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沫若這樣的父親

郭沫若這樣的父親

本文2668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

1

郭沫若25歲時在生兒子,61歲時還在生兒子。

1912年,20歲的郭沫若在成都讀書,家裡捎信說已經給他訂了一門親事,讓他寒假回家把婚結了。女方長得美,是天足,又正在讀書。

滿懷憧憬和想像的郭沫若興沖沖趕回家,結果天地拜完蓋頭一揭,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新娘張瓊華是小腳、不識字,更遠遠沒有郭沫若想得美。

這場婚姻郭沫若後來回憶簡直就是「受難記」,只是終究「自行破壞了童貞」,婚後第五天他就回了成都,把張瓊華丟在家裡照顧父母。

27年後,郭沫若回到老家,給張瓊華鞠了一個躬。四個月之後郭父去世,郭沫若回來辦喪事,兩人見了最後一面。又過了23年,張瓊華去北京找郭沫若,郭推說國事繁忙避而不見,直到老死。

郭沫若說不能離婚,一是父母不接受二是張瓊華也受不了。於是張瓊華就從22歲開始在郭家守活寡,給郭母郭父養老送終,再看著郭沫若開追悼會,直到90歲時去世。無兒無女,六十八年。

2

1914年,郭沫若去了日本留學,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兩年後,他認識了日本護士佐藤富子。兩人戀愛並且同居,郭沫若給她取了一個中文名:安娜。

但郭沫若和安娜並沒有正式結婚。安娜的父親是一位牧師,基督教的家庭背景讓他很反感婚前同居。1917年,第一個孩子郭和夫出世後,安娜甚至與家裡斷絕了關係。郭沫若經濟拮据,安娜為使丈夫學業有成,獨自承擔全部家務,洗衣做飯,養兒育女,忙裡忙外。

在郭和夫的童年回憶里,因為經濟緊張他們常常搬家,紅薯經常就是全家的午飯。有一個月,甚至連午飯都省了。

1926年郭沫若回到廣州任教,此時北伐戰爭即將開始。郭沫若很快在同儕的引薦下做到了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二年八一南昌起義,郭沫若已經被推舉為起義的革委會委員和七人主席團成員。據1988年版的北京文藝《郭沫若傳》記載:在奔波之中,不甘寂寞的郭沫若與情人彭漪蘭(安琳)一度春風。1928年,郭沫若再次赴日,做學術研究積累聲望,將來好做文化界的領袖。

1930年,郭沫若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開創了中國的唯物史觀派,在後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成為中小學歷史教科書的金科玉律。此時他和安娜已有三子一女。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日本,丟下安娜和五個子女,音訊全無。早在離開日本三年前,他就在東京結交了晚清重臣岑春煊的外孫女、大公報記者於立忱。兩人關係親密,引起了安娜的極度不安。

1937年,於立忱回國後不不久自縊身亡,留下「如此國家,如此社會,如此自身,無能為力矣」的絕命書。死因一直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來自於與她關係密切的女作家謝冰瑩,她自殺是因為郭沫若:

「三年前,他拚命追求我,說他和安娜根本沒有感情,更談不上愛。他說自從愛上了我之後,他下決心要擺脫安娜,正式提出離婚,然後和我結婚,可是自從我受騙懷孕之後,他的態度突然改變,對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經三個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這時我才大覺大悟,才知道他原來是寡廉鮮恥的,人格掃地的大騙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實在無臉面見人了,我要自殺。我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於立忱去世後,郭沫若又結交了於立忱的胞妹、比他小24歲的於立群。1938年,於立群和郭沫若在武漢同居。第二年,周恩來在重慶為郭沫若和於立群補辦了婚禮。據說當時郭沫若就聽到了這樣的告誡:「希望這是你的最後一次婚禮了!」

婚後,郭沫若和於立群生了五個孩子。還沒等到生第六個,安娜從日本來找他了。

3

1937年郭沫若離開日本的時候,幼子郭志鴻才6歲。之後十年,郭沫若似乎從沒給孤兒寡母寄一封信、匯一文錢。安娜和五個孩子饑寒交迫,還被日本憲兵皮鞭吊打,境況遭遇苦不堪言。

1947年,《改造日報》的記者陸立之在東京安娜住處看到:家徒四壁、幾無一物,全家僅靠一點山芋充饑。見到中國的記者到來,安娜涕淚交流:「他不應該是這樣。自從他走掉之後,我們,我和孩子們都為他擔驚受怕,他卻音信全無,把這個家全忘了。如果說是戰爭阻隔,信息不通,這也是借口胡說,這裡還是不斷的有中國人的消息,我就讀到過他回去後寫的一篇文章叫做《在轟炸中來去》,說自己光榮的見到了蔣介石……」

1948年,安娜終於帶著孩子到香港找到郭沫若,知道郭已另有家庭後,被勸離開。1949年之後,安娜幾次去北京找郭沫若商議離婚後的權責事宜,郭都避而不見。後來還是總理親自出面,歡迎她和五個孩子都來中國。於是安娜從此就和長子郭和夫一起生活在大連。

郭和夫後來曾任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所長,不知算不算榮任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的父親的照顧,也是全國人大代表。郭沫若的次子郭博1954年才回國,住在上海,任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的總工程師。三子郭復生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所任研究員。五子郭志鴻後來是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的客座教授。四女郭淑瑀在燕京大學學習後,又在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定居天津。她的女兒後來留學日本,改名藤田梨那,在日本高校里教中國文學。

郭沫若與於立群的第一個孩子郭漢英從清華畢業後,也進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理論物理;長女郭庶英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正是自己的老爸;次女郭平英畢業於人大;四子郭建英在清華讀本科在北大讀碩士,現在住在美國。

這兩家兒女之間,彼此不相往來。郭沫若的十一個子女中,除女兒郭平英任北京郭沫若故居紀念館副館長,勉強算沾點文史的邊兒外,無人繼承父業。他們——尤其是安娜的子女——對郭沫若既不親近,也不敬重,更無感情。二兒子郭博曾對媒體這樣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

4

其實郭沫若並不是沒有兒子遺傳下他的文採的。他和於立群的次子郭世英,從小就博聞強識聰明過人,頗似其父。

但他對其父後期的文字和行為相當不以為然,他曾指著父親的背影對同學說:「裝飾這個社會最大的文化屏風。」1963年,郭世英因為組建討論小組質疑文藝批評的單一標準,被定為「反動學生」而下放勞教,後來被提前解除轉到中國農業大學學習。

1968年4月,郭世英因為與女友通電話時說了英語,被農大的造反派誣為「通敵賣國」,強行扣押嚴刑拷打。幾天後遍體鱗傷的郭世英墜樓而亡,落地時雙手被反綁,不能確定是自殺還是他殺。

郭世英被造反派綁架時,於立群曾懇求郭沫若向總理求助,但一整晚坐在總理身邊的郭沫若始終沒有開口。兒子死後面對於立群的指責,郭沫若長久地沉默,最後才說:「我也是為了祖國好啊。」

不知道地下的郭世英知道「祖國好」,會有什麼樣的感想。在他死前一年,他的弟弟郭民英就已經在海軍部隊里突然自殺,死因無人知曉。

老年喪子,郭沫若要是不傷心,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兒子死歸死,詩還是要做下去。但歲月不饒人,郭沫若的計劃已經跟不上變化了。1976年5月,他剛剛為十周年賦詩,「十載春風化雨,喜見山花爛漫」,還不到半年就要急轉直下改成批判,「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

對於老邁的郭沫若而言,局勢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他見證了太多同輩文人的起落沉浮,最怕有朝一日自己也被一腳踢下去,他的才情和銳氣早已不見。

1978年6月,郭沫若病逝於北京,骨灰撒到了山西大寨的田地里。夫人於立群在1979年2月終於得知了郭沫若的一些往事。2月25日,於立群在家中身亡,據傳跟姐姐一樣是自縊。

郭沫若如今的評價可謂兩極分化,學院研究者仍然非常推崇他在新詩奠基上的成就、甲骨文考古研究上的貢獻、戲劇和書法創作上的高度,這是他會被人長久提及的一極:無人能否認,郭沫若是文思斐然的才子、聰明絕頂的人物。

另一極,也是人人都會長久記得的一極:郭沫若的後代,多半沒有誰會以他的真實歷史為榮——無論是對子女、對家庭,還是對他人。

本文所有史料來自:龔濟民,方仁念著《郭沫若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謝冰瑩著《於立忱之死》;趙朕、王一心著《文化人的人情脈絡》,團結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愛拍照的慈禧
這位「當代完人」自己殺死了自己
那些江歌隔壁的日本鄰居們
朱安的吶喊:「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要保存保存我啊」
牛頓的數學事業被一道中國難題終結了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