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中醫是什麼體驗
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秦建就這樣與傳統中醫學結緣了。
本科畢業後,秦建自開診所,在此期間讀了碩士和博士。博士畢業後被錄用於知名三甲醫院,因不願拘泥於體制醫療的刻板環境,毅然放棄當時就非常難得的編製而辭職。在君和堂,秦建是最年輕的專家,很多外地患者專程來找他治療,也常有國外的病人,將病情和檢查結果發給他看,尋求他的治療建議。
沒有時間旅遊、下棋,沒有時間陪伴家人,這是秦建在醫生崗位的特殊性。但在患者當中,他是妙手回春的代名詞,廣受讚譽。
秦建對待病人,非常重視問診。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了解病情的來龍去脈,然後才施以救治。秦建認為:「西醫是從實驗室走向臨床,但中醫則完全相反,是由豐富的臨床總結歸納,而後形成理論。」
秦建在言談間始終流露著對現代中醫處境的擔憂,再過十幾年,老一輩的中醫人逐漸老去,精力不濟,新生代的中醫非但沒有成長起來,反而有衰退的可能,那麼中醫的未來將怎麼繼承?對於這個問題,秦建也無可奈何,中醫要依據自身的特點發展,從中醫臨床中汲取營養生長,但現行的制度,從醫學院的招生、教育,到中醫院的體制,大多與中醫之道背道而馳了。
不能空談理論
進入南京中醫藥大學讀書,是因為父親覺得畢業後當醫生是個鐵飯碗。秦建在高中學的是理科,第一堂課是中醫基礎學,陰陽學說,聽得雲里霧裡,不知所云。他自稱考試成績不突出,因為平時不經常去上課,不拘泥於理論學習。讀博士的三年時間裡,他幾乎沒去上過課,以至於考試的時候老師說不認識這個人,不讓他進去。
但秦建臨床成績出眾,畢業前穴位抽檢,100個穴位,一米八的銅人,水銀密封,秦建竟然扎中99個,而之前全校的歷史最高紀錄是89個。
秦建認為,中醫不能空談理論,而要在臨床實踐中總結。這是他在日後行醫的生涯中,反覆驗證的觀點。他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在朱丹溪的著作里,有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的病,寫著「不值施醫」,被當作不治之症。
「因為疾病譜和藥物的藥性都在變化。」秦建說,「病人的體征也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中醫的理論,有特殊的臨床經驗條件,也有著作者對於疾病的獨特見解,不能簡單地套用。秦建在談到自己的著作時也強調,這是他自己的經驗,別人按照書中的方法,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辨證施治
開診所對於一個剛畢業的醫學生而言,是比較冒進的,一般人都會選擇先在公立醫院積累一些經驗。儘管一開始病人對於年輕醫生抱有懷疑,秦建還是憑藉出色的醫術贏得了認同,診所的口碑也越來越好。正是在開診所期間,秦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並且因為沒有在大醫院的種種約束,他逐漸形成了獨立的判斷和靈活變通的治療風格。
幾年前,秦建的爺爺患了重病,醫院宣布放棄治療。在家看護期間,秦建查閱了大量資料,「我學的是中醫,整天研究西醫,那段時間真是筋疲力盡。」
經過查證,秦建覺得有一種葯可能有效,但這種葯只能憑檢驗報告在醫院開。他通過上海的同行私下買到一些給爺爺試吃,過了一段時間,爺爺的病情逐漸好轉,現在除了不能劇烈運動外,跟正常人一樣。
在秦建看來,最好的醫生,在了解癥狀之後能快速判斷病因,並找出與之相適應的最佳治療方案。秦建始終致力於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為此,他經常去拜訪有名望的醫生,甚至民間的老中醫,學習他們對於疾病的判斷和理解。
「有些人沒有醫師資格證,但他們知道什麼病用哪種方案治療。」秦建說,「你至少要有自己對疾病的理解。」
有很多患者因為性功能的異常,在其他醫院診斷為男科疾病,久治不愈。秦建經過詳細問診、檢查之後,確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併發症,施以針灸,患者很快就康復了。他們調侃地說秦醫生不是骨科大夫,是男科大夫。
因為不迷信書本,不盲從別人的觀點,秦建在行醫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特有的風格,治療手法不拘一格,常常有別出心裁之舉,收到出乎意料的奇效。臨床的經驗是秦建最看重的,對於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病症,應當採取不同的治療。
中醫是精英教育
談及中醫,人們都會想到我國古代的神醫華佗、張仲景、朱丹溪,以及上古時期的扁鵲,和他們神乎其技、起死回生的高超技藝。然而經過幾千年至今,中醫漸漸式微,人們對於中醫的信心也大不如前,難道是中醫的精髓在失傳,中醫在退步嗎?
對此秦建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古代由於交通、信息交流的閉塞,治療條件有限,而現在的醫學交流和醫療檢查條件與當時相比判若雲泥,就中醫水平而言,肯定比那時高出很多。問題在於現在的中藥品質良莠不齊,有效成分含量太低,又沒有經過按時採收和嚴格炮製,療效自然不如人意。
「還有的醫生張口就說:給你開點中藥吧。」秦建說,「反正又吃不壞,這是在賣葯,不是在治病。這樣下去,病人怎麼能相信醫生呢?」
醫患關係的話題讓秦建有些無奈,他說:「這是國家醫改的問題,醫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秦建在三甲醫院的時候,每天看幾十個上百個病人,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經常吃飯都不能保證,分配給每個病人的時間自然少得可憐,仔細問診就更不可能了。
在君和堂,秦建可以花二十分鐘甚至半小時接診一個病人,徹底了解癥狀和病因,然後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問診也是跟病人溝通的過程,在溝通中與病人建立信任,對治療也會有積極的作用。
秦建反覆強調,老中醫不是按照年齡評定的,而是根據醫術和醫德,中醫只能在臨床問診和治療中取得進益。
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並未成為好的中醫,與醫學院的招生和教育不無干係,醫學院的導師帶的學生太多,精力不夠;現今學生自身的素質也參差不齊。有的博士畢業,沒有任何針灸和推拿的經驗,只學過書本上的知識,秦建認為,這樣的博士是不合格的。
「中醫是精英教育,一定要有悟性。」秦建說,「中醫學院的招生應當是個性化的,而不是按分數一刀切。」
終日不得閑
秦建自嘲自己除了工作以外,就沒有生活了。工作忙的時候,早出晚歸,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見不到妻子和孩子的面。秦建的爸爸媽媽幫忙照顧孩子。因為陪孩子的時間太短,孩子對他感到陌生,有時候會有點怕他。
「我已經快一個星期沒有回家吃飯了。」秦建說,「我有很多同學星期一出門,星期天回家,所以夫妻關係不好,經常吵架。」在普通人看來,醫生是非常讓人羨慕的職業,收入高,又受人尊敬,但在這光鮮外表的背後,掩藏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辛勞和付出。
「如果一直這麼忙,用不了多少年,身體就垮了。」秦建說,「希望孩子將來不要跟我一樣當醫生,真的太累了。」
以前秦建喜歡下棋,喜歡旅遊,工作以後這些都成了奢望,只有在國慶、五一等節假日,才能和家人好好團聚,或者和朋友一起去玩。
秦建說起一位前輩老中醫,退休後的生活就是釣魚養花,每周用幾個半天時間,將患者約好進行治療。其他時間有人找他診療,他都說排滿了,而他所謂的忙,就是釣魚、喝茶、下棋、享受生活。秦建言語之間盡顯羨慕之情。
對話 :治病也可不循規蹈矩
記者:你在生活中有什麼愛好?
秦建:我特別喜歡下棋。當然現在沒有時間下,以前在省中醫院實習的時候,天天去朝天宮跟擺殘局的老人家下。
記者:你在工作中有沒有什麼習慣使您受益很大的?
秦建:我經常去拜訪一些民間的老中醫,從他們身上學了很多東西。
記者:你怎麼看待西醫?
秦建:西醫有西醫的專長。我有個同學在慕尼黑當地醫院觀摩手術(心臟搭橋),從術前準備直至結束二十分鐘,非常完美。他們一把開胸刀,百萬美金,將病人的身高、體重等參數輸入進去,自動切開,支架撐住。這在我們這裡是不可想像的。
記者:你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病例是什麼樣的?
秦建:印象深刻的太多了(笑)。我曾經看過一個八歲的小患者,四歲被診斷為抽動症,讀書學習的時候經常發作,每年打針要花幾萬塊錢。家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找我。
我問他喜歡讀書還是喜歡玩遊戲,他說喜歡玩遊戲,我又問他害怕什麼,他說害怕爸爸,因為爸爸會訓斥他。我就把他爸爸叫進來,當著小孩的面給他一根針灸針,告訴他以後如果孩子再犯病就用針扎他,一直扎到不抽動為止。
以後那個小孩再沒有發病。這個是恐嚇療法。我其實告訴家長把針藏起來,根本不用扎,他也從來沒扎過。這個病例談不上印象深刻,不過比較特殊,特殊病症無需按常規套路。
記者:現在政府在推行疾病分級診療體系,你覺得這對解決現在看病難的問題有什麼作用?
秦建:大病小病的分診是很難的,普通人沒有辦法區分自己是大病還是小病,所以一有病就去三甲醫院,去掛專家門診。
國外的做法是由家庭醫生,就是全科醫生診斷、提供就醫處方,然後去相應的專科治療。我們要發揮全科醫生的作用,分診體系才能建立。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公眾號「誠品」,編輯/半夏。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新華社:美國阿片類止痛藥泛濫,針灸迎來發展時機
※為什麼近幾十年西醫發展迅猛,而中醫卻發展遲緩?
※改「考試」為「考核」,中醫確有專長人員考核新規將發布
※遇到中醫黑不知道該怎麼辦?看看他怎麼說!
※原來煮散劑古已有之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