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江流域民間文獻收集和整理的意義

西江流域民間文獻收集和整理的意義

原標題:西江流域民間文獻收集和整理的意義


西江是華南地區最長的河流,為中國第三大河流,也是珠江水系中流量最多、運量最大的河流,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發源於雲南,流經廣西,在廣東三水與北江交匯。百色、南寧、貴港、桂平、梧州、肇慶、佛山、廣州等沿河城市,均是歷史悠久、食貨充盈、文教昌盛的州縣,留下了豐富多樣的民間文獻,現查明的主要有碑刻、契約、民歌唱本、木魚書、牛哥戲、宗教經文、方誌、族譜、蒙學讀物、醫藥書、小說、賬本、票據、信札等。目前這些文獻散落在古村落、地方圩鎮、各類行商坐賈、古舊書市場、民間收藏家,以及西江流域沿途重要的市、縣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之中。民間文獻是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文史研究中長久不衰。因此,全面收集和整理這批地方文獻,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第一,補充方誌、政書及文人筆記等文獻之不足。對西江流域民間文獻的全面收集和整理,能補充和豐富嶺南地區大型叢書,如《廣州大典》《廣東文獻集成》《桂學文庫》《雜字類函》等地方文獻編纂之不足。以西江流域雜字文獻為例,目前《廣州大典》《廣東文獻集成》對西江流域雜字文獻雖有收錄,但對其性質界定不清,或置雜字於雜書類、或側之於子部類、或列入經部小學類,而且收集數量少,甚至不收錄。目前西江流域民間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搜集嶺南雜字文獻四十餘冊。除雜字等蒙學讀物外,西江流域民間還發現大量的木魚書、醫藥書、族譜、宗教經文等文獻,當前大型類書多未收錄。所以,如何全面收集和整理這類地方民間文獻,並按專類彙編,是當前西江流域地方文獻整理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2


第二,民間文獻是傳統文化的記憶庫。當前對地方民間文獻進行搶救、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不僅是因為它們具有比較高的文物價值,更重要的原因是民間文獻所記載的內容是地方傳統文化的記憶庫,如《捷經·家務章》:


讀書求名,尋師訪友,僱工務農,舂米釀酒,餵豬養蠶,牧牛蓄狗,勤儉持家,義方教子,學藝做工。貿易生理,設神祭廟,逐疫迎祥,逢年祝壽,問疾弔喪,朝墳掃墓,春禴秋嘗,彌月周歲,嫁女娶親,擣粑包粽,支客待賓,修房起屋,整庫葺倉,做欄打灶,種碓安床,牮正崩塌,檢點門牆,塞堰修圳,砌墈築堤,疏通溝洫,整理壕基,墾田作壩,漚糞填泥,開窯取礦,起塔挑磚,思柴買嶺,種菜圍園,撒秧辨谷,挖芋種棉,薅田看水,割茅燒灰,下麥點荳,納糧當差,早起晚睡,關鎖門房,搬柴挑水,掃地焚香,鋤地鏟草,養蠶種桑,紡花織布,理線績麻,放賬討債,買賣借賒,紛紛家務,隨便說些。

這一段文字立體式地展示了傳統社會農村生活的全貌,不僅描寫了農村生活的衣食住行,還詳述了婚嫁喪葬、逐疫迎祥等民俗內容。


3


第三,區域史研究的新材料。區域史為當前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熱門方向,強調「眼光向下」,關注基層,注重田野。民間文獻的基層性是理論探討和理論創新的一個重要前提。我們以西江流域民間文獻的收集和整理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地方歷史文化,服務於區域文化研究,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歷史依據。例如宋元時期梧州藤縣中和窯發展興盛,生產瓷器遠銷海外,是嶺南地區「海上絲綢之路」的先遣隊。可這樣一個嶺南地區有影響的陶瓷生產基地,明清以後卻莫名其妙地中斷了,甚至可供稽查的方誌史料都未見隻字片語,然而在搜集到的桂林清乾隆年間的蒙學讀物中,卻意外地記載了梧州的陶瓷信息:


瓷器名稱不易知,但隨時俗換為宜,茶杯飯碗酒杯異,七寸碟盤三寸歧,磬口大聲畫玉龍,展邊湯飯折腰隆,紅花自與花別,細料寧雲粗料同,玻璃玩器琉璃盞,更有洋瓷五色滿,糙碗蒸盤沙碟粗,看來不若梧州碗,諸般鬼崽亦多情。筆架筆筒與凈鉼,冰盤乳缽煖鍋灶,腰鼓燒磚屋瓦新,水油茶酒四般壺,油盒調羹印盒殊。


從上述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時期廣西瓷器行業以下幾方面的信息:乾隆年間廣西地區瓷器行業已經比較發達;洋瓷、洋貨至少從乾隆時期就已經大量傾銷中國,中國老百姓對洋瓷的態度是「諸般鬼崽亦多情」,並認定「不若梧州碗」。

4


第四,豐富文獻學理論建設。集中收集、整理和研究西江流域傳統社會的民間文獻,能豐富文獻學理論建設。首先表現在探索民間文獻新的分類方法上。傳統經史子集式的文獻四分法不能將地方民間文獻進行周遍分類,西江流域民間文獻有十多種,如何將這十多種文獻進行分類的同時,揭示這類文獻的性質,非常值得深入探討。西江流域民間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試圖將西江流域民間文獻以事用(碑刻、契約、蒙學讀物、宗教經文、賬本、票據、信札)、娛樂(民歌唱本、木魚書、牛哥戲、小說)、養生(醫藥書、性理書)、說史(地方志、族譜)新四分法進行周遍性的分類。其次是揭示地方民間文獻的典型性特徵。西江流域地方文獻方言俗字繁多,契約文書中方言詞如「糞腳錢」、「乃埋」等方俗語詞俯拾皆是,尤其是契約文書中豐富多樣的簽字畫押方式(中+心、福+心、正+心、平+心、公+心、好+心、同+心、共+心等十多種),極具西江流域民間文獻特色,這種任意塗抹的畫押對研究漢字構造具有啟發意義。再次,能進一步探討民間文獻的形式特徵。西江流域地方文獻十多種,雖然表現形式多樣,但多以韻語形式行文,如蒙學讀物有新三字經、四字經、五字經;宗教經文有四言、五言、七言;說唱文獻木魚書一般七言押韻;牛哥戲唱詞多為五言、七言。甚至小說、醫藥書、契約文書等都以押韻行文。上述民間文獻內部不僅形式相似,內容上也多汲取傳統的儒家文化思想,教化底層百姓,其內在系統性特徵非常明顯。


——本文編輯來自《西江流域民間文獻收集和整理的意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1月20日


編輯

素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公眾史學 的精彩文章:

這裡,記錄著我們曾經的生活
大學生翻譯抗戰檔案重溫歷史
執著的追求:樓森岳口述史
勞模精神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研究
傳統家訓的發展、類型與特徵

TAG:中國公眾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