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越推越猛,葯肥一體化不走尋常路
採訪手記
在當下生物有機肥日趨火熱的背景下,國內2000多家生物肥企業中,有一家企業在傳統概念的生物有機肥基礎上,獨樹一幟,開創了葯肥一體化的新產品新思路。
帶著好奇和疑問,本媒體聯合多家媒體對此產品和概念的開創者丁紀超先生進行了的採訪、並對廠區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參觀。目的是為眾多的生物有機肥企業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出路。
記者:對於你經營的沃特威生物是大家熟知的企業,以年產20萬噸的規模是當下生物肥的翹楚,為什麼想起另闢蹊徑,走葯肥一體化的經營之路?
丁紀超:首先感謝你們的關注。沃特威公司成立七年來,在重慶、河南兩大基地建有5個廠區,年產銷有機肥、生物有機肥、複合微生物肥、生物菌劑達20萬噸。旗下的品牌「沃土地」系列產品每年100萬畝土地在使用。
但是,隨著農業種植產業對生物肥料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也同樣體會到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突出表現是:行業內在生物肥料的菌劑選擇上主要應用細菌類產品。這種「有機肥+細菌類菌劑」的模式雖然在實驗功能上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由於細菌個體較小,在土壤中受多種因素(其它微生物干擾、天氣、種植物的特性等等)的影響,其功能性不突出,甚至有時表現不明顯。所以我們想開發出一類產品,功能性非常明顯,讓客戶有明顯的對照,用了這個肥料,除了增加有機質改良土壤進而提升品質的基礎功能外,能切實感受到生物肥料的功能性。
沃土地生物有機肥(防治地下害蟲型)
記者:你提出了葯肥一體化思路,基礎思想是什麼?
丁紀超:所謂葯肥一體化,就是有機肥加藥的思路。肥,比較好理解,就是有機肥料。葯,在傳統意義上,農業上把殺蟲的產品統稱為葯。如果有一種產品,能夠具備有機肥的功能,同時具備殺蟲的「葯」的功能,就是一個效果表現明顯的好產品。關鍵是選擇什麼樣的葯?化學農藥肯定不行,這跟有機肥的生態環保的理念有嚴重的衝突。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我們選定了生物農藥系列產品。然後根據有機肥做為底肥的特徵,我們要尋找一種生物農藥,專門針對地下害蟲能夠有很好的殺滅效果。同時,地下害蟲的防治也是化學農藥很難防治、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這樣結合的「有機肥+功能性生物農藥」就是葯肥一體化。有機肥有了生物農藥的菌劑,效果表現明顯,生物農藥有了有機肥做為基質,更容易存活和繁殖。
沃土地複合微生物肥(針對根結線蟲)
記者:這個想法真的很好,也很有創意,現在產品的研發到什麼程度?
丁紀超:從2015年春天開始,我們就和重大生物開發了系列產品,進行了示範性推廣。經過兩年的驗證,效果明顯,今年開始了大面積的推廣工作。
目前主要有四大類產品:
一是針對農業上的一大頑症:根結線蟲防治產品
二是針對花生、中草藥、馬鈴薯等受蠐螬類地下害蟲影響嚴重的地下害蟲防治類產品
三是針對蔥、姜、蒜這類蠅蛆類影響比較嚴重的防治蠅蛆類產品
四是針對茶葉上危害比較嚴重的茶角胸葉甲蟲防治產品
在此四大類基礎上,演化出不同作物複合產品,比如針對馬鈴薯地下蠐螬和根結線蟲均比較嚴重的特點,推出復方專用肥;針對大蒜的蒜蛆和細菌性病害,我們把針對蒜蛆的白僵菌和細菌類菌劑結合的產品。
沃土地微生物菌劑(防治地下害蟲型)
記者:種植戶使用後的反饋是什麼?
丁紀超:最直接的反饋是沒有使用化學農藥,蟲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感受很直觀。這是原有生物有機肥很難得到的好評。原來的生物有機肥和普通有機肥到底有多大的區別,要經過長時間的驗證,而葯肥一體化的生物肥,種植戶使用一個月或者更短時間,就能夠得到驗證。
比如種植馬鈴薯的產品,用戶沒有使用化學毒藥拌土,施用專用生物有機肥後蠐螬和根結線蟲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果不施用我們專用的葯肥一體生物有機肥,種植戶要在種植前拌毒土殺蟲,後期要灌毒水殺線蟲,費工費時,還不環保。由於農藥殘留,對於出口產品更是過不了關。
記者:剛才丁總提到了白僵菌,我看到市場上也有不少白僵菌在銷售,跟你使用的產品有什麼區別?
丁紀超:這就跟生物農藥的特性有關了,我們選用的生物農藥均屬於真菌類產品,主要包括四大類:白僵菌、綠僵菌、淡紫擬青黴、萊氏野村菌。白僵和綠僵菌我們常用的菌株有10種左右,由於真菌農藥的靶標性很強,一個菌株只能殺死某目或某科的害蟲,對於益蟲或其它害蟲關沒有明顯的效果,所以針對不同作物的蟲害並復配不同的菌株。這也是市場上很多同類產品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殺蟲產品跟其它類產品不同,有效果就是蟲子得到了控制,顯而易見,沒效果也是顯而易見。
如果是細菌類為主的生物有機肥,主要評價指標是抗病和提高肥料使用率,植物的病害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使用生物有機肥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提高肥料使用率更是一個難以評測的指標。這也是高端生物有機肥和低端生物有機肥難以區分良莠的主要原因。
記者:既然丁總想在這方面有所發展,成為生物肥料行業的亮點,那怎樣形成核心競爭力?
丁紀超:除了剛才講得我們菌株比較全面,可以根據作物種類區別搭配菌劑的優勢,我們還掌握一項核心技術,就是「微菌核」技術。普通真菌類產品是以孢子形式存在的,我們公司現在的部分產品,特別是針對根結線蟲的淡紫擬青黴產品,是微菌核技術。真菌在形成孢子前,通過特殊的培養條件誘導真菌不再形成孢子,而是以菌體團狀結構形式存在。這就解決了真菌類產品容易提前萌發失去效果的問題,產品的抗逆性更強,貨架期更長。
記者:你們公司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取得這麼高的技術成就,有什麼訣竅跟同行分享嗎?
丁紀超:這些技術的取得哪能是三年能夠完成的,我們不過是借它山之石。在三年前,我們和重大生物合作過程中,結識了重大生物的首席科學家王中康和殷幼平教授。兩位老師都是留學美國的科學家,在重慶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的同時,十幾年來負責重大生物的技術研發,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科學家。王中康老師是國內真菌農藥的領軍者,殷幼平老師是國內的昆蟲研究專家。剛才講到的菌株多樣複合原理和微菌核技術就是兩人十幾年來的科研成果。為了加強此項技術的可持續研發能力,更好地在這個領域發展,我們接手了重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為後續的持續研發提供了保障。
王中康教授 殷幼平教授
記者:感謝丁總接受我們的專訪,對於未來你有什麼想法?
丁紀超:近兩年來,國家對於化肥和農藥雙減計劃有了國家戰略規劃,化肥的過度使用危害的是土地,農藥的過度使用直接危害的是人體健康。目前化肥減量動作要快一些。相信黨的十九大以後,國家對農村農業的進一步重視,對化學農藥會出台一些更嚴格的要求,生物農藥防蟲會被得到高度的重視。
責任編輯:天天向上
※世界農化巨頭UPL南昌植保會亮相殺菌劑強品,現場直播要你「好看」
※草銨膦知多少,分享一些總結!
※大棚蔬菜管理的14個為什麼?
※黃瓜生理性病害技術大講堂
※九月伊始,埋下一些種子,讓希望叢生,復甦愛的感受
TAG:191農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