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的領導藝術讓人佩服

劉邦的領導藝術讓人佩服

《史記·蕭相國世家》 記載:「漢五年, 既殺項羽, 定天下, 論功行封……, 高祖以蕭何 功最盛……, 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堅執銳, 多者百餘戰, 少者數十合, 攻城略地, 大小各 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 徒持文墨議論, 不戰, 顧反居臣等上, 何也? " 高帝曰: `請 君知獵乎夫獵, 追殺獸兔者狗也, 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 功 狗也。至如蕭何, 發蹤指示, 功人也。 " 」 劉邦提出 「功人」 與 「功狗」 的概念, 話雖說得 丑, 其理甚明透。這是對決策者與執行者這一矛盾關係的揭示, 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劉邦把決策者與執行者區別開來, 有利於賦予他們以不同責任, 發揮其各自的長處;也 有利於用不同的標準去要求和考核他們;同時, 劉邦的管理機器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功能劃 分, 才會有合理的功能配合, 使他的管理活動科學化。劉邦作為本集團的最高決策者, 「功 人」 與 「功狗」 的職能劃分反映在他與部下的工作關係

他也從來沒有像項羽那樣身負版築、 身先士卒地去衝鋒陷陣。他總結自己的成 功經驗是在於 「能用人」。這裡所謂 「能用人」, 決不僅僅只是選拔任用的問題, 它包括兩方 面內容:一是知人善任。且不說他對張良、 蕭何、 韓信的任用恰到好處, 僅就其臨終時期對 身後將相的安排, 就足以見其知人之深與用人之善:「呂后問:`陛下百歲後, 蕭相國既死, 令誰代之? " 上曰:`曹參可。 " 問其次, 上曰:`王陵。 " 然陵少戇, 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 有餘, 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 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可令為太尉。 "」 (同上)二是控制 駕馭。即韓信所謂善將將:「上嘗從客與信言諸將能否, 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 " 信曰: `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 上曰:`於君何

陛下不能將兵, 而善將將, 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擒也。且陛下 所謂天援, 非人力也。 "」 ( 《史記·淮陰侯列傳》)其次, 劉邦的領導才能更突出地表現在控制 駕馭部下方面。他不動聲色地分析部下人員的言行舉止、 思想性格, 挖空心思地揣摩制服部 下的方法。這一條, 在他的領導方法中起著高屋建瓴的作用。 二、 權與收權 權力是領導活動的槓桿。領導者只有憑藉手中的權力才能演出一幕幕有聲有色的悲喜 劇。放權與收權是領導者運用權力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放與收本來是對立而又統一的兩個 方面, 但在通常情況下, 愈是才高的人愈難駕馭, 因此, 放權容易收權難。更何況在群雄逐鹿的時代, 誰都難保其一旦得勢而不自立為王。所以, 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劉邦對於被蕭 何稱之為 「國士無雙」 的韓信, 則敢放敢收, 達到了放收自如的境界。 自韓信被拜為大將之後, 手中經常握有數萬軍隊。這支軍隊, 均為劉邦所授, 至滅楚前 已成為與劉邦、 項羽鼎足而立的強大勢力。這說明, 劉邦的放權是大膽的。但他不能不經常 於心中盤算如何有效地控制韓信, 使韓信不至於成為自己的對手。而適時迅速地收回軍權, 則是他可以採取的措施中最根本的一著。劉邦每

邦自己失去軍隊, 處於易受他人控制的危險處境之時, 採取突然襲擊, 快刀斬亂麻 的方式, 使韓信猝不及防;伴隨著收權, 總有爵位的升遷或其它處置措施。 以上這些做法, 使劉邦每次都成功地達到了目的。而且, 似乎均未引起韓信的不滿和疑 心。甚至經過項羽的說客和蒯通的多次策反, 韓信依然對劉邦感恩戴德, 「不忍背漢」。其原 因有三:一是劉邦每次收權都在最恰當的時機, 易被人理解為情勢的需要, 減弱了韓信的反 感;二是韓信被拜為大將、 丞相、 相國, 直至被封王, 爵位步步提高, 心裡踏實;三是劉邦 對韓信日常生活的格外關照, 使韓信以為他正在受到信任。他在答覆項羽的說客策反時說: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 數萬之眾, 解衣衣我, 推食食我, 言聽計用, 吾得至於此。夫人深親 信我, 背之不祥。 」 (《漢書·韓信傳》)由此也說明, 劉邦對部下的凝聚力, 是他的權力運用 得以成功的基礎。這與項羽對范增的 「稍奪之權, 范增大怒」 相比, 絕然是兩種效

項王為人, 恭敬愛人, 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賞爵邑, 重之, 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 士之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飲人以爵邑, 士之頑頓 耆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兩短, 集兩長, 在下指麾即定矣。 」 在待士問題上, 誠如陳平 所言, 誰能去兩短, 集兩長, 則天下指揮可定。然而, 事實則是兩人皆不能去其所短。因 而, 只就兩長來看, 項羽尊重士人, 滿足了士人的受尊重需要, 但如韓信所言:「至使人有 功, 當封爵, 刻印元刂忍不能予。 」 使知識分子的自我實現失去了物質基礎。因而, 項羽對人 才的凝聚力, 終究是虛弱的。劉邦雖然不能尊重知識分子的人格, 但能 「饒人以爵邑」, 給 人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就滿足了知識分子的物質需要, 比項羽更具吸引力。劉邦為什麼 不能去其所短, 我們不能僅僅只從資質上去說明。劉邦的 「慢而少禮」 儘管是其少年時代形 成的惡習, 但卻有其現實作用。他出身於一個普通農家, 長大成人, 與上層社會交往時, 由 於感到自己社會地位的卑下, 就需要以表面的自尊掩飾內心的自卑。《史》、 《漢》 都記載他 為亭長時, 「廷中吏無不狎侮」;參加沛令的 「重客」

劉邦能夠用人的思想基礎之一, 是對人才的信任。正因為信任, 所以對謀士的意見言聽 計從, 對軍政人員也敢於放權。然而, 豪傑並起的現實, 使他對實權派人物不得不多加提防 和控制。他對於掌握著很大一部份軍權的韓信, 提防最緊, 只要他一旦完成任務, 就立即收 其精兵, 使其不致於尾大不調。而對於執掌內政大權的蕭何, 則採取了加恩示寵的方式, 以 固其心。每當關外形勢急難之時, 劉邦就擔憂蕭何 「傾動關中」, 端了他的老巢。這對蕭何 來說, 實屬冤枉。但揣情度理, 誰又能說這種擔憂沒有道理呢? 劉邦的高明之處卻在於從相反中求相成。他既不採用有失自己大度的方法, 如公開表現出對蕭何的疑心;也不採用有損 他人尊嚴的方法, 如奪其權、 易其人等措施。而是不斷地派人慰問勞苦、 加官益封, 表示自 己對蕭何的恩寵。這樣做讓蕭何感到無比的榮幸和光彩, 從而對他更加感恩戴德, 不忍背 叛, 一句話:動其情以固其心;借關懷降恩為帷幕, 讓使者暗中窺探蕭何的動靜。「瞞天過 海」 而不露出任何破綻;於無形之中傳達自己的憂心, 使這份憂心似有若無。劉邦的這一手 非常成功, 每次結果都使他十分滿意。既達到了穩住蕭何的目的, 又保全了雙方的面子, 使 二人得以繼續維持和諧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劉邦並不喜歡薄姬,薄姬為何能脫穎而出,取而代之呂后為皇太后
這位日本作家對於項羽和劉邦的評價,他看透了項羽和劉邦
兩個關係超好的縣,五千年之久沒有分開,坐擁近200多萬人口
古代的飯局都是政治,鬧不好腦袋搬家,不明白了,吃個飯咋這麼難
項羽的這些缺點和錯誤,敗給劉邦是必然,自刎烏江罪堪稱罪有應得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