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三元里大捷」真相:殺死英軍個位數,搜出「漢奸」千餘人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三元里大捷」真相:殺死英軍個位數,搜出「漢奸」千餘人

原標題: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三元里大捷」真相:殺死英軍個位數,搜出「漢奸」千餘人



三元里,廣州城北一個小地方,估計是中國近代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村子。因為歷史教科書向一代代人講述三元里民眾抗英事件,我們都會條件反射地將它與「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第一次勝利」划上等號。

愛國主義的宣傳和教育是必須的。前提是,這種宣傳和教育必須基於史實基礎。如果事實本身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完美,光憑感情的孱入與拔高固然可以賦予其煽動性,但是,這已經失去了歷史最基本的求真功能,跟神話沒什麼區別。


最愛君因此覺得,有必要重新講述一下歷史上真實的「三元里大捷」



▲鴉片戰爭

1


1841年5月,廣州城外。英國的艦隊停泊在水面,等待清朝在和戰之間作出最後的選擇。


這是鴉片戰爭的第二個年頭。道光皇帝是個典型的選擇綜合症患者,時而主戰,時而主和。他對英軍的實力全然沒有概念,每一次戰與和的最高指令,都要基於一線官員或真或假的戰報,綜合研判後下達。


主和的琦善此時已被撤換,廣州來了主戰的奕山。奕山調兵遣將,將廣州城的守備軍力(包括鄉勇)充實到了8萬人。他在等待一次輝煌的勝利。


21日晚間,奕山密令炮船偷襲英軍艦隊。此後幾天,清軍的水上力量遭到了英軍的狂毆痛扁。

這場水戰之後,中英雙方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廣州方面認為,夷人水上功夫了得,但如果登陸,在岸上打一仗,清軍是有實力教訓他們的;英國人也認為,光靠水上的勝利是不夠的,是時候登陸廣州城了。


於是,新到任英軍司令卧烏古的一支部隊在廣州城北邊登陸,結果,如入無人之境,很快佔領了城北門外高地上的五座要塞。廣州城,頃刻間暴露在這群印度及英國士兵的射程之內。


27日早晨,正要下令攻打廣州城門之時,卧烏古接到了英軍全權代表義律的信。信中說,廣州知府余保純已同意支付600萬元贖城費,並保證奕山及調入廣州的軍隊六天內撤離。作為回報,義律答應不破壞廣州城,卧烏古應停止進攻。


卧烏古的五千人部隊原計劃登陸後一兩天內即可攻佔廣州。但義律和余保純進行的停戰談判,令這支部隊無所事事地駐守在了城北高地。


19世紀的殖民戰爭實行「以戰養戰」的後勤政策。吃喝拉撒,成了問題。

28日,部分英軍不受控制,開始下山侵佔北郊最好的民房,搶劫村民的糧食牲口,挖掘奇異的墓葬,甚至發展到姦淫當地婦女。


歷史教科書上引以為傲的三元里民眾抗英事件,就是發生在這一背景之下。廣州城被保全下來的同時,三元里一帶的村莊遭到了侵擾。


激烈的情緒迅速擴散,整個三元里很快躁動起來。


2

革命史學家認為,三元里事件起因於三元里民眾愛國情緒的高漲以及對侵略者的憎恨和反抗。


典型代表是老一輩史學家陳錫祺教授,他在相關論文中指出:「廣東人民激於愛國熱情和對侵略者的憎恨,勇敢無畏地走上鬥爭的最前線,高舉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大旗,沉重地打擊了野蠻、兇殘和貪婪的侵略者。」


類似的經典表述很多,成為教科書講述三元里事件的史學支撐。問題是,三元里民眾受得起這頂大帽子嗎?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辨析兩個關鍵點:第一,廣東人民(包括三元里民眾)憎恨侵略者嗎?為什麼憎恨他們?是不是因為愛國熱情?第二,三元里事件是否沉重打擊了侵略者?到底打贏了沒有?如果贏了,贏了多少?


先說第一關鍵點。


可以肯定地說,當時,中國人還沒有民族國家的觀念,盛行的是忠義觀和夷夏之防。


忠義觀,即對皇帝的效忠,只有受過傳統教育,以及藉此走上仕途的讀書人才有這種觀念。普羅大眾,尤其是擅長外貿的沿海民眾,對遠在帝都的皇權,及其所代表的帝國,並無多大的認同度。


夷夏之防的觀念則更有意思。對民眾來說,英國人當然是「夷」,但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滿洲人,長期以來在漢人的心目中也是「夷」,不能代表正統。都是「夷」,效忠哪個都不算效忠。


總之,愛國的觀念,是後來的史學家強行安裝在三元里民眾腦袋裡的。


真實的歷史是,鴉片戰爭期間,包括三元里在內的廣州大批民眾自動充當了英國軍隊後援,或背送彈藥,或刺探情報,或引路參與作戰等。根據清朝的官方資料,僅三元里一地,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就有1200名援英者被搜出。這個龐大的群體在當時被稱為「漢奸」。


林則徐在各種場合痛罵漢奸,說這些漢奸有的穿著官兵的衣服,有的穿著洋人的衣服,既為英軍作帶路黨,還幫助英軍打清軍。


1841年2月,琦善在連吃敗仗的情況下,上書道光皇帝哭訴,廣東已不堪作戰,原因就在於民眾除了做漢奸之外,還都被英軍的小恩小惠誘惑收買,以助敵勢。


你們看,不管是滿族官員還是漢人官員,都使用了「漢奸」這個詞。說「漢奸」,而不說「清奸」什麼的,強調的是漢人中的姦細,而不是大清帝國的姦細,很明顯帶有種族區隔意識。這反過來也說明了,滿清政權對一般漢人的敵視,以及一般漢人對滿清政權的漠視。


插句題外話:由於滿漢的區隔一直未能完全消弭,幾十年後,當章炳麟、孫中山以漢族主義相號召,很快就將社會的反滿情緒調動起來,三下五除二,瞬間把滿清政權顛覆掉了。


鴉片戰爭時期,民眾不受雇於清廷,沒有理由為清廷賣力。在他們眼中,沒有忠義,只有利益。誰給錢,誰對咱們好,就給誰幹活。


與清廷對民眾的漠視/敵視相比,英軍在發動鴉片戰爭之前,已經做了相對充分的情報工作,知道中國東南沿海的民眾愛做貿易,不愛韃靼統治者。所以,要求在戰爭中「盡量少與人民作對」。


義律用中文四處張貼布告,強調英軍的作戰對象是中國的朝廷,不是中國的民眾。這些布告還暗示,滿清調入廣東的軍隊才是民眾的禍害,想想你們經受的搶劫和掠奪,是不是這樣?他試圖讓廣州人相信,英國人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保護者」。


果然,廣州的民眾都是很現實的。在兩軍對戰的時候,他們隔河觀看,態度中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為何放棄日本戰爭賠款?我們一個錢也不要!
斧聲燭影:趙匡胤真是被砍死的嗎?
帝國首富盛宣懷:李鴻章政治打手、「官倒」祖師爺是如何煉成的?
大明第一浪子唐伯虎:風流,是苦難的表象
帝國巨貪和珅: 嘉慶為何隱忍三年才幹掉他?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