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巴縣一個縣衙竟有七千衙役,這些人都靠什麼來掙錢養家
中國古代號稱「皇權不下縣」。這個所謂的「皇權不下縣」實際上是皇糧不下縣。中國古代一個縣裡能拿朝廷俸祿的人一般只有這麼幾個人。即縣令(知縣)、縣丞、縣尉、主簿、縣教育、縣訓導、巡檢、典史。其中,縣丞在宋朝才出現,縣尉在元朝後就不設了。
那麼一個縣裡要正常開展工作,僅僅這麼幾個人是肯定玩不轉的,那麼怎麼辦呢?縣官得自己掏腰包找幫手。也就是所謂的三班衙役。具體又有內班與外班之分:內班是在衙內服役,如門子、侍役之類;外班又有壯班、皂班、快班等「三班」 以及糧差、仵作之類。衙役也有定額編製。如清代大興縣衙役定額為:門子2人,皂隸16人,馬夫12人,禁卒8人,轎夫與傘扇夫7人,燈夫4人,庫卒4人,倉夫4人,民壯50人。
但實際上的衙役數量,都大大超過了編製。一般來說,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通常,小縣有衙役數百人,大縣有上千人甚至數千人。據清代曾任四川巴縣知縣的劉衡記載,他到巴縣上任時,衙役竟有7000人之多。這些人沒有品級,不拿朝廷俸祿,統統都得從縣官的俸祿里分出錢來給衙役們開工資。
當然,按照明朝官員一個月7石白米來看,養這麼衙役簡直是不可能的,那麼怎麼辦呢?明朝官員的辦法是收糧的時候,臨壺一腳,撒到地上的算火耗,歸縣官自己所有,只有這樣才能勉強度日。到了清朝,縣官一年的俸祿僅有40兩銀子,養衙役同樣是靠各種火耗。
當然,白役是不給錢的,那麼這些人靠什麼活呢?他們的主要收入來自陋規。多數衙役的規費,屬於書吏和衙役分享。只要派差,就能得到規費或賄賂(例如,一樁殺人案,從勘查現場到審結案件,各種規費可達數萬錢)。
衙役辦差向當事人收取的車費驢費鞋襪費和飯費茶水錢都屬於「正常收費」,只是不準藉機勒索敲詐。捕役由於發案不規律,沒有案件時就沒有額外收入,所以主要從娼妓戶和宰牲戶收取陋規。這樣以來,小地方的捕役,缺乏規費來源而生活像乞丐,但大城市的捕役,則規費花樣繁多而十分滋潤。有的衙役,這種陋規收入一年甚至有數千上萬兩銀子的進項。
※他從神童一路做到首輔,還是皇帝的老師,死後被抄家,子孫被餓死
※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的銅雀台真的是為大喬和小喬修的嗎?
※他是南朝的皇子卻做了北朝的王爺,最終卻因起兵叛亂而被賜死
※安史之亂中,潼關守將封常清、高仙芝為何被冤殺,哥舒翰最終投降
※他是漢朝宰相,他的子孫也是宰相,他混吃混喝三年,皇帝還誇他做的好
TAG:囧列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