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一個詞語「諸史」,怎麼就被鄙視了呢?
快餐文化的盛行,誕生了許多的新詞,像「藍瘦香菇」、「男默女淚」等等,雖然沒什麼營養,但也無傷大雅,畢竟只是一種短暫性的熱潮,過後就幾乎無人理會;出現就出現,沒什麼問題。
真正有問題的,是一些再正常不過的詞語,被莫名其妙賦予了不良的含義,而且不同於短暫性的新詞,這些被「玩壞」的詞語,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腦海當中,以至於說到這個詞,有的人立刻聯想到被賦予的新含義,甚至是「談詞色變」。這樣就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就好像「諸史」這個詞,本身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指眾史官,二是指各種史書;是再正常不過的詞語。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有人因為讀音與「豬屎」相同,就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寫對聯、寫詩詞或者寫任何東西,都不應該用這個詞。
的確,讀音是相同,但這有什麼問題?讀音相同的詞多著呢,又能代表什麼?本來要是只是說這兩個詞讀音相同,那倒沒什麼,怪就怪在在後面非要加一句「這樣的什麼什麼我是寫不出來」,「諸史」好好地一個詞語,怎麼就被鄙視了呢?
從古至今,「諸史」可以在各種書籍里反覆出現,也沒見有人因為讀音的問題,而「寫不出來」,比如白珽的《李翰林墓》:
出城得佳山,兩峰特奇詭。
一如植躬圭,一峰拱而侍。
我見猶愛之,而況謫仙子。
孤墳在其下,政爾直一死。
謫仙真仙人,出處見諸史。
豈敢傲吾君,辛苦植唐祀。
嗟予偘偘者,塵土正如此。
停車不忍發,載拜顙有泚。
仰止青山高,清風與終始。
孰謂千載人,不在天地里。
又好比如《三字經》里的「經子通,讀諸史」,陳深的《諸史品節》,都用得好好的,沒見「寫不出來」啊。
本來吧,「諸史」就是很簡單的一個詞,卻非要因為讀音,而斥之為下乘來襯托自己很厲害,又是何必?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為了什麼?
其實將簡單複雜化,就好像對聯的基本格式,遵循的原則是「平仄相間」,即當句內容的平聲和仄聲間隔交替出現,不能一句話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比如這樣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是「平仄相對」,即對句相應位置的字平聲和仄聲相反對立,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聯為平聲,下聯就是仄聲;上聯是仄聲,下聯就是平聲。比如這樣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根據七言律詩平仄規律,為了更靈活,還有這麼一個口訣「平對仄,仄對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只要不搞錯字的讀音,在平仄上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的,可就是有人要顯得自己很厲害,非要否定基本的格式,認為上聯「仄仄平平仄」這樣的是錯誤的,非要改成「仄仄仄平仄」才認為是對,卻不知道五言聯的基本格式就兩個,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強行將上聯改為「仄仄仄平仄」,也不僅無理取鬧得很,而且還出現了諸多常識性的錯誤。
※不是詩詞不適應時代,只是肯下苦工的人少了而已
※詩詞典故:什麼是「無何有之鄉」?
※奇妙的對聯:巧用地名,一語雙關
※認識一下,5大詩詞流派與代表性作品
※喝著茶、看會書,只能說,悠哉悠哉
TAG:茶館閑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