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是四念處?怎麼修四念處?

什麼是四念處?怎麼修四念處?

四念處又稱四念住,是佛教修持的入門方法。所謂四念處,就是對四種境界觀察思維,安住心念,從而引發定慧的修道方式。

四念處包括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它是以五蘊為主,而分身、受、心、法四方面加以思維觀察。簡單地說,身就是色蘊,受就是受蘊,心就是識蘊,法就是想、行二蘊。

眾生對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四種顛倒妄見,以為自身是凈的,感受是快樂的,心是恆常的,現象是有自體的,由此產生了貪愛無明。

四念處就是讓眾生認識到自身都是不凈的,受都是苦的,心識是無常的,法都是無我的,從而減少煩惱,引發定慧。

一、身念處的修行

是指對於自己的行、住、坐、卧等明了,做到觀身不凈。

身念處的修行目的:通過觀察自身和外身,認識到眾生都是不凈的。

修習身念處要從觀內身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是不幹凈的;然後觀察外身,即他人的身體,這要從觀死屍中去破除對他人身體的貪愛與執著,佛陀說眾生的分段生死是既可悲又可憐的,由不得我們,死後身子變壞,剩下白骨一堆與塵土同住。

通過觀察自身和外身,眾生便可看到,眾生的身體是由皮膚、毛髮、爪甲、血肉、骨骼,五臟六腑組成的,沒有一樣是乾淨的,而且最終是會變壞的,是不值得我們貪愛與執著的。

二、受念處的修行

是指觀察六根與外境接觸時身心所產生的感受。

受念處的修行目的:通過觀察六根與外境接觸時所產生的感受,發覺有受皆苦。

在認識了身念處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進行受念處,認識到感受是從六根而來,會產生快樂或苦惱,還要感受到不苦不樂的情形。

觀察受的生起時,要知道它是從耳朵來還是眼睛來,還要知道它是怎樣滅掉的。接下來要保持一心住在受念處,一心觀察它,慢慢地就會發覺有受皆苦,因為受源源不絕而來,我們身不由己。

三、心念處的修行

是指當感受外境時,心的作用。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貪、嗔、痴等種種煩惱上。

心念處的修行目的:通過觀察外境時心的作用,認識到心念是最無常的。

比如在靜坐時,突然聽到聲音,是耳朵在感受,耳識在作用,心在耳朵上起作用,然後又跑到頭腦中去想。這樣慢慢地觀察就會發現,原來心念在六根中跑來跑去,很快地生滅。佛陀說世界上生滅最快的就是心念,最容易觀察到無常,所以要在心念處觀察到心無常。

四、法念處的修行

是指法塵,比如想要罵人的心想就是法塵。

法念處的修行目的:通過觀察五蓋、五蘊、六根、六塵等,認識到一切法無我。

修習法念處,最先觀察的是貪、嗔、睡眠、掉悔和疑五蓋,因為這些使人沒有定力,從而沒有智慧。然後觀察五蘊,還要觀察六根和六塵,在此基礎上,認識到一切法皆是生滅無常的,自己不能做主,處於不自在的狀態,因不自在所以是苦。眾生深深執著的就是我,只不過是法塵而已,所以要觀法無我、一切法無我

GIF/74K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獨家影評全球首檔明星體驗型紀實人文節目《心路》
素食者的心是「素的」,是慈悲的
生命的贏家
有茶就不缺少好時光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