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並不喜歡薄姬,薄姬為何能脫穎而出,取而代之呂后為皇太后
今天我們來看劉邦後宮一個很特別的女人——薄姬。
薄姬是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單親家庭。據史書記載:她的父親薄生在秦朝之時與從前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更糟的是,還沒來得及結為夫婦,薄生年紀輕輕就死在了山陰,成了異鄉之鬼。魏媼拉扯著薄姬,在亂世之中苦苦求生。
薄姬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後,魏媼心懷故國,見魏國宗室魏豹復稱魏國,便將心愛的女兒送進了魏豹的王宮,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魏豹背棄自己和漢王劉邦所訂的攻楚盟約,轉而在楚漢之間中立起來,隱隱然有坐山觀虎鬥,想收漁人之利吞併天下的意思。魏豹背約,令劉邦怒火中燒,這一下氣得,連項羽都先放在一邊了,趕著就派自己的親信將領曹參率兵,誓要先滅了兩面三刀的魏豹不可。魏國的實力怎麼能是漢軍的對手?於是兵敗如山倒,漢高祖二年三月,魏豹投降。劉邦倒還算客氣,封他做御史大夫,並讓他守城。可是他的霉運正旺,不久該城被楚軍圍攻,與魏豹共同守城的周苛、樅公認為,魏豹曾為此地國王,是個靠不住的傢伙。於是魏豹不得不一命歸西。當初魏豹敗後,魏宮中的女人們全部被俘。由於是「罪婦」,薄姬等人沒有資格充當劉邦的姬妾,只能去做宮中役使的婢女,於是她們都被送進了「織室」。魏豹死後,劉邦偶然想到了魏宮的姬妾宮人,於是便到囚禁她們的織室去瞧瞧。這一瞧之下,劉邦頓時心曠神怡,發現死鬼魏豹的宮人中,居然不乏美色嬋娟。於是色心大動,挑選了一批姿色出眾的女奴送進自己的後宮中。薄姬就在這批女人之中。
一時間,薄姬以為自己將要時來運轉了,不禁又想起了當年許負「生天子」的預言,心中無比雀躍。誰知道,老天爺又再一次把她丟進了深淵。劉邦內有悍妻呂雉,外惑諸夫人,何況薄姬的姿色在魏宮女眷中並不出眾,因此劉邦壓根就不曾注意過這個小妾。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薄姬連劉邦的面都沒能再見到。眼看青春流逝,她只能自嘆命苦。就在這個時候,老天再一次展現了奇蹟。當初在魏宮中,年少的薄姬有兩個最要好的女友,一個叫管夫人,一個叫趙子兒。薄姬視二人如同姐妹,知心貼意,還和她們立下了盟誓:「假如三人中有誰先得富貴的話,一定不會忘記另兩人,要共享富貴和機遇。」漢高祖四年,劉邦來到了河南成皋靈台。這時陪伴他的姬妾,正是管夫人和趙子兒。這兩個女人提起了當初和薄姬立下的誓言,覺得薄姬十分可憐。劉邦無意間聽到了一點話頭,出於好奇召薄姬侍寢。
一夜風流,一日行善,薄姬的肚子和戚夫人一樣爭氣,居然為劉邦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
然而,劉邦對薄姬顯然同情多於愛情,他並沒有喜歡上薄姬,所以很快也就把她拋到了九霄雲外,特別是她懷孕生產之後,更是連面都不見她一次。因此,薄姬雖然為劉邦生下了兒子,卻還是長年枯守孤燈,純粹守活寡。
孤寂的薄姬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默默無聞地僻處掖庭一角,撫養著劉恆。由於極其不受寵愛,偏偏又生了兒子為諸寵姬所妒,薄姬的處境可想而知。漸漸地,她養成了謹小慎微、凡事忍讓的態度,就連照制度派來侍侯她的宮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劉邦的後宮中,薄姬母子幾乎成了「好欺負」的代名詞。
這樣的處境,當然是苦惱的,但是世事就是那麼翻雲覆雨,難以預料。劉恆八歲這年,是漢高祖十二年,就在四月甲辰,他那高高在上、幾乎不曾多看他一眼的父親劉邦去世了。大權獨握的太后呂雉雖然對戚懿進行了殘忍的報復,對薄姬的態度卻非常公正。這當然是因為薄姬為人小心謹慎,更是因為薄姬和她一樣,沒有得到丈夫劉邦應該給予的善待,除了人生經歷和身份頭銜略有差距,在被丈夫冷淡這方面,呂雉覺得自己與薄姬多少有點同病相憐。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呂雉特別的恩遇:薄姬被呂雉送往兒子劉恆的封地,不但讓她母子團圓,更給予她「代王太后」的稱號,使她成為大漢王朝僅次於呂雉的貴婦人。
後來呂氏集團倒台後,在選立新皇帝時,重臣們一致推薦薄姬之子代王劉恆為接班人,原因是代王劉恆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謹慎聞名於世,立他為帝,可以避免再次發生外戚干政之患。
公元前189年閏九月,迎接劉恆進京為帝的使者來到了代國。這時的劉恆,已經做了十七年的親王,時年二十四歲。他簡直不能相信,世上有這樣的好事,他和他的臣屬們(除了一個叫宋昌的)都認為這是一個陰謀,萬萬不能相信。然而他的母親薄姬卻覺得這是天意。為了穩妥起見,薄姬讓劉恆採用自己深信的卜筮之術,以占卜星象決定。占卜的結果是上上大吉。於是劉恆放了一半心,讓舅父薄昭隨使者進京,直到得到舅父的肯定答覆,他才輕車簡從向長安進發。這時的劉恆的心還沒有完全放下,來到長安城外五十里處,他再次派人打探消息,確信無疑後,才前往渭橋與迎接的大臣相會。當人群將他前呼後擁送進未央宮後,他成為大漢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劉恆即位後,封自己的母親薄姬為皇太后。
※這位日本作家對於項羽和劉邦的評價,他看透了項羽和劉邦
※兩個關係超好的縣,五千年之久沒有分開,坐擁近200多萬人口
※古代的飯局都是政治,鬧不好腦袋搬家,不明白了,吃個飯咋這麼難
※項羽的這些缺點和錯誤,敗給劉邦是必然,自刎烏江罪堪稱罪有應得
※爺爺跟我講,什麼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老流氓劉邦是最好的表率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