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你用這個「土方法」不用拔罐祛濕,半個月濕氣一乾二淨!

教你用這個「土方法」不用拔罐祛濕,半個月濕氣一乾二淨!

濕氣不愧為萬病之源啊!同事小劉最近就找我抱怨說,年後回來就身體不適,每天渾渾噩噩,頭昏腦脹,吃飯也沒有食慾,我就隨便問了句「大便稀嗎」,他大吃一驚「你怎麼知道」,後來我順便看了下舌苔,這才確定,是濕氣重。

很多人都不知道濕氣是怎麼來的,其實由於夏天吃的冰西瓜或者是冰棍,還有吹空調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濕氣入體,所以秋天是最好的除濕氣時節,這樣才能更好的度過冬天,有了濕氣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拔罐來除濕氣,其實還有很多方法來排除濕氣,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在中醫里,脾是運化水濕的,脾臟受傷,體內的水濕就會失調,無法及時運化,堆積在身體,就出現了「濕」的癥狀。

有句古話就有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之所以讓所有醫生頭疼,是因為它從不單獨出現,而是會跟其他的邪氣一起,對身體產生更為嚴重的危害,如跟暑在一起則為暑濕,跟寒在一起則為寒濕。

睡前貼一物,排出10年濕毒

那麼,如何除濕氣呢?相信大家都熟悉一個食療方,叫赤小豆薏仁湯,但很多人用了沒用,為什麼?其實很簡單,祛濕還得健脾,除了赤小豆、薏仁,最好再加入茯苓、山藥、芡實等健脾食物,但煮湯時不要加大米熬成粥,大米長在水田裡,本身濕氣重。

其實關於除濕,還有個更好的方子,但不是吃的,而是貼肚臍。方子如下:

將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七味食材進行調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濕消腫利尿的食材,芡實健脾固腎,馬齒莧等主要針對濕氣重引起的長痘、口乾口苦進行調理。

食療法

如果濕氣比較重看下圖右下角加微信平時可以多喝薏米祛濕茶,健脾,養胃,運化水濕的。

芡實茶,也是一款最方便,最有效的祛濕茶,主要是它一年四季都適合喝,它是又茯苓,芡實,懷菊花。甘草。紅薏米。枸杞。梔子等七種原材料。熱水冷水祛濕原理分析,芡實主要是補脾祛濕,益腎固精,強身健體,除濕止帶。紅薏米健脾燥濕,祛濕消腫,清熱排膿美容養顏。懷菊花枸杞茯苓能可以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梔子甘草可以瀉火除煩,清利濕熱,保肝利膽,涼血止

如果堅持每天都喝,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喝祛濕茶法可以防冶手腳冰涼、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便秘、風濕骨病,高血壓等疾病。

身心愉悅,機體才能運作得更好諮詢祛濕茶看上圖右下角加微信疾病才能更快得到控制並消退。濕疹的治療也是一樣,要掌握科學方法,避免護理誤區,規範治療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艾灸祛濕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如果你艾灸過,就會發現祛濕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後皮膚表面出現水汽、水泡,那正是體內濕氣快速排出的表現!

所以在這個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季節,我們用艾灸來祛濕效果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艾灸的開郁、補陽氣的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濕氣,蒸騰濕氣,就像太陽蒸發水氣一樣簡單!

1、豐隆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推薦一道食療:

薏仁紅豆湯:薏仁、紅豆適量,加適量清水浸泡20分鐘,熬煮60分鐘,燜半小時。

薏仁冬瓜排骨湯:排骨焯水後,與適量薏仁一同燉煮至八分熟後加入帶皮冬瓜,冬瓜熟後即可食用。一定記得冬瓜要帶皮喲,利濕效果更佳。

土茯苓陳皮茶:土茯苓與陳皮按3:1的比例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湯當茶飲。

土茯苓是兩廣地區民間常用的祛濕品,不僅能祛濕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體內濕毒較甚,皮膚易生濕疹濕瘡的人群很適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拔罐 的精彩文章:

鶴壁一女子養生館拔罐後背發紅 醫生診斷燙傷了
拔罐治療慢性鼻炎,效果竟然這麼好!
拔罐後充血過多,這是濕氣過重情況嗎?
拔罐後起水泡如何處理最好?
濕氣重不用老拔罐,多吃這些鹼性食物,排出濕毒身體更輕鬆

TAG:拔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