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看《烽火芳菲》,解答杜立特空襲日本的幾個問題

看《烽火芳菲》,解答杜立特空襲日本的幾個問題

光亭

摘要:11月11日,以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日本以及後來中國百姓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影片《烽火芳菲》在全國上映,不過影片的篇幅有限,對於杜立特空襲日本的詳細情況無法一一敘說清楚,對那段歷史不很了解的人就難免有些不知所云,因此特撰本文來一番答疑解惑。

圖1:《烽火芳菲》海報,這部以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為背景的影片11月11日起在全國上映

為什麼要提前起飛?

11月11日,以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日本以及後來中國百姓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影片《烽火芳菲》在全國上映,在這部90分鐘片長的影片中,幾乎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介紹空襲之後中國百姓如何救助美軍飛行員的,而對杜立特空襲日本卻著墨不多,對這段歷史不太了解的人自然就會有些不知所云的感覺。

首先就是運載杜立特特遣隊B-25轟炸機的美軍艦隊遇到了什麼狀況要改變計劃提前起飛B-25?

當時盟軍在太平洋上正節節敗退,急需一場勝利來提振士氣,所以想出了用海軍的航母搭載陸軍轟炸機的辦法——當時美軍沒有獨立的空軍,只有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陸航的轟炸機要比海航的轟炸機航程、載彈量都更大——航母起飛轟炸機後就立即掉頭返航,轟炸機完成轟炸後則直接飛往中國著陸,這樣既可以避免航母在等待轟炸機返航時遇到強大的日本海軍的反擊,此時美軍艦隊的實力遠遠不如日軍;同時也解決了陸航轟炸機無法在航母上降落的難題,真是一舉兩得的絕好思路。

圖2:美軍B-25轟炸機,美軍想出了從航母上起飛陸航的B-25的「高招」

美軍原來的計劃是4月18日黃昏起飛轟炸機,在夜間轟炸日本本土,因為這些轟炸機沒有戰鬥機護航,夜間轟炸相對比較安全一些;然後4月19日白天在中國浙江衢州、麗水、玉山三個機場降落,加入在中國的美軍第十四航空隊留在中國繼續對日作戰。有些《烽火芳菲》的介紹中將杜立特特遣隊的B-25也稱為是「飛虎隊」顯然是不符合歷史常識的。

但是,4月18日早上7點44分,在距離日本本土1200公里的海域就被日軍的巡邏警戒艇日東丸23號發現了,儘管美軍很快就擊沉了這艘小艇,但日東丸23號已經發出了告警電報,美軍艦隊的行蹤徹底暴露了。

圖3:發現美軍艦隊的日軍日東丸23號巡邏警戒艇

這樣擺在杜立特面前就是一個兩難的艱巨選擇,如果繼續向日本本土前進,還是按原計劃在黃昏起飛轟炸機很可能還沒到起飛海域就會遭到日軍艦隊的攔截,如果改變計劃提前起飛,那麼就會比原計劃增加450公里的飛行距離,本來就計算得很緊巴巴的燃料很可能飛不到中國就用完了,而且轟炸也會相應提前到了白天,轟炸機遭遇日軍戰鬥機攔截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經過一番考慮,杜立特最終決定還是改變計劃立即起飛!

圖4:B-25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

沒有戰鬥機護航,沒有無線電聯繫,燃料不足,這樣的轟炸行動無疑是九死一生的危險之途,所以美國海軍中素來以悍勇聞名的虎將哈爾西海軍中將,這次美軍艦隊的總指揮都不由敬佩地感慨:「這顯然是軍事史上最勇敢的行動之一!」

就這樣,杜立特特遣隊的16架B-25轟炸機在4月18日上午9時許依次起飛,他們的起飛時間比原計劃提早了8小時,航程也增加了450公里,為此每架轟炸機都多帶了幾個5加侖航空汽油的小桶,在飛行途中由炮手把桶里的汽油倒進油箱,然後再在空桶上鑽上幾個孔之後扔到海里,這樣就能讓空桶沉入海底,不讓日軍根據這些油桶的線索來發現美軍艦隊的航跡。

空襲對日本的破壞有多大?

16架B-25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後,不進行編隊,以單機為單位分散飛向目標。這樣一是避免起飛後在空中編隊以及編隊飛行消耗寶貴的燃料,二是單機也能夠減小被日軍發現的概率。每架B-25各攜帶4枚500磅(約合227公斤)炸彈,其中3枚是高爆炸彈,1枚是子母燃燒彈。在航母上為B-25掛載炸彈時,杜立特還特意將日本以前授予美軍官兵的5枚勳章系在炸彈上,用這種方式把炸彈「還」給日本人。

圖5:杜立特將日本勳章掛在即將投到日本本土的炸彈

儘管是白天飛抵日本本土,本來還擔心會遭到日軍戰鬥機的攔截,結果大部分B-25都沒有遇到日軍戰鬥機。因為日軍雖然接到了日東丸23號的告警,但卻根本沒想到美軍會想出航母搭載陸航轟炸機的「絕招」,還是用海航轟炸機的航程來進行判斷,認為美軍航母至少也要到距離日本本土700公里處才會起飛轟炸機,那樣天黑前是不會遭到美軍空襲的,所以白天根本毫無戒備,自然不會出動大批戰鬥機進行防空巡邏或攔截。

16架B-25中13架轟炸東京,另外3架分別轟炸了名古屋、神戶和橫須賀軍港。

圖6:B-25飛抵東京灣

除了4號機因為遭到日軍戰鬥機的攔截,始終無法擺脫,最後不得不將炸彈投入東京灣而放棄任務外,其餘15架飛機都按計劃順利進行了轟炸。在影片《烽火芳菲》中非常真實地再現了B-25分別投下4枚炸彈的情景,而不是像戰爭中其他空襲行動那樣投下一連串這單。雖然B-25的最大載彈量能夠達到3000磅(約合1360公斤),這次為了保證航程而只攜帶了最大載彈量六分之一的炸彈。

15架B-25總共投彈約13.6噸,對一些軍工廠、造船廠、變電所等造成了破壞,也有少數醫院和學校被炸彈命中,成為日軍指責美軍轟炸非軍事目標的理由,而這次轟炸最大的戰果是13號機在轟炸橫須賀軍港時,至少有1枚炸彈命中了即將完工的日軍「龍鳳」號航母,直接導致「龍鳳」號航母為了修復損傷,拖遲了半年多才完工。這次空襲總共只造成約50人死亡、250人受傷,以及90棟建築損毀,和1945年美軍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戰略空襲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所以,日軍就用杜立特名字「Doolittle」的英文諧音「Do Little」——也就是一點點的意思來形容這次轟炸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在空襲過程中,只有少數幾架飛機遭到日軍戰鬥機攔截,其中也只有10號機被日軍戰鬥機擊中輕微負傷。其他B-25都安然無恙順利返航。

從物質損失上看,這次空襲確實微乎其微,但對於打擊日本的士氣,提振同盟國方面的士氣卻具有極大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日軍為了避免本土不再遭到美軍類似的襲擊,海軍傾巢而出發動中途島海戰,結果被美軍一舉擊沉4艘航母,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從這一戰略層面來看,杜立特空襲可以說是改變了戰爭進程。

衢州機場為什麼不開放?

美軍計劃在空襲之後B-25將飛往中國的衢州、麗水、玉山三個機場降落,主要是在衢州機場降落。衢州機場位於衢州城區東門外,始建於1933年,跑道長度只有500米。1934年延伸至800米。抗戰爆發後,先後於1937年底、1939年初和1941年三次進行了擴建,特別是1941年的擴建,跑道長度增加到1600米,寬度增加到60米,完全可以滿足重型轟炸機的起降要求,而且整個機場能夠容納50架轟炸機使用。根據與美國的協議,為配合美軍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 浙江衢州、福建長汀、江西贛州是計劃供美軍使用的最重要的前進機場。所以從硬體設施上來說,衢州機場是完全能夠完成接納杜立特特遣隊B-25的降落。

圖7:日軍佔領衢州機場

但是美軍擔心中國方面保密不力,所以在要求中國方面為B-25降落提供必要後勤保障時,並沒有具體說明是空襲日本本土後飛來降落,只是通報中國有一批轟炸機要到衢州降落,要求中方提供必要的保障。當時衢州機場雖然完成了擴建,但因為距離日佔區很近,所以並沒有派駐作戰飛機,也沒有處在使用狀態。中方因此專門派出了機務、通信、翻譯等人員前往衢州機場,確實也做了迎接美軍轟炸機的準備。

問題就出在B-25提前起飛上了,由於提前了8小時起飛,等於是整個行動的時間都要隨之提前8小時,但提前起飛是在被日軍發現而臨時改變的,當時的通訊聯繫又很落後,所以這個重要變化的信息並沒有及時傳遞到衢州機場,所以衢州機場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準備在4月19日的白天迎接美軍轟炸機的降落。

當晚,當美軍轟炸機飛臨衢州機場時,中方派出的通信和翻譯人員都還沒有趕到衢州機場,根本無法和轟炸機取得聯繫。再加上時間也和之前通報接應降落的時間不符,所以衢州根本不會進行導航、指引降落等措施。

影片《烽火芳菲》中衢州機場是把美軍轟炸機誤以為是日軍飛機來襲而關閉了跑道燈,其實衢州機場當時根本沒有在使用狀態,是不可能打開跑道燈的,當然也就不會出現緊急關閉的情況,這不過是影片為了增加藝術效果而設計的橋段。

正因為衢州機場未能按計劃開放,所以杜立特特遣隊的B-25飛抵衢州地區時,又是風雨交加,能見度很低,B-25根本無法看清地面狀況,所以當燃料耗盡後只能進行迫降或棄機跳傘。這些飛行員在黑夜中飛行十多個小時,沒有任何地面導航,又是從沒飛過的陌生航線,還是基本上都能飛抵預定降落的衢州機場附近地區,說明這些飛行員確實都是技術相當過硬的高手。

到底救助了多少飛行員?

16架B-25完成轟炸任務後返航,情況是各不相同的:

1號機在衢州附近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安全到達後方。

2號機在寧波附近迫降,5人全部順利著陸,安全到達後方;

3號機在衢州附近跳傘,機槍手勒蘭德?法克托爾下士喪生,其餘4人順利著陸,安全到達後方;

4號機在江西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安全到達後方;

5號機在衢州附近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安全到達後方;

6號機在浙江象山附近的日佔區迫降,投彈手威廉?迪爾特下士和機槍手唐納德?菲茨莫納斯中士喪生,其餘3人被俘,機長愛德華?漢馬克中尉在1942年10月15日被日軍處決,副駕駛約翰?馬德爾中尉1943年12月1日死於日軍戰俘營,最後只有領航員切爾斯?尼爾森中尉生還;

7號機在浙江象山附近迫降,4人重傷,機長勞森中尉後來因傷重而截肢,5人都安全到達後方;

8號機因為機械故障燃料消耗嚴重而不得不在蘇聯海參崴著陸,5人被蘇聯扣留,後來輾轉逃出蘇聯,經過伊朗、印度於1943年5月回到美國;

9號機在江西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1人負傷),安全到達後方;

10號機在衢州附近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安全到達後方;

11號機在衢州附近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2人負傷),安全到達後方;

12號機在衢州附近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1人負傷),安全到達後方;

13號機在江西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1人負傷),安全到達後方;

14號機在江西跳傘,5人全部順利著陸(1人負傷),安全到達後方;

15號機在浙江三門灣附近迫降,5人全部順利著陸,安全到達後方;

16號機在江西南昌附近日佔區跳傘,5人全部被俘,機長比爾法?羅爾中尉和機槍手哈羅德?斯帕茨中士在1942年10月15日被日軍處決,其餘3人戰爭結束後獲釋。

杜立特特遣隊16架B-25總共80名機組人員,1架飛到蘇聯,15架飛到中國,其中2架在日佔區上空跳傘,10名機組人員中2人跳傘時喪生,8人被俘,後來2人被日軍處決,1人死於日軍戰俘營;

另外13架都是在中國控制區迫降或跳傘,這些飛機上的65名機組人員除1人在跳傘時喪生,其餘64人都得到了中國軍民的救助。其中4架是在距離日佔區較遠的江西上空跳傘,所以這4架飛機的20名機組人員都很順利被送到大後方。但是另外9架都是在距離日佔區較近或者是雙方交雜的游擊區迫降或跳傘,這就比較危險了,例如在浙江浙江三門灣海面上迫降的15號機,游到了檀頭山島後,正是在中國百姓麻良水和趙小寶的幫助下,藏進夾牆才躲過了日軍的搜捕,這或許是13架飛機中最驚險的經歷了。

圖8:被救助的美軍飛行員和當地軍政官員合影

確切說是13架飛機上的65名機組人員有64人在中國軍民的救助下安全脫險,這個數據和影片最後出現的字幕上的數字還是有所出入,作為一部以救助美軍飛行員為歷史背景的電影,居然連這樣的基本歷史數據都錯了,實在有些不應該。64名美軍飛行員的救助成功率是令人震驚的百分之一百!為此日軍隨後對浙贛地區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性進攻,被殺害的中國軍民高達25萬人。

但中國人民並沒有被日軍的血腥屠殺所嚇倒,此後在敵後跳傘的盟軍飛行員都受到了中國軍民的全力掩護和救助。國民政府鑒於在救助杜立特飛行員時因語言不通還曾發生過誤會,因此以後被給所有在中國戰場的盟軍飛行員配發了印有「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的「血幅」,通常都將「血幅」縫製在飛行員軍服的後背,在以後的戰爭中,很多跳傘的飛行員都是憑藉「血幅」獲得了救助。

圖9:盟軍飛行員配發的「血幅」,敵後的中國軍民只要看到「血幅」就會全力救助

本文首發於觀察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陪郝柏村將軍一起再返抗日戰場第一站:淞滬戰場
八一飛行表演隊亮相2017迪拜航展,以特殊方式紀念戰友
老周打假第二篇:斯大林要用十五個將軍換林彪,這也是子虛烏有的事
美國轟炸東京,中國付出多大代價
楊宣誠:抗戰時期中國軍事情報掌門人,公認的對日情報第一人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