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治」者
王春梅(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首席輿情分析師)
王春梅:我來自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監測中心。我們在監測中發現,層出不窮的謠言已經成為食品藥品安全的痛點。我們每周出一期的《食葯輿情》周報里有一個照謠鏡欄目,選題一直很豐富。在2016年最後一期食葯輿情周報里,我們盤點了年度食品藥品謠言,其中最具懸疑效果的是青蟹打葯的謠言。
這個謠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原因有三個,第一,它符合食品類謠言傳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舊聞翻新,因為注水螃蟹、螃蟹打葯已經是流傳多年的謠言。事實上很多謠言,都是反覆出現的。第二,它呈現出確定性與不確定的矛盾統一。所謂確定性,就是有圖有真相,因為這是一段視頻,人們會覺得眼見為實。所謂不確定性,是因為視頻中一位大媽手持注射器向螃蟹注射液體,時間不詳、地點不詳、人物不詳,注射的是什麼東西也不清楚。我們都知道,謠言的傳播公式是,傳播廣度等於重要性乘以不確定性,所以這段視頻迅速在社交平台傳播。第三,針對這個謠言的闢謠行動是可圈可點的。第二天,台州市場監管、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媒體和微信公眾號就相繼闢謠,迅速發揮網路的自我凈化功能。
這個第三點特別重要,因為雖然人們說謠言重複一萬遍就成了真相。但是只要碰到愛較真的人,就沒有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首席輿情分析師王春梅談論她印象深刻的謠言
至於為什麼食品藥品類謠言這麼多,特別是在微信朋友圈泛濫,以及應該怎樣打擊謠言,這兩個問題我想合在一起說。第一個問題,謠言泛濫與公眾在食品藥品安全方面的不安全感或者說焦慮心理有關。同時由於微信相對來說是封閉和半封閉的傳播環境,更像過去傳統社會鄰里之間的關係,因為有熟人的推薦和轉發,傳播次數會呈幾何級數地增長,最終導致謠言就像病毒一樣,以裂變的形式傳播,結果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朋友圈裡,被各種致命食品所包圍。
關於如何治理謠言,剛才專家們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我想從媒體的角度談一點體會。我們經常說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培養理性思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前我們可能更多強調科學強調權威強調理性,可是那些謠言實現病毒式傳播靠的是什麼?是理性的反義詞,對,就是感性,大打情感牌,比如半歲以內孩子的媽媽要注意了,家有70歲以上老人的要注意了。所以我們在科普傳播的時候可能要逆向思維或者換位思考,更多考慮怎麼能夠喚起情感共鳴,怎麼能夠直擊痛點,緩解這種焦慮心理。像咱們全民較真平台做的關愛爸媽朋友圈這個創意就特別好。我們關注到去年12月份有一篇閱讀量超過十萬加的闢謠文章,是浙江一個叫FM93交通之聲的公眾號發的。它的題目是:昨晚我和我媽朋友圈開撕了,它的第一句話就是:騙我可以,騙我爸媽絕不行,我和我媽朋友圈的那群造謠傳謠的騙子開撕了。
謠言止於智者,這是一句老話,但是到了今天,這個智不僅僅是智慧的智,還是治理的治,法制的制。對於我們媒體來說,在治理謠言方面要想發揮更有效的作用,也要抓住這種焦慮心理進行科學傳播,同時在手段和技巧上也要更加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
趙安平(《健康時報》副總編輯)
趙安平:我們做的科普報道,採訪和投稿作者都是北上廣為中心的三甲醫院的副教授以上的專家,採訪之後,發稿的流程必須要看是否經過專家審核,受訪專家審沒審過這個稿子,保證了稿件基本靠譜。
再一個,我們對新技術、新方法有一個評判標準,有沒有隨機檢查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否發布在經過同行評議的高水準的期刊上,如果不是這樣的,這樣的新技術、新方法,我們一般不報道。
在報道過程當中,也要關注受眾的感受。中國老百姓有一些心理特點非常有意思:
第一,求用大於求真。首先你告訴我有沒有用,至於原理一般不關心。
第二,要求立竿見影,因為西醫進入中國主要一個效果就是靠療效,所以老百姓要求立竿見影,而且要求看得見、摸得著的這種立竿見影。
同時,我們追求自然神秘的精神,遠遠大於追求自然奧秘。
在醫療健康領域還有一個現象,科學家的回答對很多問題是不確定的,比如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專家會說,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有些謠言非常清晰,非常明確,但是專家講的是前提、概率和相對性,有的時候讓大眾聽不明白。
專家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要把清晰明確的知識講得非常明確、非常清晰。對於不是很確認的東西,應該讓群眾能夠知道這個事情該怎麼去判斷,而不是專業的回答,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中國的媒體像CNN的記者,拍完片子馬上去做神經外科手術的很少。從媒體報道記者角度來說,是把疾病的癥狀緩解當做疾病的治癒,對這個東西不了解,以為緩解就是治癒了。另外,新生兒打了疫苗,十分鐘以後死亡,是把事物發展的先後順序替代為事情發展的因果關係。
而專家也出現一種情況,往往強調單純量效關係?每天吃8粒、10粒的膠囊是沒有問題的,這是把事物的性質給變了,專家遭罵,也不敢出來。
《健康時報》副總編輯趙安平發言
謠言闢謠過程當中,還有一支隊伍要重視,就是自媒體,去年在山東疫苗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大批負責任的自媒體公眾賬號出來了。
我有一個好朋友也是一個大V,發了一篇所謂的軟文,掉粉掉了兩萬多,那個稿子一看就是很有問題,絕對不能幹這樣的事兒,這樣我以後就沒法做了。
所以,真正的自媒體公眾號想生存下去靠的是公信力,當有了這些謠言的時候,他站出來挺身而出去做謠言的粉碎,效果是非常好的。傳統專業的媒體是一個方面,但是大量的醫生、科學家為代表的,像馬教授、羅教授他們的,像志安的公眾號,我覺得應該是一個謠言粉碎的綜合部隊,只有這樣結合起來才能更好。
但是說到傳統媒體,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紙上搭載的內容,而不是那張紙,人們看重的這個媒體是看到的紙上的內容,不是單純的這張紙。我覺得完全可以通過靠譜負責的宣傳,比如重大問題的查證,原告、被告同時採訪的平衡原則,第三方的認證原則、公正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只有堅持下去,肯定會出效果。這個領域的打假是持續的,公信力也是隨著打假的一次次成功被積累起來的,它是一個慢工夫、長工夫,但是也應該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作。
雲無心(食品工程學博士、知名科普作者)
雲無心:為什麼很多專家的話說出去之後沒有用,反倒讓讀者更加相信謠言?很多東西科學的語言跟生活的語言是不一樣的,很多科學的語言在公眾理解起來剛好是相反的。
比如我們說食品添加劑有沒有害,通常在科普的時候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沒有害,公眾就說憑什麼說沒有害,這個話邏輯上就不完整了。你不能說它有害,也不能說它沒有害,公眾聽到這個話的時候非常反感,非常武斷。然後就用科學非常武斷的話說,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它有害,這是非常嚴謹的話。然後公眾會想,其實有害,但是你們沒有發現,說明科學發展並不完善。
這兩句話我一般不會說,我一般會說,這兩個東西,科學家試圖找到它的危害,已經做了很多年,就是找不到。所以基於這些信息,我們合理地判斷,它是安全的。
主持人:他們會不會說,科學家都是廢物?
雲無心:你已經找了這麼多年,還相信它存在,就相當於說你要找到孫悟空,你沒有找到,但是也不能說不相信科學就是笨蛋,這句話是非常重要的。在科普當中,要尊重讀者,這些道理我都跟你講了,你還是擔心,還是不相信,你們這種情緒也應該得到尊重,我覺得至少你在表達這種態度的時候,這個讀者你可能沒有說服,但是旁觀的讀者會覺得你說我是可信的,我們要培養這些可信的人,如果你一幅張牙舞爪、獠牙的形象,消費者肯定不相信你的話。
主持人:科普不能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試圖說服所有人,有的時候別人不願意接受你的結論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尊重別人這種哪怕看起來不夠科學、不夠理性的態度,是這樣嗎?
雲無心:對。
主持人:你覺得當他的看法跟你所謂的科學結論充滿矛盾的時候,作為做科普的人,是應該堅持科學的原則,還是應當遵循一種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態度呢?
雲無心:我覺得如果科普要傳播,必須堅持平等傳播的原則。你如果不尊重這些讀者,你將沒有辦法傳播。因為你再罵他,再居高臨下批判他,他還是不相信你,而且會讓那些旁觀的人、本來有可能相信你的人,都不相信你了。
但是如果你換一種態度,雖然這些人你還是沒有說服,本來你就說服不了他,你也沒有損失,但是建立了你的形象,讓中間的人有可能相信你。科普永遠不會說服不信的人,你只能讓中間的人在你下一次做科普的時候有可能相信。
食品工程學博士、知名科普作者雲無心認為科普要尊重讀者
徐述湘(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秘書長)
徐述湘:大家好,我是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的徐述湘,我是學醫出身的,也是搞公共衛生的,從事醫藥科技新聞報道七八年,在醫藥領域做了很多事情,我一直在做醫藥健康科普工作,也在行業協會裡面推動這項工作。
我有一個感觸,剛才很多專家都談到了這個食品安全的謠言闢謠的問題,我個人的感覺是,有的時候不完全是闢謠問題,是沒有把真的知識給到大家,首先是要做知識普及,然後才是闢謠。大家做了很多科普工作,但很多科普類似於大學老師把給大學生講課的PPT放出來,這是科普嗎?這不是真正的科普,而是授課,底下的是大學生,是研究生。真正的科普是給普通老百姓的,授課不是科普,咱們需要培養一大批真正搞科普的作家和製作方來。只有將需要科普的知識和信息給到老百姓,才能讓他們不去相信謠言。現在,我們科普的力量還是非常弱,無論是醫學、健康科普,還是食品安全科普。包括我們的醫生也需要醫學科普,我們給心血管大夫講腫瘤方面的問題,他們就很多不懂,會問出非常幼稚的問題了,反過來也是這樣。專家、教授其實也分很多層次,需要媒體去理解咱們學科的管理和運行架構。
另外,我建議媒體人、專家、政府部門,尤其是生產企業要積極生產大量適合傳播的科普素材、科普作品。我們原來搞了全國醫療器械質量萬里行活動,反映國產醫療器械的發展現狀,倡導國產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很多媒體都不相信,說這個怎麼可能,因為GPS幾乎統治了全國醫療器械市場,國內醫療器械都不行的。結果,我們做了這個活動之後,大家發現,原來國內的醫療器械也有很多做得非常不錯的,是能夠滿足臨床應用的。這種活動也達到了闢謠效果。在一個產業、行業領域裡面,生產企業、研究機構這一端往往會掌握最核心的科技信息,他們不給出來,闢謠就不容易。
知識和信息傳播,不是東風壓西風,就是西風壓東風,只有發動大家主動開展科普工作,才能減輕闢謠的壓力。
主持人:我們今天找的基本上都是食品行業的專家,藥品方面的很少,你是不多的一個。我再問兩個問題。食品方面的謠言一說就能說很多,關於藥品方面的謠言,你能不能講一些傳播比較多的謠言?
徐述湘:我從來不關注謠言,我都關注正確知識的傳播。
主持人:比如要想活到99,你必須關注的十大領域?
徐述湘:醫藥領域的謠言很多,比如醫藥販子也好,醫托也好,他們會有很多謠言。前些天我的同學跟我說,「你幫忙去查查北京那邊的某某醫院,看那邊怎麼樣,我聽說那醫院可以治療我這病,我準備了幾十萬,想到那邊治療去」。我說,「你想都不要想,看都不要看,那個醫院說的、打的廣告都是假的,不符合基本的醫學常識」。
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秘書長徐述湘認為積極科普才能擠壓謠言空間,要把知識點主動給到大家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婦產科醫生回答腫瘤科的問題的時候就很幼稚了,但是一般人他可能分辨不出來這個醫生是一個婦產科的醫生還是腫瘤科的醫生。在您看來,作為一個消費者,怎麼辨識這個問題?
徐述湘:我講一個故事,我參加過一個中成藥治療腫瘤方面的新聞發布會,坐在台上的大夫我也認識,他是腫瘤醫院的大夫,但他是放療科大夫,我說「你怎麼來參加這個會了」?他很尷尬。他們坐在台上的,都是醫院裡的真專家,但都不是用中成藥治療腫瘤的,沒有一個適合講這個內容的,那麼,會上說出來的東西都是廠家想說啥就是啥唄。
原來我在做醫藥科技報道的時候,就談到一個跑口問題,我們協會開展的媒體培訓也強調這個:媒體人既然做醫藥方面的科普科技報道,第一要知道政府這方面的管理結構是什麼,譬如衛計委、國家食葯監總局,他們是有完整的管理體系的,國家級、省市級、地市縣級等,各自分工不同;第二個要知道醫院的層級結構是什麼,比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都是衛計委直屬的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友誼醫院則屬於北京市的,還有誰是綜合醫院,誰是專科醫院…..這樣才能分清楚各醫院的分工和特點,才知道各自擅長的是什麼,而不是是個醫院科室主任就很厲害。從學術研究和行業影響力角度來看,中華醫學會哪個學科的主任委員是誰,誰是副主委,誰是學組組長……做醫藥科技新聞報道的記者要知道這些,其他領域的科技記者也要了解所跑領域機構的差異和特點才好。
很多臨床專家說疾病治療沒有錯,但對於疾病的發病規律和特點,有些臨床專家就講不了,他不一定懂流行病學概念;反過來,流行病學專家談疾病控制沒問題,但講疾病的治療可能也是外行,但是他是專家嗎?當然是專家,只是自己專業領域的專家而已。以前,我也遇到過特大的專家在會場說錯話的情況。所以,闢謠不能盲目相信「專家」這個稱呼,要會利用方式方法去找真專家來講,當然,更多的是要積極主動做科普。
※想勸父母離養生謠言遠點?樹立一個靠譜的廣場舞意見領袖
※羅雲波:食品安全領域,闢謠為何無效
※霧霾危害究竟有多大?看乾貨,別再用舊數據了
※攝影師用微距鏡頭拍恐怖北京霧霾不是可吸入顆粒物
※在德國30歲單身要罰掃街、交39.6%工資稅?單身狗沒那麼慘
TAG:騰訊較真 |
※彭于晏:謠言止於智者,靠臉止於拚命
※秦趙長平之戰——謠言止於智者
※彭于晏出軌金融大佬?官方闢謠:謠言止於智者
※啥?彭于晏出櫃了?工作室已經闢謠:謠言止於智者
※謠言止於智者!這5大健康謠言,你還在傳嗎?
※河北華夏否認報價范佩西:望謠言止於智者
※姚晨呼籲中國接收難民?今天發布聲明:謠言止於智者!
※彭于晏出櫃?工作室回應:純屬捏造,謠言止於智者
※別逗了,真正的崖柏你捨得當柴燒?——謠言止於智者
※謠言止於智者,但是智障很多
※網傳彭于晏出櫃,工作室發聲:純屬捏造,謠言止於智者
※你真的會聊天嗎?謠言止於智者,聊天止於呵呵!
※印撤軍4大謠言!謠言不一定止於智者,但一定始於智障!
※賈躍亭妻子甘薇發微博:謠言止於智者 我們全家老小都在北京
※謠言止於智者,聊聊地震謠傳二三事
※周傑再度發文:澄清與陳道明不合謠言,再嗆林心如!
※姚明回應吸毒被抓:謠言止於智者,讓家人擔心,我非常困擾
※明星生活-楊紫當場怒斥謠言「中標懷孕」之始作俑者,網友:林心如高興壞了
※王者榮耀問答:王者榮耀有哪些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