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翻譯抗戰檔案重溫歷史
原標題:大學生翻譯抗戰檔案重溫歷史
運城市橫水鎮、臨汾侯馬市……當這些地名出現在親手翻譯的抗日戰爭日文檔案里時,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的學生們覺得這段歷史似乎就在眼前。能近距離感受真實歷史且為抗日戰爭日文檔案翻譯工作貢獻一份智慧,大家覺得無比光榮和自豪。
目前,太原市檔案館正在開展一項國家編纂項目——《抗日戰爭檔案彙編》。預計2018年,《抗日戰爭檔案彙編·太原市檔案館卷(第一卷)》將正式出版。在彙編過程中,太原市檔案館遇到一批日文檔案亟待翻譯,為了達到真實準確,太原市檔案館決定藉助高校智力來完成此項工作。最終,太原市檔案館與多次參與大型日文翻譯活動的太原科技大學達成意向。
高校的師生們是如何開展日文檔案翻譯工作的?11月8日,記者走進太原市檔案館,傾聽日文檔案翻譯團隊講述神聖而光榮的翻譯過程。
參與日文檔案翻譯 感知最真實的歷史
「是很多人馬疲勞,還是人馬很疲勞?」一個修飾數量,一個修飾程度,為了能正確翻譯出這句話,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大三學生李想與隊友們反覆推敲著。
11月8日下午4時,位於太原市為民服務中心6層的太原市檔案館裡,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的學生們在工作人員的安全保密指導下進行檔案翻譯。「此次翻譯配用了專門的電腦,全部使用檔案複印件。」太原市檔案局編研處處長邱俊玲說,師生們都做到了翻譯中不拍照、不拷貝、不傳播等。
這批日文檔案主要記錄了日軍某連隊1938年至1939年間在山西境內作戰(行動)詳報,相關成果將於2018年編輯出版。
「中午12時下課後,我們利用半小時吃飯。在12時40分出發前,同學們會提前準備好下午翻譯時會用到的電子辭典、中日文史料、水杯等。」李想說,前幾天自己感冒發燒,直到現在頭還特別疼。因為是翻譯的最後一天,不能因為自己生病耽誤整組的翻譯進度,所以她還是堅持來翻譯這批檔案。
翻譯小組組長趙天陽介紹,學校抽調精兵強將參與此次日文檔案翻譯,他們被分成周三下午、周六、周日三個大組,為使每個組翻譯水平均衡,分別由大三與大二學員構成。
翻譯過程中,運城市橫水鎮的記錄給翻譯組另一名組長楊雨桐留下深刻印象。「我的老家在運城,對橫水鎮有一定的了解,當看到橫水鎮三個字時,感覺特別真實,歷史似乎就在眼前。」楊雨桐說。
李想介紹,由於這批日文檔案沒有標點符號並且全部為手寫記錄,個別處語句不通順,所以整個翻譯過程比較緩慢。經過4周時間,她們共完成3卷70多頁內容的翻譯。
為精準翻譯一個字 採用多種途徑查詢
翻譯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當出現不會或是拿不準的詞語、語句時,同學們可以在QQ群、微信群里及時詢問,群里的6名老師會在第一時間給予解答。
「上次在翻譯時我們小組遇到一個字,上下結構,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橫倒的日字,小組成員查詢字典沒有找到。為了保證檔案的保密性,我們在紙上寫下這個字,將圖片發送至群里。」李想說。
「查找古漢語詞典、日文詞典都找不到出處,通過對檔案前後文比對、推理後,兩位老師確認應該是 附屬品 的 品 字。」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主任齊明皓說,為確保這個字的準確性,他還專門請教日本國語教師,最終確定就是「品」字。
類似這樣的交流非常多,譬如侵華日軍的軍隊符號、「羽」就是「翼」等,學生們都能在最快時間得到專業老師的答覆。齊明皓介紹,這批日文檔案大都為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行軍戰鬥日誌、輜重配備、軍事地圖以及日軍的傷亡記錄等。檔案翻譯的難點是文字沒有標點符號,很多為日語古語以及軍事術語等。
目前,除周六組進行翻譯掃尾工作,周三組和周日組已經開始校譯。齊明皓說,校譯結束後,學校的專業老師將對日文檔案進行審稿,預計11月30日前將翻譯初稿交至太原市檔案局。
館校合作 師生們很珍惜直面檔案的機會
「這次翻譯的日文檔案將輯錄於國家編纂項目——《抗日戰爭檔案彙編》叢書。」邱俊玲說,這項工作是檔案部門加強抗戰檔案史料收集整理、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數不多的大型檔案編纂工作,規劃時間10年。
2018年,《抗日戰爭檔案彙編·太原市檔案館卷(第一卷)》將正式出版,根據對館藏抗日戰爭檔案的初步摸底,太原市檔案館將編纂出版10卷左右。
「當見到這批日文檔案的時候,學校的師生們都非常激動,很珍惜這次直面檔案的機會。」齊明皓說,檔案因其所特有的原始性、記錄性、確鑿性而產生的歷史教育意義,使得翻譯檔案也成為師生們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在此基礎上,太原市檔案局(館)與太原科技大學互授「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和「外文檔案翻譯合作院校」牌匾,正式開啟雙方合作模式。
——本文選自《山西晚報》2017年11月10日
※執著的追求:樓森岳口述史
※勞模精神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研究
※傳統家訓的發展、類型與特徵
※史學要聚焦平民
※獨家視角丨「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史學暨呂思勉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掠影
TAG:中國公眾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