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文化自信:道德經在西方早期的翻譯與傳播

文化自信:道德經在西方早期的翻譯與傳播

文/止水

《道德經》,作為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完整哲學體系的著作,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價值存在,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鑄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也為人類文明歷史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道德經早年在西方的傳播,得益於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熱衷和漢學的發展,大量的翻譯作品湧現,西方的知識界、文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對老子學說的推崇。

據統計,西方現行的《道德經》譯本多大二十多種語言,版本多達一千一百餘部。

道法自然(資料圖)

道德經與名家

道德經》富有哲理的思想,豐富的文化精神內涵,深深影響著世界其他民族。歷史上許多西方名人,都曾受到道德經的影響,並對其留下了高度的評價:海德格爾:「老子的『道』能解釋為一種深刻意義上的『道路』,即『開出新的道路』,它的含義要比西方人講的『理性』、『精神』、『意義』等更原本,其中隱藏著『思想著的道說』或『語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

黑格爾:「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性——叫做『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經的翻譯與傳播

道德經》傳入西方世界,始於比利時傳教士衛方濟的拉丁文譯本。隨後在傳播過程中,法國作為國際漢學的中心,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1842年儒蓮在巴黎出版了《道德經》的法文譯本,儒氏的譯本被公認為最佳,所用的版本不僅包括標準的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還有焦竑的《老子翼》和薛蕙的《老子集解》。

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835年。儒蓮就翻譯了另外第一個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深受西方精英的喜愛。

《道德經》英譯本(資料圖)

1868年,倫敦圖伯納出版社出版了英籍傳教士湛約翰的《老子玄學、政治與道德的思辨》,這也是《道德經》的第一個英譯本。

1891年,理雅各所譯《道德經》作為《東方聖書 中國經典》的一部分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其序言里,談及翻譯的理念:「譯者速來追求忠於原著,絕不訴諸釋意(意譯)。釋意是懶人之道,學者不為。」當然他也希望譯者的語言尚不至於粗俗鄙陋,不堪視聽。

1934年,亞瑟韋利的版本在倫敦出版,書名為:《道和德及其在中國思想中的地位研究》。內容包括:前言、導論、附錄短文六篇、《道德經》譯文等。該書是目前西方學術界普遍接受的版本。「其文字淺顯、流暢,對原文的了解比較細微、精確。」這部英譯本以王弼本作為底本,同時參照其他注本,另外加上自己少量的考證和詮釋。書中附錄的六篇短文,分別就老聃與道德經的寫作的傳說、道德經的各種中文注釋本、陰陽與五行的含義、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影響等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

1948年。林語堂在美國蘭登書屋出版的英文版的《老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 tse.New York:Modem Library,1948 )。作為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林以《道德經》為藍本,重新對文本進行了構建、轉譯。1963年,陳榮捷所著《老子之道:道德經》(The Way of Lao Tzu: Tao Te Ching .Wing-tist Chan,New York :Bobbs Merrill,1963.)香港中文大學劉殿爵教授的譯本,最初於1963年出版於英格蘭。

1959年,企鵝圖書送來一份《道德經》英文譯本原稿,讓劉殿爵審閱,不過這份原稿由緬甸文翻譯而成,內文多有缺失,結果在劉殿爵建議下,企鵝圖書沒有接納這份原稿。 翌年,企鵝圖書再送來一份修訂本予劉殿爵審閱,惟稿件始終是譯自緬甸版的《道德經》,翻譯質素未能滿足他的要求,劉殿爵遂決定自行翻譯,經大約五年時間在1963年翻譯成《道德經》英文版。

關於道的翻譯

道德經》中,「道」字一共出現七十三次,雖形式不一,但所表之意卻不盡相同。有些,是形而上的實存者;有些,是一種規律;有些,是人生的一種推測、指標或典範。老子哲學的理論基礎,便是由「道」展開。其中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湛約翰將此句詮釋為:「The Tau (reason) which can be tau-ed (reason)is not the Eternal Tau (Reason) 」

道可道,非常道(資料圖)

湛約翰將道翻譯為:「Tau」, 其原有在引言中給出:我認為保留Tau 不譯最好,一方面因為Tau是個教派——道家學派(Tauist) , 另外因為沒有一個精準的單詞可以與之對應。 Way、Reason 和Word 都可以用來解釋它,但這個三個術語會引來異議。

如果我們用詞源學作為導向的話,Way最接近道,但是way來解釋道太唯物主義而沒法為翻譯的目的服務。Reason 比Tau更傾向於指某個有意識的生命的品質或特....」

我們再細看其他幾位譯者的版本:

亞瑟韋利: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劉殿爵:

「The way that can be spoken of Is not the constant way」

林語堂:

「The Tao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the Absolute Tao」

想比而言,個人更喜歡林語堂的Tao。鑒於美國韋氏詞典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一九八三年由Merriam-Webster Inc.出版,以及英國Chambers 20th Century Dictionary 均將Tao(道)作為英語語言的一個詞條收入,用來專指老子的「道」,因而可以斷言,在英美兩國,Tao一詞早在上世界已被接受。將「道」譯成Tao ,也可以規範譯文,比較慎重、妥當。

漢字博大精深,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在中西交流過程中,文字起著關鍵作用。文化經典之間的轉譯,會因譯者本身的學識、對語言的理解及駕馭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在上文可以看出,譯者都選擇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上,考證大量文獻。

如此以來,更貼近原著所要傳達的哲思,更加上了在自身的理解。堅定文化自信,作為中華智慧的結晶,《道德經》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來源。在未來的中西文化交流之中,希望會有更多的譯本出現,而世人對《道德經》的研究,也會繼續向前。

文化傳播之「道」,功在千秋。

(編輯:念遠)

GIF/26K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黃老道——承接先秦道家與早期天師道的新道家
慾望是罪惡的源頭,除欲方能得正道
三代福蔭,得來一輩發達;不修善果,終是一場泡影
增福財神李詭祖,玉書神護星君位
回歸道家文化,重建醫道關係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