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誰是你的師父

誰是你的師父

阿難!

如汝所問,

佛去世後,

以何為師者?

阿難!

屍波羅蜜戒是汝大師,

依之修行,

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大般涅槃經後分》

什麼是師父?

那就是戒律。

佛戒才是真正的師父,

以戒為師。

戒律是怎麼要求的,

那我們就怎麼做,

那就是師父。

你再提出另外一個師父,

這就是還不了解「以戒為師」。

——妙祥法師

一尼眾問:如果師父不學戒、不誦戒,我們能否離開師父身邊,重新依止師父呢?

【妙祥法師開示】

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

如果師父不學戒、不誦戒,這是可以離開的。因為他不學習佛法,不誦戒——佛都親自參加誦戒,我們哪能不誦戒呢?所以說對不誦戒的人我們不能依止,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出家的目的是修行佛法。

師父是什麼意思呢?師父就是因為他為我們學習佛法、學習戒律做出榜樣,他就是師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不能稱為師父了。

佛講:「以戒為師。」他如果離開了戒律,就不稱為師父。我們依止只能「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究竟不依不究竟。」是可以重新依止的,在戒律上是允許的,而且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當然了,在依止師父之前,要詳細地觀察,要觀察一段時間。看看這位師父是否適合自己,這位師父是否按照佛的戒律去做。有的做到一部分,有一部分沒有做到,我們應該取決於圓滿,不要以少為足。

如果這個師父這方面還行,那方面不行,那就不可以了。我們應該找一個能夠持戒,比較圓滿的(師父)去依止。這樣的話,我們這一生就不後悔了,所以要詳細觀察。

現在很多的出家人,由於依止的不正確,最後導致自己也變成那樣了。就是說師父糊塗,徒弟出來也強不到哪去,這就不行了。有很多人的習性為什麼過重,或知見不正?就因為他的傳承不清凈。所以我們必須要選擇善知識。

在修行道路上,一個是善知識指引,這是你修行成就的根本關鍵。再一個是同學,也就是同修,你周圍的人是否去修行。如果不修行,這也不是好環境。

要想成就,必須這兩方面都要具足。除了自己努力,一個善知識,一個同學,這才能成就你的一生,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有的人要認我做依止師,我說:「你不要忙於認,你先觀察。我觀察觀察你,你也觀察觀察我。」互相觀察,長時間的觀察。不能一時的聽名,或是眼見一點就認為可以了,要長期觀察。

對師父認可以後,確實符合佛的戒律,那我們就死心塌地的依止,就不要再改變了。我們就要一直跟師父走下去。不能因為在途中對師父有了一點點不理解的現象,就產生懷疑,這不合適。選擇善知識的目的,主要是叫我們生起信心。有了信心就是成功之母。

屍羅清凈,堪為人師

因為每個人的習性有所不同,師父教育方式也不同。我們對此都以佛的戒律為根本。但也不要過分的苛求。有的就要求師父像佛一樣,和釋迦牟尼佛一樣,得一點都不差才行,甚至連長相都得像佛,那不可能的事。

我們現在是末法時期,他只要是能夠按照戒律去做,或努力去做,這就是很好的善知識了。至於他佛法講得如何,並不重要。

有的人很會講,講完以後,很會引起人心裡的一種共鳴,這確實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由於心裡不清凈,它沒有實際內容。

因為佛法不在於文字,不在於語言。在於哪兒呢?在於清凈心。釋迦牟尼佛曾經講過:我說法四十九年,沒說一個字。為什麼要說沒說一個字呢?就是人們往往把法認為是文字、是語言,這是不正確的,就偏離了佛法。

所以看一個修行人,主要看他持戒的精神,內在的精神,和他的定力。這樣他才能夠給你真正的知識——知識不是文字啊。佛法真正的善知識,那是心力的表現,這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有的人可能不會說話,可能其貌不揚等等,但是他的心裡是非常清凈的。你無始劫的業力,他都能幫助你消除,幫助你獲得真正的正知正見。

我們大家大部分看的都是表面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神通力,只能看表面的事情。所以從表面,我們就得看持戒精神,看是否能夠嚴持戒律。

這個也有區別,有的可能在這方面就開緣了,左開緣、右開緣,雖然講得頭頭是道,講得是很有道理,但是和佛法不相應。往往這種道理就變成一種狡辯,或是一種包裝,這就不合適了。我們要求的就是實實在在,不在於你講的多少,在於你是否實在。

原先,我九五年行腳走到秦皇島南達寺的時候,有些居士就來圍著請法。當時我給他們講的是很膚淺的東西,因為我只明白這些東西,我就只給他們講這些。

但在講的同時,那些冠冕堂皇的佛教的話,當時從心裡也湧出來,要說、要講出來。但是自己一想,這不是自己證的,沒有證到,沒有深刻的體會,就又把它咽下去了,不講。

就講很普通、很普通的,(修行中應該)怎麼吃飯?怎麼走路?就講這點事。但是居士呢,他們非常愛聽。

所以說,佛法不在於講大話,在於你心裡是否真實。佛法從心裡生起,並不從語言生起。當然好的語言與心裡的清凈要能一致的話,那就更好了。

但是我們選擇善知識,主要選擇這個心裡清凈,這是很重要一關,很重要的一個標準。

清除毒瘤,才是良醫

為什麼往往有時候選錯師父呢?就因為他光看到文字說得冠冕堂皇,能說到自己的心裡去。他認為:「啊,說得我心裡可痛快了!」實際上這並不見得是善知識。

有的人可能對你心裡造成很不痛快,很煩惱,而往往他是個善知識。為什麼?他主要心裡清凈不隱晦,就像一個大夫似的,給一個人做手術,毫不留情地就把你的病根給切除去了。

我們都知道護士要給我們扎針,大夫要給我們開刀,我們既希望他幫助,同時又恐懼他,甚至反感他,想迴避他。但是一旦做了手術,或扎針以後,我們身體就健康了。所以我們又感謝他,因為他能真正地幫助我們解除痛苦。

所以說真正的善知識並不在於取悅於我們,讓我們如何如何愉快,這不是善知識。因為我們修行中,就像剛才我講的,還有很多的病苦和腫瘤需要去掉的。

真正的善知識,他是毫不留情地直接面對我們的腫瘤,他要開刀,要清除,叫你雖一時的痛苦,但獲得長期的清凈和健康。

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善知識,這一點很重要。很多人往往就是把這個問題給忽視了,所以古代有那麼一句話,「忠言逆耳」啊!(可參考:別人罵你時,應該感謝他)

我們往往都是根據心裡的需要,也就是我們知見的需要,我們習性的需要,感受的需要,去追求善知識。這完全是一種錯誤,會誤了自己的一生,白出家,白學佛了。所以說善知識難得。

什麼叫善知識?他是毫不留情地、毫不客氣地來批評我們,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他不是取悅於我們,不是和我們交朋友,他是幫助我們成佛。

他不是要和我們成為眷屬關係,他是讓我們要成為佛弟子。(摘自妙祥法師·《對道源寺尼眾開示》)

轉自溯源佛教網

GIF/74K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視眾生如佛」的三個秘訣
童年聽過無數遍的片尾曲原來是一休禪師寫給媽媽的信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裡
佛說我已滿你千百願 你滿我一願可好
人為什麼要學佛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