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家的小朋友開始讀經了嗎?

你家的小朋友開始讀經了嗎?

兒童讀經勢在必行

關於這點,許多教育學家有些分歧和辯論:一部分人認為,兒童缺乏古代經典的教育,實屬不智之舉,所以應該大力倡導復興古文化;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古文化固然有一些行孝行善的傳統美德,但也有很多糟粕性,對現代教育來說是不科學的。古人有古人的行為規範,今人有今人的言行準則,我們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不能退回到古代閉塞、落後的狀態中去。

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從小接受人格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即使他再精通各種理論知識,若沒有賢善人格的話,長大後對別人,乃至對所有眾生,都沒有真實的利益。

父母想要關心孩子,方法尤為重要。很多人認為讓孩子考上大學,給他買房子、車子,留下豐厚的家產,為他們成家立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是為人父母的責任。當然,我們也不排斥這些,但最關鍵的是應該讓孩子接受愛心慈悲的教育,這比什麼財富都重要。倘若你給孩子留下很多錢,但他人格特別不好,再多的財產都將毀於一旦;如果你讓他從小接受佛法教育,在愛心和悲心的孕育中成長,那麼對他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會有無窮的利益。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從小接觸學習佛教。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學佛、讀經,我們自己帶也可以,不需要辦一個讀經班吧?」如果沒有參加集體學習,孩子對所學的印象不會太深。若能將少至三四個、多至十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看一些佛教卡通片和佛教電影,同時共同體驗佛教生活,他們的心靈才會慢慢得以轉變。

一個孩子人生中只有一次機會,假如沒有把握好、沒有被充分利用,他的思維模式定型後再想轉變過來就非常困難了。現代科學和佛教中都認為,一個人從1歲到13歲之間是吸納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外界的吸收能力相當強,所學的知識一生都不會忘。所以,家長務必要抓住這個時期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

與孩子共浴佛法

過幾年後,這些孩子將成為社會的頂樑柱。倘若他們從小具有慈悲的理念,那他們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的發心與那些長大後通過教育轉變過來的人們會截然不同。應該讓他們在佛教的氛圍中與其他孩子共同學佛,這樣對他們一生的影響會相當深刻。

有人可能會認為:小孩子的功課本來就多,老師安排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每天累得不得了,再讀這些經典會不會增加他的課業負擔呢?其實比較簡單,只是在暑假、寒假和雙休日期間,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讓他們體驗這樣的生活,應該是可以做到的,沒有任何困難。

有些父母覺得給孩子留財產,讓他們讀大學,對孩子非常好。然而,現在的大學課程不一定真對孩子心靈有利。盡量在教材中加一些古代經典、佛教理念,否則,如果孩子只懂科學文化知識,即使非常聰明、很有能力,但內心狡猾、心腸惡毒、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這種人長大之後,對自他不會有實在的利益。

所以,近年來很多學者、教授都提倡兒童讀經。記得有些教授將兒童讀經的教材劃分為四個級別:最高級的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第二級是《詩經》、《易經》、《老子》、《莊子》等;第三是唐詩、宋詞、元曲等古文;第四級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

與現代知識相比,古代經典雖然有點難懂,孩子們讀起來不易理解,但在接受熏陶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等他們長大以後,自然會或深或淺地領悟到其中真意,從而受用一生。讀誦古代傳統經典對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

《大學》有2000字左右,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國之道,孫中山對其評價極高,稱為「中國獨有之寶貝」。

《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是永恆不變之意。《中庸》就是永恆不變的和諧之道。通過學習這本書可令自己有能力協調平衡各方面關係。

《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不凡的智謀奇書。此書的智慧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就是運用《老子》的思想進行科學研究,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事實證明,熟讀《老子》、領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爾不凡。

《論語》約15000字,其中充滿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動地教我們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學生學習之後,整個身心有極大的變化。如《論語》第一篇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於根本,根本樹立了 「道」 就出現了。恭敬父母師長、愛護志同道合者,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們一生中若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定位,會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澆灌孩子佛法甘露

《兒童佛教課》,根據現代小學普及的課本內容再加上北傳、南傳、藏傳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識,編成了這套兒童學佛的教科書。該書所彙集的故事和道理,孩子們都可以接受,同時按照現代教育的方式,還穿插了很多生動的圖畫,以便於他們深入領會。這套教材使他們長大後起碼不會誹謗佛教,見父母學佛也不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封建迷信。

否則,現在有些孩子很危險。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供他讀大學,在他學了各種亂七八糟的知識回來後就開始批評、攻擊父母,令很多父母非常苦惱。如果從小給孩子打好佛教基礎,幼年時所受的教育和熏陶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以後即使他上了大學,對佛教的信心也不會退失。

作為家長,每個人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有智慧,但很多人卻不關心他的人格修養。現如今正在接受世間教育,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不屑一顧,我們這些不相干的人勸他不一定起作用,倘若利用好親緣關係進行溝通,他們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大家應全力以赴挽救身邊的孩子,不要讓他們的兒童時代白白虛耗。每個孩子都像是一棵小樹苗,未成形前可用各種方法令其改變,而一旦長成大樹,思維方式定型,想改變就來不及了。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孩子的小時候,哪怕給他看一個佛教動畫片、講一個佛教故事,對他內心的轉變也是有幫助的。

我們可以採取孩子喜歡的方式,讓他們接受佛教的內容,這樣對他們成長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對於孩子,應該讓他學一些容易接受的佛教內容,佛教的愛心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這種理念應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倡和推廣。在輪迴的長河中,孩子的精神園地極其貧瘠,我們應該給他澆灌佛法甘露,這對大乘佛子來講是有責任的。

即使他不願學習佛教,那也可以學習古典文化。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對西方外來文化全盤接收,卻將自己五千年的孔孟之道完全拋棄。而在1993年,世界各國的宗教學家、哲學家、教育學家聚會美國,發表了《走向全球倫理宣言》,一致推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名言,認為這是全人類都應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則。

讓孩子得到佛法加持

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於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諾貝爾獎得主都是大智慧者,對人類未來的判斷最具有發言權,也最具有科學性,他們對孔子思想尚且如此重視,我們就更不應該忽視了。

現在有些父母非常可憐,他們將所有的錢財和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可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生病不理不睬,究其原因就是從小沒有灌輸正確的教育。因此,孩子在沒長大成人之前,家長除了讓他們學習科學文化之外,還應該讓他們具備愛心這一翅膀,否則,他不可能在世間的天空中翱翔。

但願每個孩子得到佛教的加持、佛陀的加持,也希望父母對此引起關注。如今許多的國家越來越意識到佛教在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許多國家的學校紛紛開辦佛學課,尤其是兒童佛學教育,日益受到西方社會的普遍關注。

希望大家通過各種方式來挽救孩子,讓他們今後不要變成社會的唾棄者,即使對社會和家庭沒有特別大的貢獻,起碼也要做到不誹謗因果,不會聽到佛教故事就說是傳說或迷信。如果不承認有輪迴有前世今生和善惡因果,哪怕他擁有全天下的財富、人人羨慕的學歷也沒有任何價值。現在的孩子非常需要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具備這兩點,世間知識才能真正運用於生活當中。

與孩子共享學佛之樂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沒慈悲心,越來越不講因果了,天天瀏覽一些亂七八糟的網,迷戀打遊戲,長大後什麼取捨都不懂,因而,讓他們接受健康的教育迫在眉睫!

如果孩子沒有佛教基礎,怎麼有能力弘揚佛教?現在有些人讀完大學才學佛,雖然這樣也很好,可難免會有諸多懷疑。為什麼呢?因為他孩童時代沒有學過佛教知識,最基本的正見不具備,所以現在一下子轉不過來。包括有些出家人,已經剃除鬚髮、身披袈裟了,還在懷疑前世後世的存在,不相信做了壞事會有惡報。這些心態之所以屢見不鮮,完全源於孩童時代沒有正確的引導。

在藏地,很多小孩會喊「媽媽」的時候,就已經會念觀音心咒了,這種傳統至今仍然存在,也是源於孩童時代的耳濡目染。

因此,小時候的教育對一個人是至關重要的。哪怕是看個佛教卡通片、聽個故事,可能也會轉變孩子的一生,甚至成為生生世世快樂的開端。

其實,很多小孩並沒有那麼忙,只不過形形色色的文化令人眼花繚亂,他們的思想也隨之此起彼伏。所以,我們必須搶些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這是每個佛教徒都要去做的,否則孩子的未來確實令人堪憂。雖然做這些事情會很累,也要面臨層出不窮的壓力,但哪怕能給一個孩子種下善根,我們也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總之,無論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一定要有責任感,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孩子們的明天才有希望!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人生萬般苦 皆由執著來
什麼是四念處?怎麼修四念處?
獨家影評全球首檔明星體驗型紀實人文節目《心路》
素食者的心是「素的」,是慈悲的
生命的贏家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