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行山裡的古閣之最,讓人驚艷的清涼閣

太行山裡的古閣之最,讓人驚艷的清涼閣

太行山裡的古閣之最,讓人驚艷的清涼閣

樂途旅遊網 2017-11-16 11:19

山裡有石頭,山裡人也就把石頭的使用做到了極致。一塊塊石頭,一座座建築,一條條溝坎,無處不在顯示著山裡人的勤勞和堅韌。在太行山裡有許多傳統村落,古閣也就成為這些村落的地標性的建築。光井陘清涼閣就有兩個,一個是石頭村的清涼閣,一個是南寨的清涼閣。

古驛道上曾經有200多個古閣,它是古村落地標性建築

乏驢嶺山間古驛道·郭書生攝影

井陘是一個大概念,石家莊有轄區有兩個井陘,一個是井陘縣,一個是井陘礦區,礦區是石家莊的一個市外區,而井陘礦區則在井陘縣的包圍之中。

井陘田間小路·郭書生拍照

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部邊陲,冀晉結合部,太行山東麓,北鄰平山縣,東部和東南部與鹿泉、元氏、贊皇三縣毗連,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縣、平定、昔陽三縣接壤。井陘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冀晉陝通衢要衝。

一百年前的正太鐵路大橋·郭書生拍攝

井陘礦區與井陘縣的權屬曾多次變更,但是山相連,水相依,尤其是歷史,根本割裂不了。礦區以井陘煤礦為主體,坐落在為太行山一山間盆地。

世界上最早的古驛道,秦皇古驛道就橫貫井陘。上圖就是古驛道北道的示意圖。礦區在古驛道的重要節點上。

用鵝卵石構築的天長古城城牆·郭書生拍攝

據我的朋友何克寧介紹,井陘曾經有200多個閣,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有80多個。我在一次次行走中拍下近四十多個古閣。古閣也成為我行走的最好的記憶。

大梁江村口上的古閣·郭書生拍攝

太行山上古村落里的閣,井陘人叫「gao"。閣在那裡的人民心中有著別的建築不可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就是古建築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了。

石頭牆·郭書生拍攝

山裡的古村落,一般都是在山溝里,一條山間小路,兩邊是大山,山腳下蓋房住人。閣是建在村口交通要道上的城樓,一般都是村裡的制高點,在安全上有著重要的防護作用。古驛道上的閣,閣下走人,過車。晚上關閉大門,整個村落就封閉起來,起到城門的作用。

核桃園凌霄閣·郭書生拍攝

一般閣上建有廟宇,那裡供奉著觀音、關公、玉皇大帝、奶奶、皇姑、文曲星等,各個村裡供奉著不同的神仙。因為有神仙,就有善人來組織並捐款修葺,每到村裡「會」的時候這裡的香火最旺。村子越小,好像保護的越好。

井陘有兩個清涼閣

石頭村清涼閣·郭書生拍攝

每一個村子裡的閣,在每一個村民心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閣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自己的故事。我們這些人也只能從建築的規模和歷史的久遠上來評判。井陘有兩個清涼閣,一個是石頭村的清涼閣,一個是南寨的清涼閣。

石頭村的清涼閣,由村民於喜春於公元1581年獨力興修。該閣為打券式巨石建築,不打根基,不填輔料,它集美學、力學為一體,巍然立於村頭一天然石頭斜坡,是於家石頭村的地標性建築。清涼閣上下三層,結構各異。第一層為搭券四門,第二層是實芯四室,第三層乃明柱迴廊。頂層為「木磚補葺」,四面明柱、單門殿堂,琉璃瓦頂,古樸高雅。如此高大的建築物,竟然以天然石底為基礎,由塊塊巨石就地而起。正如當地民謠所說:「一塊石頭一匹梁、一塊石頭一堵牆」。粗擴奔放,巍然屹立。現在成為旅遊人到石頭村拍照的追捧。

南寨清涼閣·郭書生拍攝

南寨清涼閣,據民國二十年編纂的《井陘縣誌料》載:「南寨閣在縣北二十七里南寨鄉,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鄉民焦繼友、張廷創建」,據今已經近480年啦。

該閣建築奇特,設計精巧,結構堅固,氣勢宏偉。佔地1.2畝,房屋25間,一丈余高的台基,全部用整齊的石灰石砌成。台基之下有高大寬綽的拱洞皆用石磚拱券而成,東西兩條,南北一條,相互交錯,人畜車輛可自由通往。

南寨清涼閣·郭書生拍攝

井陘的老百姓經常說 「南寨閣、北寨橋、青石嶺上一道坡!」,這就說明了南寨清涼閣在民間的分量。我們也曾經重走古驛道,切身體會和體驗了民間的傳說。

南寨清涼閣供奉了很多神位,正殿塑有東嶽天齊黃飛虎神像,前院內廊廳塑有哼、哈二將,裨將爺、藥王爺,十帝閻君等泥塑神像。後殿為泰山聖母行宮,殿內有泥塑泰山聖母像和十二名仙女,原後殿上方掛著清朝康熙大帝親筆題書的「泰山行宮」金字牌匾。

清後院廊廳塑有白觀音、火神爺、趙靈官、王靈官、馬靈官等神像。二樓正殿塑有女媧娘娘神像,東殿塑有斑疹神像,西殿塑有眼光神像。整個閣樓,飛檐走拱,雕樑畫棟,高超的建築工藝仍為世人所讚歎!

大龍口,小龍口,抓住惡人要砍頭

大小龍口,這四個字是通用性非常強的四個字。但是,當南寨的先人把它組合成「大龍口,小龍口」刻在清涼閣上時候,它就成了專用名詞,同時也就有了特殊的涵義。我在網上搜索一下「大龍口,小龍口」,立刻出現了我在重走古驛道時寫的文章—《井陘古閣之最——大龍口、小龍口_一介書生_新浪博客》,而且獨此一份。

大龍口,小龍口碑刻下面門楣上還雕刻著四個字,它們分別是「易俗」「化民」。來到清涼閣,迎面看到的就是兩通明代的碑刻和這鮮亮的十個字。它在向我們宣示著先人們的良苦用心。

教化村民,懲惡揚善是南寨清涼閣的鮮明特點之一。走進正門,抬頭一看兩條龍盤在房頂,兩條龍抓著兩個鮮血淋淋的人頭。抬頭仰望,震撼人心,它似乎在告訴人們,不要做壞事,不要做惡人,不然的話一定會遭報應。

古閣是村民們的共同財富

走在那些古村落里,越老越舊的房子我們越願意去拍攝。有的時候碰見那些老人他們非常不高興。他們問我,為什麼不去拍那些新的,那些好的,偏偏願意去拍那些破舊的。有人跟我說,如果我們的兒女還住在那些青磚瓦房裡,連媳婦也娶不上。拆拆拆,拆舊蓋新是所有人的期待。

可那些閣為什麼能夠保留下來呢?一個村子裡的古閣,歷經500多年,很難想像一個村落里的古閣能延續這麼長的時間。

走在南寨清涼閣里看到最多的就是碑刻,據說至今仍有27塊明清石碑保存完好。一座座石碑記錄了歷史,記錄南寨先人們曾經的奉獻,也讓我們找到它歷久彌新的原因。

南寨清涼閣,搜索一下可以找到更詳細資料,我這裡主要說的是它與其他古閣的差異。當然建築上各有不同,井陘古閣里有三眼閣,四眼閣,南寨清涼閣是六眼閣,一豎兩橫,閣的建設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精神追求,而且在平地十分珍貴的山區也起到了保衛村落,方便交通的作用。

閣是村民共同的財產,閣是村民共同的崇拜。走在閣里,看著那一座座雕像,我想著為什麼中華文明數千年而不斷?一家一家,一代一代,人們共同維護著一個心中的傳承。他們也許不懂法,但是向德從善,口口相傳,輩輩相連,講究忠、義、誠、信、孝、廉,一個偉大的文明就這樣永遠歷久彌新。

中國人的品格,成就了偉大的中華文明。

南寨清涼閣·郭書生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井陘縣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TAG:井陘縣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