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民族是真夠倒霉,最近又被隊友賣了!千年「建國夢」過眼雲煙

這個民族是真夠倒霉,最近又被隊友賣了!千年「建國夢」過眼雲煙

本文首發新華社瞭望智庫

2017年9月26日,備受矚目的伊拉克庫爾德人獨立公投結果公布。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公投:據報道,支持獨立建國的選民高達92.73%。

伊拉克庫區一時歡呼雀躍,慶祝這次偉大的「勝利」。

然而,時間過去近兩個月後……

就在昨天,伊拉克最高法院裁定庫爾德公投違反憲法。

而此前伊拉克中央政府已經直接發兵庫區,加上鄰國的敵視、大國的反對,甚至聯合國也站出來敦促庫區尊重伊拉克憲法維護統一,這讓他們面臨四面楚歌的窘境。

庫區自己也從信心滿滿,很快滑落谷底,他們表示願意「凍結公投結果」,重啟與中央政府的對話。

組織發起公投的伊拉克庫區領導人巴爾扎尼更是在11月1日黯然辭職。

從一切的跡象來看,庫爾德人建國的嘗試又一次失敗了。

為什麼要說「又」呢?

原來,今日的劇情,對庫爾德人來說,實在太熟悉了。

他們的「建國夢」已蔓延千年,每次嘗試都得到「強大盟友」的幫助乃至承諾,卻屢次被「隊友」在關鍵時刻出賣。

奴隸翻身推倒霸主

對於庫爾德人的起源,學術界始終存在一定爭議,主流意見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前後,現在伊朗高原北部居住的米底人游牧部落。

米底人逐漸興起之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新貴——亞述帝國正如日中天。為了生存,米底人部落不得不屈身成為亞述的附屬。

然而,米底人似乎先天就富有能征善戰的基因。在亞述人征服巴比倫、埃及、以色列、敘利亞等地區的戰爭中,他們都充當急先鋒,彷彿一把利刃,使敵人聞風喪膽。

石刻上的米底人形象

附庸者如此尚武,令處在統治地位的亞述人很不放心,他們一直對米底人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原則,並未給予其對等的尊重。

在亞述人眼裡,米底人不過是能打仗的奴才罷了。

因此,亞述帝國非但不犒賞戰功累累的米底人、從未對其減輕賦稅,還強制他們承擔比其他被征服地區更重的兵役。

在沉重的壓迫之下,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米底人部落逐漸開始「抱團取暖」,最終形成了一個新的地區國家——「米底王國」,第一任國王叫迪奧塞斯。

在迪奧塞斯的帶領下,米底人開始對亞述人說「不」:他們拒絕上交各種苛捐雜稅,也不再選派青壯年去亞述軍中充當敢死隊。

對於米底人的「背叛」,亞述勃然大怒,多次派大軍進行剿殺。

當時,亞述人有著先進完備的軍事制度,而且,已經使上了鐵質兵器。

但是,在「米底人永不為奴」的民族吶喊聲中,「戰鬥民族」爆發出毀天滅地的戰鬥力!

他們不要命地向亞述人發起死亡衝鋒,最終贏得了「相對獨立」:名義上,米底王國依舊屬於亞述帝國;實際上,米底人不再是「奴才」,而是與亞述結成某種程度上的軍事同盟。

公元前626年,亞述帝國的巴比倫尼亞省駐軍宣布獨立,成立新巴比倫王國,拉開了亞述帝國內戰的序幕。

於是,當時的米底國王基亞克薩雷斯果斷地接過了新巴比倫王國伸來的橄欖枝,對亞述帝國西北邊境施壓。

公元前612年,新米聯軍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叱吒風雲的一方霸主,就這樣被自己奴役過的部落滅掉了。

米底王國由此走向鼎盛,成為跟埃及、新巴比倫三足鼎立的霸主級國家

信錯「兄弟」亡了國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米底王國跟亞述帝國一樣是靠「刀片子」立國,打江山在行,坐江山這事有點玩不轉,因此,很快也走上了亞述的老路。

米底人恃強凌弱,開始狠狠剝削那些附屬部落和國家,統治範圍內哀鴻遍野,在基亞克薩雷斯的兒子阿斯提阿格斯統治時期,民怨沸騰到了極點。

當時,波斯還只是米底人的「小兄弟」,完全無法與其抗衡。

操持同樣的語言,遵循相近的習俗,米底人對與其「同文同種」的波斯人有著特殊同胞情誼。阿斯提阿格斯還將女兒下嫁給了波斯貴族,希望兩族能夠共享繁榮。

沒想到這一派和諧景象竟為米底人日後災難埋下伏筆。

公元前590年,居魯士誕生;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領袖。這位流淌著兩族血液的君主,似乎天生就是米底和波斯的和平使者。

然而,真相正好相反,居魯士的上位帶來了一系列的血腥殺戮。

居魯士

實際上,米底人對雙方「親如一家」的判斷只是一廂情願,波斯人早就對其懷有恨意。因具有米底人血統,居魯士在繼任波斯領袖後,其統治權的「合法性」飽受「純種」波斯人的質疑。波斯各部落暗流涌動,推翻他的呼聲此起彼伏。

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他不得不跟米底人徹底劃清界限,且要故意表現出米底人更加激烈的仇恨。只有這樣,他才能打消普通波斯人的顧慮,推翻「他是米底人內應」的流言。

此時,常年累月地應付各地起義,戰事連連不利,米底人已經陷入疲敝之態。

公元前553年,米底人開始質疑他們的國王。

居魯士見狀,立馬瞅準時機,發揮血統優勢——之前堅決與米底人劃清界限的他,憑藉母親米底公主的身份,拉攏部分米底貴族。很快,居魯士在米底所掌握的軍力,足夠媲美自己的外公,米底內戰正式在祖孫兩人之間拉開序幕。

經過3年的戰爭,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回到了母親從小生活的地方米底都城埃克巴坦那,以一個「征服者」的姿態,在米底王國的廢墟上宣布建立波斯帝國。

亡國後,很大一部分米底人開始自稱是波斯人。但也有些「老頑固」不願屈服於曾經的「奴才」,堅稱自己是「米底人」,學界認為,他們漸漸演變成今天的庫爾德人。

最早的庫爾德人對波斯人很意見:自己對波斯人如弟弟一般,弟弟卻滅了哥哥!更可恨的是,劊子手來自米底王室——作為老國王親外孫的居魯士絕對是天字第一號「米奸」。

為避免重蹈亞述帝國的覆轍,波斯帝國從建國開始,就將庫爾德人定為「危險目標」,對其大施壓迫和限制政策。

於是,作為波斯境內最有戰鬥力的民族之一,庫爾德人長期「龜縮」在被稱為「庫爾德斯坦」(今土耳其東南部、敘利亞東北部、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部)的山區。

波斯帝國衰落之時,庫爾德人連分一杯羹的實力也沒有,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輪番坐莊,再也沒能在此形成強大的勢力。

輕信「隊友」屢屢被出賣

15世紀中葉,蒙古帝國在中西亞的勢力相繼被波斯人和突厥人推翻。此後,各方經過百餘年的殊死角逐,最終形成了兩個主要的伊斯蘭帝國——波斯薩非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波斯主要信什葉派,而奧斯曼推崇遜尼派,雙方從立國開始就水火不容。

庫爾德斯坦地區歸波斯薩非王朝控制,而庫爾德人主要信仰遜尼派,這讓他們顯得非常不合群,當權的波斯什葉派貴族以各種理由對其施加剝削。

16世紀中期,薩非戰爭爆發。當奧斯曼軍隊殺向波斯薩非王朝之時,庫爾德人似乎看到了「救星」。因此,大部分庫爾德人懷著「喜迎王師」的激動之情,積極幫助奧斯曼軍隊打擊波斯軍隊。

奧斯曼國王瞅准了庫爾德人急於擺脫波斯的心理,許諾戰後庫爾德人可以在當地建立自主國家,對其百般拉攏。

然而,滿心期待的庫爾德人再一次失望了。

1639年,奧斯曼土耳其跟波斯薩非王朝和解,確立各自邊境,庫爾德斯坦被分成兩塊、割給兩國。奧斯曼人立馬翻臉不認賬,並且,對划到自己「碗里」那部分庫爾德斯坦進行了「野蠻」的兼并。

即便傷痕纍纍,庫爾德人建立本民族國家的願望從未熄滅。

20世紀初,「機會」又來了。

1914年7月28日,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加入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跟英法牽頭的協約國死磕。為了牽制奧斯曼土耳其軍力、為歐洲前線減壓,協約國開始致力於激化其民族矛盾,希望將其拖入內亂。

滿懷「建國心」的庫爾德人無疑是最合適的對象之一。因此,協約國許諾戰後讓庫爾德人在居住地建國,「慫恿」他們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後面搞游擊。

1918年,同盟國戰敗。1920年,懲戒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色佛爾條約》簽訂,協議國在紙上兌現了對庫爾德人的諾言:只要公投結果是絕大部分支持脫離奧斯曼土耳其,就可以獨立建國,並受到戰後秩序的保障(所謂「戰後秩序」本身就不穩定,《色佛爾條約》也並未得到執行。)。

然而,由於要割讓的土地過多、賠款數額太高,土耳其人沸騰了,認為歐洲人是想「趁自己病,要自己命」,對此發起堅決抵制,並在首都安卡拉推舉穆斯塔法·凱末爾為領袖,組建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要跟歐洲戰勝國重新談。

為了把主動權拿回自己手中,該議會強調這是「民族存亡之戰」,命令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駐軍戰鬥到底。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

如此,一戰的炮火聲還未遠去,地中海地區戰火再起。

這對於在戰爭中損失慘重的法國人來說絕對是個大麻煩:它擔心土耳其這麼一鬧,德國趁機打自己。畢竟德國人不是被擊潰,而是有序認輸,還有百萬大軍隨時能武裝起來。

於是,法國開始積極撮合跟奧斯曼土耳其好好談,在1923年7月24日,雙方重新協調出了一份《洛桑條約》,該條約將奧斯曼土耳其割讓土地量以及賠款都降到了最低,也不再支持庫爾德人獨立。

就這樣,歐洲的妥協使庫爾德人再次喪失了獨立建國的機會。

被利用、輕信廉價承諾、再遭背棄,被「隊友」玩弄的劇情在庫爾德人身上一再上演。

再次遇上不靠譜的「隊友」

1923年的《洛桑條約》雖然保障了土耳其的統一,但奧斯曼土耳其這個曾經地跨三洲的大帝國,還是徹底失去了它在阿拉伯、北非的廣闊領土。

庫爾德斯坦地區在這次劃分中再次割裂,主要分布於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四國。

如今的庫爾德族,總人口已達3000萬,成為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的第四大民族,越發急迫地想要建立一個自己民族主導的國家。近年來,伊拉克、敘利亞紛紛陷入戰亂,中央政府幾乎失靈;庫爾德人在打擊「伊斯蘭國」的戰鬥中履立功勛,在世界視野中獲得了相當的「存在感」。

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庫爾德女兵

今年6月,伊拉克庫區政府宣布要在9月25日獨立公投。

庫區坐擁大量油田,僅基爾庫克一地就日產50萬桶原油,是伊拉克的重要「輸血管」,伊拉克中央政府絕不可能放任其獨立。

於是,公投前的9月18日,伊拉克最高法院已經做出警示:公投違憲,要求庫區停止定於25日舉行的獨立公投。

而幾個鄰國的意見也不比伊拉克更小。

傳統的庫爾德斯坦分屬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四國,一旦伊拉克庫區獨立,很可能掀起其他三國庫區從所在國分離出去的浪潮。敘利亞、伊朗、土耳其定會全力阻擋這種趨勢。

這幾個國家,有什葉派政權、有遜尼派政權,有的是北約成員、有的是西方公敵,兩伊還干過仗......但是,在反對庫爾德人獨立這件事上,這些冤家居然達成了空前的默契!

但是,伊拉克庫區政府依舊如期強推「獨立公投」,次日公布的結果顯示:獨立建國意向「大獲全勝」。

庫爾德人這次大張旗鼓,信心從哪來呢?

原來,他們以為自己靠上了美國這棵大樹。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伊拉克是美國直接打擊力度最大的中東國家。反覆衝擊之下,伊拉克中央政權愈加虛弱。可以說,美國人給了讓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難得的機遇。伊拉克庫區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槍杆子」、「筆杆子」、「錢袋子」,甚至還擁有一定的外交權——除了還沒有「名分」之外,早已自成一國。

公投前夕,雖然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支持本次伊拉克庫區的獨立公投,但是,庫爾德人「感謝美國」的標語仍然隨處可見。

伊拉克庫區青年手持「感謝你,美國」

但是,美國「幫助」庫爾德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有利用價值,能夠成為自己爭奪中東利益的一顆「棋子」。

換言之,庫爾德人最有價值的資本莫過於「美國需要我們」,然而是否真的「需要」,取決於美國。

而現在看來,押寶美國「隊友」,庫爾德人又一次打錯了算盤,「棄子」的命運恐怕會再次降臨在他們的身上。

伊拉克庫區民眾同時手舉自治區旗幟與以色列國旗

註:本是伊斯蘭世界最大仇敵的以色列,因其作為這次公投中支持伊拉克庫區的幾乎唯一主要國家,以及同為地區「棄兒」的同病相憐,被庫爾德人認作「救星」。

庫爾德人這次謀求建國的努力很可能再次走向失敗,但這裡的問題卻遠不是如此簡單。就在本月,庫爾德人慘遭「包圍」之際,原本默不表態的俄羅斯卻突然表示與庫區政府達成擴大油氣開發協議。大國仍在此不時閃現它們的身影。

庫爾德人漫長的「建國」歷程,如今已經淪為大國的角力場,這裡的水仍然很深……

更多精彩:1944年南斯拉夫為報答蘇聯,授予2千餘名蘇聯紅軍大獎章

別人說他王位沒效,這個國王瘋狂進攻鄰國,臨終前1天都在湊軍費

配圖來源網路,沒發現版權申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1944年南斯拉夫為報答蘇聯,授予2千餘名蘇聯紅軍大獎章
法國跟中國在這事上很像,我們抗日14年,法國抗英100年
法國跟中國在這事上很像:我們抗日14年、法國抗英100年
別人說他王位沒效,這個國王瘋狂進攻鄰國,臨終前1天都在湊軍費
蘇聯為從德國手中奪下該國,搬出3萬大炮、240萬士兵衝鋒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