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精神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研究
原標題:勞模精神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研究
《時代華章:寧波全國勞模口述史》(全2冊)最新出版
摘 要:勞動模範是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授予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最高榮譽稱號。勞模群體以榜樣塑造的形 式,將不同時代抽象的價值要求具體化,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形象化人格化,激發全社會的心靈震 撼,幫助人們樹立正確勞動意識。本文從 30 年代中國第一代勞模的誕生開始,研究了勞模作為榜樣的意義、不同 時代勞模對青年成長的影響作用,簡要分析了多元社會發展中,勞模對青年成長影響力減弱的原因。提出大力 弘揚新時期勞模精神,引領青年健康成長;大力培養新時期知識勞模,引領青年創新實踐;大力拓展多元宣傳平 台,引領青年榜樣認知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勞模精神;青年;影響
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如何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保持自己的主導地位,如何弘揚時代正能量是當今中國的一個重要課題。一代代勞模猶如一面面旗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範推動作用,也引領著一代代青年健康成長。
一、勞模作為榜樣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後的 1950 年,經政務院批准,北京召開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把評選勞模形成固定的制度」。從 1950 年至 2015 年,共召開 15 次全國性勞模表彰大會,其中有 7 次是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召開。歷史地來看,勞模作為一種榮譽已經成為不同時代先進性的代表,勞模是個體,又代表著勞動群體,是中國特色的精神品牌。「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代代相傳,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廣泛的示範效應和激勵功能,引領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價值追求。
第一,勞模精神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偉大品格。中國工人階級經歷了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時期,走過了僱傭身份時代、政治身份時代,步入今天的多元身份時代。勞模作為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時代發展大潮中湧現出來的改革者和建設者,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作為時代的精神符號和力量化身,勞模群體雖歷經時代變遷,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依然保持了勞動人民的本色,成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完成黨的歷史任務、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主力軍,對全社會產生了強有力的持久的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社會影響力、文化影響力和道德影響力,是中國最廣大的勞動大軍的行動示範者。
第二,勞模精神體現了不同時代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隨著歷史的沿革、時代的變遷,勞動的理念日益更新,勞動的內涵不斷拓展。位處不同行業和職業,面向勞動第一線,不論是從事簡單勞動還是複雜勞動、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勞模隊伍結構不斷發生變化。作為最具時代氣質的公眾人物,勞模群體始終依靠的是自身的非權力性人格魅力,成為主流文化價值導向的代言人。從王進喜、時傳祥、倪志福、郝建秀、張秉貴到徐虎、李素麗、王選、袁隆平,再到李斌、許振超,各個時期湧現的勞模不斷成為全社會公眾學習效仿的對象。新時期的勞模精神正在從傳統意 義 上 的「 老 黃 牛 」精 神 ,向「 知 識 、技 術 、創 新 」型 精 神 轉變。作為精神的坐標、道德的楷模,勞模以可近、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事迹,起到了凈化心靈、弘揚正氣、糾正社會風氣、凝聚民心的積極作用。
第三,勞模精神為全社會樹立了真善美標準。勞模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一部勞模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崛起的振興史、發展史。從「趙占魁運動」「南泥灣精神」「鐵人精神」到「振超效率」,從「鞍鋼工人」「掏糞工人」到「當代畢昇」,生動的故事、感人的業績,持久地激發著一代代人秉承虔誠的敬業精神,勤勤懇懇地從事著自己的事業。通過輿論宣傳,勞動的精神價值人格化、具體化、形象化,充滿了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動力。勞模精神成為一種全社會的「真善美」學習標準,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社會氛圍和體面勞動光榮的生活環境,形成人人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社會風尚。
可見,勞模群體以榜樣塑造的形式,將抽象的價值要求具體化,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等抽象理論形象化、人格化,引起了全社會的心靈震撼,幫助並激勵人們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完善人格塑造。
二、勞模對青年影響力減弱的原因和對策
1. 勞模對青年成長影響弱化的原因。青年人充滿激情,善於模仿,易受感染。勞模榜樣講述身邊真實可信的動人故事,勞模精神融合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發展的先進性,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價值追求和理想情操,保持了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成為全社會的模範和表率,為一代代青年樹立了身邊的榜樣。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模範,引領青年為理想而奮進。2009 年,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辦了
「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評選活動。從 120 位勞模候選人中經過全國性的評選產生60 名「時代領跑者」,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歷史時期和各行各業的勞模,他們當中有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老一輩勞模,也有改革開放以來湧現的新時期勞模;有在生產一線崗位成才的知識型、創新型技術工人,也有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有為經濟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企業家,也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但我們也發現,在當前的多元社會發展中,勞模對青年成長的影響力有所減弱,究其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主流價值觀不夠具體,形象刻板化。任何一種價值引領的內容,都應當是真實可信的,能使人佩服並充滿感染力,給人以真誠的審美享受,這就需要主流價值觀人格化。現實需要「高大上」的震撼演繹,更需要「平民榜樣」的娓娓道來,勞模榜樣作為非權力魅力型影響力需要新的內涵和訴求。二是宣傳力度不夠,傳播載體不先進,教育目的功利化。全球化視野下的當代青年,思維開放程度比較高,是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開時代先鋒的先行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職業生活中充滿奮鬥的激情。由於差異性社會化過程,很多青年仍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長期,主體意識中的思辨能力稍弱,尚未形成強大的內心。勞模榜樣教育功能的開發略顯滯後,需要突破現有閾限,契合青年心理,達成宣傳技術與理念傳播的一致。三是選擇標準模式化,後期培育不夠完善,榜樣整合不夠到位。回溯不同時代的勞模形象,他們都來自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和工作,是走下「神壇」而又人格高尚的人,他們可能是鍊鋼工人、種田農民、商店售貨員,抑 或 是 戰 斗 英 雄 、技 改 能 手 ,非 常 個 體 化 、形 象 化 和 生 活化。當前,勞模榜樣的選拔呼籲基層化,即要面向基層,面向工作一線,特別要保證工人、農民在推薦人選中有較大比重。也有極少數曾經的勞模出現犯罪、違紀現象,甚至最後鋃鐺入獄,直接影響了勞模作為榜樣的形象,需要進行榜樣整合工作。
2. 充分發揮勞模的榜樣作用。弘揚勞模精神,弘揚勞動精神,弘揚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偉大品格,作為身邊的榜樣,勞模始終是各行各業青年成長的引領者。充分發揮勞模作為青年榜樣的影響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大力弘揚新時期勞模精神,引領青年健康成長。唯有青年健康,才有社會健康。歷史證明,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建設時期,勞模作為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身邊的榜樣教育更有說服力,更能夠激發人的內在潛力。新時期,依靠勞模榜樣引領,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激情和才能,有助於青年的精神提升與完善,有助於個人理想和國家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第二,大力培養新時期知識勞模,引領青年創新實踐。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不管前行的道路如何坎坷,但從未停止過追夢的腳步,勞模群體一直走在追夢隊伍的前列。在人們的腦海里老勞模形成了顛撲不破的「美好的形象 」。 從「 掏 糞 工 人 」時 傳 祥 ,到「 技 術 工 人 」許 振 超 ,再 到「農民工」「私營企業主」「知識工人」「學者專家」入選勞模,他們身上無一不體現著時代所崇尚的精神和價值取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離不開走向知識化的中國工人階級的推陳出新、發明創造和辛勤奉獻。社會呼喚身邊的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的勞動者作為新一代勞模榜樣的集中特徵體現。
第三,大力拓展多元宣傳平台,引領青年榜樣認知。人類社會進入了自媒體時代,除了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還有互聯網、移動網路等新媒體日新月異。時代的進步、環境的變遷、受教育者思想意識的變化,自媒體時代「見賢思齊」正能量的引導,需要改進傳統的榜樣教育方法,研究者必須在傳統的榜樣示範法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更加深入的發展研究。
參考文獻:
[1] 韓承敏.勞模的力量[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 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共中央關於工人運動文件選編(中)[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85.
[3] 中央蘇區工運史征編協作小組.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人運動史[M].北京:改革出版社,1989.
來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第22期。
※傳統家訓的發展、類型與特徵
※史學要聚焦平民
※獨家視角丨「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史學暨呂思勉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掠影
※通之有理 俗之有度 警惕通俗史學庸俗化娛樂化
※目前全國最年長的老紅軍之一彭煥生:長征,一生抹不去的記憶
TAG:中國公眾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