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原來煮散劑古已有之

原來煮散劑古已有之

煮散劑「用量小,水溶快,葯盡其用,療效持久,降低醫療經費」並能「節約大量藥材,又不失湯劑的原貌

「煮散劑」應予恢復應用

病有初、中、末,劑有湯、丸、散。根據證候的分類,病種的不同、病程的衍變和煎煮條件的需要,就當前藥房的現實情況來看、可以做到劑型多樣化。

湯、丸、散、膏,內治外療,多種劑型,各顯優勢。不一定墨守成規地沿用大包湯劑。如此,醫家可以擇宜而從,挑選應用,是為醫患兩利之舉,可以嘗試。

比如由於歷史背景,沉沒已久的「煮散劑」,現稱散煎劑,應當恢復啟用。其法肇源於秦漢的「?咀」,宋元時期為極盛期,據統計《和劑局方》載方769首,散煎劑佔380首;許叔微的《普濟本事方》幾乎全部都是「粗末」煎汁服用。其優越性是藥物打成粗末後,顆粒之間與水的接觸面要擴大了許多倍,其有效成分,稍加燒煮,水溶殆盡。

少量的散煎劑,幾乎可以代替大劑飲片煮湯的功效。近賢蒲輔周先生,最善用此法,他說:「我用玉屏風散研粗末3~5錢(10-15g)煎服療效滿意,有一同志用此方使用大劑量之湯劑,腳病不適,改小劑量煮散獲效。」(《蒲輔周醫療經驗》)。

散煎劑的優點可以概括為:用量小,水溶快,葯盡其用,療效持久,降低醫療經費,有利於緩解當前看病貴的問題,並節約大量藥材,又不失湯劑的原貌,尤其對病情頑綿,療程較長的慢性病,更為適宜。

古法鉤沉,應予復興。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臨證碎金錄》,張瓊林、張善堂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輯/半夏。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一個需要限號的「青年名中醫」
愛笑的小中醫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哦
「十問歌」在手,你的問診恐怕也難全面
中醫承載了多少誤解?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