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模糊正義與不義戰爭界限!德日影視作品「洗地」侵略戰爭手法分析

模糊正義與不義戰爭界限!德日影視作品「洗地」侵略戰爭手法分析

GIF/4K

11月5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刊登反映當代日本年輕人對「神風特攻隊」看法的新聞稿。這些看法關鍵詞包括「不合理、英勇、愚蠢」。認真考量可以發現,日本新一代對「神風」的評價,不僅已經出現了「好壞參半」的傾向,而且基本不涉及對特攻行為出發點的評價,也就更談不上對非正義侵略擴張戰爭本身的反思了。

這一切不是沒有源頭的,是日本長期以來以一套慣用手法來給其侵略戰爭「洗地」的必然結果。而這套手法,德國人漸漸也學會了。突出的代表,是近年來播出的《永遠的零》、《我們的父輩》、《男人的大和號》一類的影視作品。

此類影片中德日官兵似乎總是衣著整潔、軍服筆挺,試圖隱蔽營造一種非「反派」的形象

上述作品是德日搗鼓出來的」戰壕真實「片。顯然,在目前國際社會仍然是戰勝國主導的雅爾塔體系下,這兩個戰敗國真要跳到檯面上翻案是不可能的,這是國際社會的「政治正確」。但並不是沒有空間。所以,此類以底層士兵視角拍攝的影視作品十分流行。看完這些片子後,不乏有人覺得拍得不錯,甚至對片中人物充滿同情的,即使回味時覺得好像「味兒不對」,一時間模模糊糊也難以咂摸出,究竟哪裡味兒不對了。

《我們的父輩》反映了五個德國年輕人在戰爭中的經歷。誰導致他們的人生悲劇,這個關鍵問題卻語焉不詳

蓋因,這類影片都使用了兩個相輔相成的巧妙手法:一是通過「戰壕真實」來反映普通士兵和平民在戰爭中的苦難,二是刻意模糊甚至混淆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前者是手段,後者是目的,中間的橋樑,是把底層士兵包裝為戰爭的「受害者」,而發動戰爭的是「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這就完成了責任切割和果斷止損。最終,二戰給很多人的感覺是「春秋無義戰」,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沒有勝利者。

這不能不說是巧妙的手法。

從歷史層面看,把「底層人民」和「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分開的做法,曾經是蘇中常用的口徑,美國人雖然沒有這種說法,但從大量放縱德日戰犯的做法上看,做得更越界、更過分。客觀評價戰勝國當時的做法,各有各的現實目的,但後遺症是,讓許多人真的以為:戰爭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責任。

《永遠的零》主角夫婦專門選取俊男美女組合,讓觀眾對其產生同情,這種手法煞費苦心

搞「責任切割」的論調並不新鮮。戰後出版的二戰德軍官兵回憶錄中,只要不是黨衛軍,眾口一詞都會為自己開脫一番,理由大都脫不了以下幾條:我們當時是為國盡義務的,我們忠誠地完成自己上級下達的命令;我們也是受害者,都是上面的人黨衛軍在干傷天害理的事,我們毫不知情;我們在敵占區紀律嚴明,竭力幫助敵國人民;我們英勇戰鬥並付出了極大犧牲,戰後大家還把我們作為一個整體貼個標籤批判一通,我們十分委屈。

甚至連部分黨衛軍士兵的回憶錄都能來這麼一套,暴行不是我/我們乾的,是其他「一小部分」黨衛軍;我的戰友都是堅守士兵榮譽的,而現在卻要我們整體為部分人的暴行買單。

這些回憶錄被不少網友戲稱為「革命回憶錄」,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味道熟悉嗎?看看《永遠的零》等影片,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套路?

這本《被遺忘的士兵》還算是「革命回憶錄」中三觀較正的,但作為「偽軍」的作者也免不了為自己和戰友的行為辯解

且不說這些德軍「革命回憶錄」可信度有多少,即便是這種責任切割,從一開始就切割不開。希特勒難道不是民選上台的?其中就有這些撰寫回憶錄的士兵投下的一票。南京大屠殺時,走上街頭提燈慶賀的日本人只是「一小部分」?享受過戰爭掠奪紅利的日本人只有「一小撮」?

這世界上沒有「只吃不吐」的好事,享受了侵略戰爭帶來的各種紅利,到戰敗時要為一切買單了,想說「殺人的不是我,是刀子」就想純潔無瑕地抽身?

所以蒂貝茨扔下「小男孩」後,有大量日本人(奇怪的是也有不少中國人)稱這位上校受到了良心譴責,最後自殺了云云。其實也是那套把國民、士兵和侵略者切割開來的慣用把戲,認為這些人不應為侵略戰爭買單——廣島大部分「平民」從事的都是武器生產,難道這些武器生產出來是帶來愛與和平的?

大和艦水兵與家人生離死別,表面很感人,但這些人造成了多少被侵略國家人民的生離死別似乎沒多少人願意去想

但是你別說,很多人挺吃《我們的父輩》、《永遠的零》這套「賣慘」的套路的。

《男人的大和號》這部片子拍得比較早,當時中國不是沒有人譴責「復活軍國主義」,但沒有激起水花,因為片子表現手法已經很熟練了。現在分析起來,也是」展現底層士兵和他們家人遭受戰爭苦難「的套路。要說日本人拍攝水平不是蓋的,客觀地講,大和號「菊水特攻」出擊前訣別那段,很是騙了筆者幾滴眼淚。也必須坦率地說,這些鬼子水兵在後來25毫米防空炮位上被美軍掃甲板炸得血肉橫飛輾轉呼號時,筆者也覺得非常快意。這些家庭遭受了痛苦,對外發動戰爭時,那些輾轉於溝壑的被侵略國平民,難道就不痛苦了?

說到底,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現實中犯罪嫌疑人殺人後,不能因為是被蠱惑而脫罪,更別談犯下無數反人類罪行的德日法西斯了。

各類德軍士兵回憶錄中,往往喜歡吐槽蘇軍反攻進入德國後對待俘虜的殘酷和糟糕的軍紀。其實,隨便看看德軍入侵後的作為(包括天使般純潔的國防軍),蘇軍採取報復行為實在是太正常的人類思維了——《兄弟連》里也不乏這種細節,荷蘭地下抵抗組織在嘯鷹們空降後如何對待與德軍合作者的?這就是真實歷史的反映。

可惜的是,講報復、講復仇、講「以直報怨」已經不是主流,甚至淪為「政治不正確」。現實中,媒體喜歡挖掘犯罪嫌疑人背後的種種人生細節,試圖為其犯案尋找各種「原因」。這種「洗地」,有時甚至讓人感覺到犯罪嫌疑人犯事事出有因、迫於無奈。而作為對比,很少有媒體會去關心受害者和家屬的痛苦,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沮喪。

奧巴馬到廣島給核爆受害者獻花,有趣的是日本核爆受害者痛批奧巴馬廣島演講迴避美國責任——時間會帶來很多黑色幽默

但任何歷史都敵不過時間,時間是客觀上的「幫凶」,也是讓一些目的不純的「戰壕真實」片獲得叫好的源頭。

斯大林說過,勝利者是不應該受到譴責的。他本人和蘇聯在二戰結束時,是毫無疑義的勝利者,到了當下又如何?一旦戰火稍稍離開,哪怕只隔了一兩代人,莫斯科大街上就有戴著德軍山地戰鬥帽、紋著倒萬字的新納粹在晃蕩了。而美國總統也會前往原子彈爆炸地表達一些未必是真心的同情,但這個姿態已經夠傳遞足夠的信號了。作為對這種情緒的一種反映,在德、日這兩個國家,冒出對往日」哀怨「的片子,也就不難理解了。

來源:新華日報(xhrb2013) 記者:陳月飛

編輯:朱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匯點 的精彩文章:

2017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發布 這些江蘇人上榜
千萬別忘了,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的生日,請為她祝福!
抵日韓國客機零件不翼而飛 日本擔憂:在天上掉了
猝不及防被中國拒絕,西方與其傻眼不如先反省
美國「IS第一夫人」:種族歧視使我步入歧途

TAG:交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