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優質來稿丨統編歷史八上期中複習提綱(2)

優質來稿丨統編歷史八上期中複習提綱(2)

原標題:優質來稿丨統編歷史八上期中複習提綱(2)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4


洋務運動


一.興起

1.什麼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指19世紀60-90年代中期清朝內部一些開明的官僚掀起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一場自救運動。這些開明的官僚在當時被稱為洋務派。


2.目的:維護清王朝統治


3.代表:中央:恭親王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


4.時間:19世紀60-90年代中期


二.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


1.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


2.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批民用工業



三.建立新式海陸軍


1.建立新式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採用西式兵操練兵

2.建立新式海軍:組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成立海軍衙門統一指揮


四.教育措施:興辦新式學校、設立翻譯局及派遣留學生


五.評價


1.積極方面:①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推動了中國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③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


2.消極方面: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5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一.甲午中日戰爭


1.背景


日本:「大陸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中國:積貧積弱,「避戰求和」(可乘之機)


朝鮮:東學黨起義(直接原因)


2.經過:1894年--1895年



二.中日《馬關條約》


1.簽訂時間:1895年


2內容及危害:


①割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嚴重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致使中國京津地區受到安全威脅;中國東南沿海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受到收縮和損害。


②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嚴重破壞了中國的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為了還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條件的「洋債」。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掠奪從沿海深入到內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列強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剝削廉價勞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3.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國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


2.《各國在華強租海灣和劃分「勢力範圍」情況表》



3.為爭奪中國市場,美國提出了什麼政策?這一政策的內容是什麼?


「門戶開放」。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各國租借地和「勢力範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門戶開放」政策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


6


戊戌變法(戊戌維新、維新變法)

一、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二、經過


1.序幕:維新變法拉開序幕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


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 地點:北京 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1)主張:拒和、遷都、變法


(2)結果:失敗(這次上書並沒有上達光緒皇帝,卻轟動了京滬。)


2.發展:「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梁二人又進行了哪些活動?


(1)組織學會:強學會


(2)創辦報刊: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3)代表人物:梁啟超、嚴復

(4)影響:宣傳變法,推動了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促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為百日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3.高潮:百日維新


什麼樣的事件,促使光緒帝決心變法?


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為了「不甘作亡國之君」,光緒帝決心變法。


(1)時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2)主要內容(除「舊」布「新」)



三、結果:戊戌政變、六君子遇害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1、寄希望於無實權的皇帝身上。

2、清朝的大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3、袁世凱等人出賣了光緒皇帝。


4、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於單薄,脫離人民群眾。(軟弱性)(主要原因)


四、意義: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傳播奠定了基礎。


7


抗擊八國聯軍


一. 義和團運動(1898年,農民階級掀起的反帝愛國運動)


1.背景: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關頭。


2.興起:義和團是由哪些組織發展起來的?最初的鬥爭矛頭是誰?


由義和拳、民間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鬥爭矛頭是:腐敗的清朝政府。

3.發展:清政府由「剿滅」變為「招撫」,義和團運動迅猛發展。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


4.鬥爭方式——粘貼文告;搗毀教堂、拆毀鐵路、砍斷電線等


5.口號:「扶清滅洋」


評價:(1)「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意志,但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後性。(2)「扶清」,則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3)義和團還帶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這些落後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鎮壓義和團提供了條件。


6.性質: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由於義和團勢力的迅猛發展,帝國主義擔心他們的在華利益受到損害。便於1900年6月組成八國聯軍,絞殺中國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二、抗擊八國聯軍


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


(1)時間:1900年


(2)參與國: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他們的直接目的是什麼?根本目的又是什麼?


直接目的:鎮壓義和團運動


根本目的:維護和擴大列強在華權益


(3)將領: 西摩爾(英國海軍司令)


2.義和團與愛國清軍進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1)廊坊大捷


(2)義和團在北京的戰鬥:圍攻西什庫教堂、東交民巷使館區


(3)天津保衛戰: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炮轟紫竹林租界。(聶士成殉國)


3.結果: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攜光緒西逃,並下令剿殺義和團。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犯下了哪些罪行?教材34頁插圖


報復性的屠殺、搶劫,暴露了侵略者的兇惡本質。


慈禧太后在西逃的途中,為什麼下令剿殺義和團?最後義和團運動的結果是什麼?


她想討好帝國主義,以求得帝國主義列強對自己的「寬恕」。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義和團運動失敗了。


4、意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1.時間:1901年


2.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


3.內容:①「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②「禁」: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成為「洋人的朝廷」)


③「拆」: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東交民巷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⑤「改」: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編輯:趙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學科教育 的精彩文章:

歷史典籍連載丨中國傳統社會經濟的轉型與明清時期的海外政策
葛劍雄:古代中國如此強大,為何不向外擴張?
秦暉 | 辛亥革命是「政治革命」還是「種族革命」?
極簡日本史,簡到崩潰
[歷史典籍連載]明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

TAG:歷史學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