承道學,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就讓熱愛清談的旁觀者們繼續清談吧!「上體天心,下利人物」的讚美,終將屬於你們玉蟾宮的行動者們,屬於所有道教的行動者們!卓越努力。
實際上,偶爾的善舉真的不難,堅定的信念也不是太難。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就是英雄主義,認清道路的艱險之後依然執著向前,這就是真的英雄。
十方信眾足以供養玉蟾宮,足以支撐起玉蟾宮的富足與尊貴;然而,陸道長和管委會選擇了最吃力最不討好的一種方式,他們成為了踐行自己信仰的堅定的行動者——「行動者」不同於「旁觀者」,因為行動者知道只有行動才能改變現實,才能溫暖那些貧困的少數民族學生,才能謹庠序之教,申孝悌之義,使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
08
「靈氣」與「煙火氣」
如何平衡道教的「靈氣」與「煙火氣」?
非常有意思的是,道教是現世所有有影響的宗教中,唯一一個容許「白日飛升」的宗教——「此岸」到「彼岸」之間,並沒有一個不可跨越的鴻溝。這種「世俗」性本身既是道教的一個優點——例如傳布、易於接受,但顯然,也是一個弱點——「靈性」的一面不易展現。
「靈氣」與「煙火氣」(資料圖)
如果全都是世俗的「煙火氣」,那麼道教就難以成其為「宗教」;然而,如果全都是「靈氣」,那顯然也放棄了道教自身的優點,削足適履。如何求取其間的平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們看到,玉蟾宮目前這種「廣邀天下英才品道」的做法當然是一個極具創造力的嘗試,然而成本較高,不適合經常性進行。一種讓「煙火氣」融入「靈氣」的做法,或許是:開辦道教廟會。
實際上我們有這樣一種傳統,然而後來卻慢慢消失了,這是很可惜的。如今,玉蟾宮和其他一些有理想的道教宮觀,大可以嘗試定期主持一些「熱鬧哄哄」的廟會,讓世俗的煙火氣與道教的靈氣相碰撞、激蕩,讓二者融為一體,更好地擴大道教的影響。
道教廟會通常兼具宗教信仰、物資流通、文化娛樂為一體,往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盛會;宗教信仰與物資流通等功能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非常有利於道教文化的傳播;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也有助於豐富住地居民的文化和娛樂。如果可能,玉蟾宮不妨一試。
(編輯:念遠)
聲明
※傳統文化的重塑與道教的責任
※傅圓天大師「弘道利人,服務社會」道教思想學術論壇在青城山舉行
※遇事如如不動,要沉得住、穩得住
※在紀念傅圓天大師登真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接二連三有人失蹤,原來是因為假山洞中別有洞天——這一切都是古墓惹的禍?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