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德開示:末法時期如何學佛

大德開示:末法時期如何學佛

佛法分為三個時期: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這三個時期的時限諸說不一,一般說是佛陀入滅後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或謂正法、像法各一千年之後,方為末法時期。在正法時代眾生根器深厚,主要以持戒成就;像法時代,眾生任然有福,主要以禪定成就;我們正處在末法時期,眾生根器淺薄,智慧定力都很欠缺,持戒和禪定難獲大成就,那麼末法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佛有成就呢?我們來聽聽印光大師、虛雲大師、弘一法師、宣化上人的開示。


印光法師:末法時代的應機之法

虛雲老和尚: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弘一法師:末法時期給青年學佛者的四點建議

宣化上人:末法時代的我們該怎麼修行


印光法師:末法時代的應機之法

葯無貴賤,愈病 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在昔之時,人根殊勝,知識如林,隨修一法,則皆可證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識希少,若舍凈土,則莫由解脫。

《印光法師文鈔》

【注釋】藥品沒有貴賤之分,治癒疾病,才算良藥(否則價格再高也無意義);修行法門也無優劣之別,應當隨緣施教,只有契機,才有實效,才是妙法。古時候多數人慧根殊勝(現在可以說是人心不古),大善知識燦若群星(到哪裡都可以遇到名師),隨意修持一種法門(只要如實踐履),都能證得相應果位,乃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如今世道卻不一樣,世人習氣太重、慧根不足,大善知識舉世罕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捨棄凈土法門就沒辦法獲得真正解脫。

印光大師,近代四大高僧之一,被尊為凈土十三祖。

虛雲老和尚: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佛滅度後,法住世間有三階段: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善見論》云:「由度女人出家,正法唯有五百歲。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正法還得一千年。問:千年已,正法為都滅耶?答:不都滅!於千年中得三達智,復千年中得『阿羅漢』無三達智,復千年中得『阿那含』,復千年中得『斯陀含』,復千年中得『須陀洹』,總得一萬年。初五千歲得道,後五千歲學而不得道,於一萬歲後,一切經書文字滅盡,但現剃頭袈裟法服而已!」

溈山老人說:「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溈山老人在唐朝,去佛已千餘年,是像法時期。一切事情變遷,水久蟲生,法久成弊。《付法藏經》云:「阿難比丘,化諸眾生,皆令度脫。最後至一竹林之中,聞有比丘誦《法句經》偈云:『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一日生,而得睹見之。』阿難聞已,慘然而嘆:『世同眼滅,何其速哉!煩惱諸惡,如何便起?違反聖教,自生妄想,此非佛語,不可修行。……汝今諦聽,我演佛偈: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爾時比丘,即向其師說阿難語。師告之曰:『阿難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錯謬,不可信矣!如今但當如前而誦!』阿難後時,聞彼比丘猶誦前偈……即入三昧,推求勝德,不見有人能回彼意,便作是言:『異哉!無常甚大,劫猛散壞;如是無量聖賢,今諸世間,皆悉空曠,常處黑暗,怖畏中行,邪見熾盛,不善增長,誹謗如來,斷絕正教,永當沉沒。生死大河,開惡趣門,閉人天路,於無量劫,受諸苦惱。我於今日,宜入涅槃 !』」

《楞嚴經》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淫慾,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經中說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歷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現之時。佛滅不久,《法句經》偈,就有誦為水潦鶴的,時至今日,其訛誤更多了。「水潦鶴」就是鷺鷥鳥,見之有何意義?解生滅法,能離苦海,故有百歲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謂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也。末世邪師,各各自謂是善知識,當參學的人,若無試金石,必從邪淪墮。只見境風浩浩,摧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燒盡菩提之種,末世求道,真不容易!

溈山老人說:「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孔子亦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好,跟他學,不會帶壞你,不相干的人,種種習氣,臭不可聞,和他接近日久,自己也會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香染香,近臭染臭。善友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故宜親近。末法行人,如我們者,比魔外的本領也比不上。

《楞嚴經》說:「『色陰』盡的,於其身內,抬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忽於半夜,在暗室中,見種種物。『受陰』盡的,能反觀其面,各有十種禪那現境,叫著五十種陰魔,迷不自識的,則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老子說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說的空空如也,是見到識陰的道理。羅漢五陰俱盡,已出三界。我們色陰未盡,與道隔得很遠。我懺悔,不過比你們痴長几歲,弄到一個虛名,你們以為我有什麼長處,以我為宗就苦了!我比《楞嚴經》所說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師更不如;所以每每叫你們參學的,要帶眼識人,又要有雙好耳,聽法能辨邪正,然後將所見所聞的放進一個好肚裡,比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會走錯路,不上偽善知識的當。

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哪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經前後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看《楞嚴經》,若不歸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後文消前文,以前文貫後文,前後照應,則全經義理,瞭然在目,依經作觀,自得受用。

古來行人,從此經悟道的很多。溫州仙岩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時破句讀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此忽有悟入。後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經》。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弘一法師:末法時期給青年學佛者的四點建議

一、惜福

「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諸位要曉得: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啊!

我記得從前小孩子的時候,我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時,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我的哥哥時常教我念這句子,我念熟了,以後凡是臨到穿衣或是飲食的當兒,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而且我的母親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當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這因為母親和哥哥怕我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至短命而死,所以常常這樣叮囑著。

諸位可曉得,我五歲的時候,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我母親看到,就正顏厲色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哩!」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後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二、習勞

「習」是練習,「勞」是勞動。

諸位請看看自己的身體,上有兩手,下有兩腳,這原為勞動而生的。若不將他運用習勞,不但有負兩手兩腳,就是對於身體也一定有害無益的。換句話說,若常常勞動,身體必定健康。而且我們要曉得:勞動原是人類本分上的事,不惟我們尋常出家人要練習勞動,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勞動才行。

三、持戒

我們不說修到菩薩或佛的地位,就是想來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

可惜現在受戒的人雖多,只是掛個名而已,切切實實能持戒的卻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後,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時常勸人不要隨便受戒。至於現在一般傳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實在說也不忍說了!我想最好還是隨自己的力量去受戒,萬不可敷衍門面,自尋苦惱。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說,是殺、盜、淫、妄,此外還有飲酒、食肉,也易惹人譏嫌。至於吃煙,在律中雖無明文,但在我國習慣上,也很容易受人譏嫌的,總以不吃為是。

四、自尊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歡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須從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樣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時時想著:我當做一個偉大的人,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比如我們想做一位清凈的高僧吧,就拿《高僧傳》來讀,看他們怎樣行,所謂「彼既丈夫我亦爾」 。又比方我想將來做一位大菩薩,那末,就當依經中所載的菩薩行,隨力行去。這就是自尊。

但自尊與貢高不同;貢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亂行為;自尊是自己增進自己的德業,其中並沒有一絲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諸位萬萬不可以為自己是一個小孩子,是一個小和尚,一切不妨隨便些,也不可說我是一個平常的出家人,哪裡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薩。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沒有做不到的。

宣化上人:末法時代的我們該怎麼修行

我們不幸,生在末法時代,去佛已遠,雖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們只做個依佛穿衣,賴佛吃飯,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調,收徒收供養,起大廟、擺排場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名為佛弟子實則貪名好利,這簡直是佛教的累贅、佛教的敗類、佛教的罪人啊!

為什麼佛法沒落了,就是因為我們不修行,不真正嚴守戒律,沒有真心做到身心清凈。法是個無形無相無體的東西,是因人的行為才能表現它的善惡美醜。眾生的心行趣向於善,大家都守五戒十善,世界就呈現出一片祥和氣象,這就是正法的精神。

眾生都趣向於惡行,貪嗔痴的氣氛瀰漫虛空法界,把正法掩蔽在黑暗裡,那還有何法可言?並不是法的本身有始末,而是人為的正邪使其成為始末。這豈是僅生慚愧心就可以挽救得了的?就可以起衰振危的呢?我們無論是出家或在家,既然身為佛弟子就應該以身作則,事事不後人,發憤挽救在狂瀾中的佛教。大家同心協力,使佛教光大興隆,竭力喚醒全世界的人類明白佛教、信仰佛教、崇敬佛教!

諸位善信!見到世尊當年受人天的恭敬供養,我們真是汗顏。如今一般在家人以及在家居士,看不起出家人,見了出家人都如見鬼神而遠之,這還是一般的現象。至於那些較有知識的社會人士,或者是學者博士們,更加看不起出家人。他們覺得出家人根本不懂佛法真理,沒有真正的智慧,就這麼在佛教里空口說白話,形同騙子,混一天算一天。

現在我們既有此警覺,就要發大願心,立大志氣,潛心精研教理,嚴守戒律,勤奮修行,把末法時代改為正法時代。只要我們腳踏實地認真的修行辦道,那怕我們不證果!你要證了果,到處都能建大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就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能令佛教發揚光大,能令一般人對佛教生起信心,所以我們一定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達到證悟佛果的目的。

證果有甚麼樣的驗證?證果的人沒有貪心,證果的人也沒有嗔心,證果的人更沒有痴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證果的人他在任何時候,任何逆難、譏毀、稱譽、榮貴之中,他總是神色安詳自在,絲毫不受境界的影響,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凈梵行里。一切的戒律對他已生不起作用了,因為他的行為已融化在凈戒之中。

證果的人有真正的定力,名聞利養、挑撥離間,甚至打罵,都憾不動他的心,激不出他一句惡言,更不要想看到他有兇惡的聲色,因為已沒有三毒蛇作怪了。

證果的人已得到真正的智慧,無論什麼事情他一聽就明白了,任何問題到他手中無不迎刃而解。任何人他一見面就能知道他的根性,你再會作偽也逃不過他的明眼。一個開悟證果的修行人,他就像晴空的旭日,萬里無雲的明月,天池的春水,朝露下的碧蓮花,他的心中、眼中、口中,永遠沒有惡人、惡事、惡語,只要能見到他、親近他,不必疾言厲色,立刻就能令善人成聖人,惡人變好人;證果的人他就有如是的感召力,但是他還是如同常人一樣的生活。

我們身為一個佛弟子,凡事都不要推諉,要肩負起複興佛教的重擔。不要說甚麼末法時代不要修行了!那你們又為什麼要來信佛教?甚至還別愛辭親來出家?這不是自己欺騙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嗎?這簡直是顛倒糊塗,佛教中的敗類、罪人!

我曾發如是願:我到甚麼地方,那地方一定要有正法住世,我不允許有末法。佛當年雖然曾經慨嘆過將來會有末法時代,但此乃因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末法,當然也可以仰賴人為的力量,轉末法,而成正法。如果每個在家或出家的佛弟子,都能依教奉行,勤修種種行門,遵守佛說的戒律生活,依照佛說的經典行持,明白佛說的道理,和祖師們闡揚的理論切實去做,一切都遵照經律論指示以總持,那裡還會有末法?那裡還會不開悟證果?假設你不依照如上所說去做,背道而行,好吃懶做、到處攀緣、貪名好利、造大廟圖享受,那麼不成末法時代才怪呢!

我們為求無上道而寧捨生命。把生命都不要了來光大佛教,改進佛教。佛教經過了漫長的時代潮流,難免有些地方不適用於眾生,我們要用善巧方便,斟酌改善,這才是每個佛弟子應該積極從事的要務,尤其是出家人更應該知道,不容掉以輕心。

講到這兒,我想有人一定會有疑問,為什麼沒有貪嗔痴的人,就是證果的人?現在我把貪嗔痴的重點,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說給大家聽。所謂貪心,就是慾念,淫慾之心。沒有了貪心,就是斷了慾念;沒有了慾念,就是沒有淫慾的心。男女兩方見面接觸,互不生此妄想,不僅此念不生,就連生理上都不生一點反應,男女根也不動了,這才是真的斷了慾念,息了貪心。

諸位!你們不要驚奇我說得這樣坦白徹底,因為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到究竟處經典都是講這個問題。要是沒有這個『欲』的問題,什麼經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為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斷欲去愛,你就是出家了八萬個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陰、吃造業飯。若能斷欲去愛、除淫心,才真是沒有貪心,沒有貪就沒有煩惱。

要甚麼時候才能把貪心斷滅呢?必須要破無明,才能斷除貪心。菩薩修行所以勇猛精進的緣故,就是為了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達到等覺果位時,才把塵沙無明斷盡,證得佛果。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難斷盡的。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慾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我再說嗔心。嗔心也是煩惱,沒有了嗔心,並不是就沒有煩惱了,而是以修行的功夫,把煩惱轉變為菩提心,把無明火變成智慧水,用智慧水來灌溉菩提芽,將來結個菩提佛果。若是無明火不滅,智慧水不生,就沒有菩提果成就。

諸位!希望你們特別注意聽,牢牢的記在八識田中隨時受用。同時反省自己學佛多年,聽經、拜佛、誦咒、坐禪,日日都在精進,為什麼還沒有達到斷欲的工夫?做不到,就應該加緊勤修戒定慧。即使已達到了斷欲的程度,仍然應該勤修戒定慧。你們聽《華嚴經》,每一品上面都是講菩薩在盡虛空遍法界行菩薩道,而不忘修戒定慧三無漏學的事實。菩薩不惜生命,到處教化眾生,從不厭倦,從不休息,也從不退轉。我們才出家幾天,就想貪圖享受,這真是佛教中的可憐愍者、顛倒眾生、末法的種子。

凡為佛教徒,都應以佛教之興衰為己任,尤以出家弟子,更應擔當起大責任。人人有如此的抱負,何愁佛教不發揚光大!就因為互相推諉,關起門來自圖擴張,發展一己的勢力,作自封三齊王的教皇,把整個佛教的興衰,放在腦後,說風涼話,你看著我,我看著他。所謂『龍多失靠』,又如俗話說:『蹶拐李,把眼擠,你看我,我看你。不是我的事,拋開自有他人理。』人人抱著這種觀念向後退,於是把佛教弄得死氣沉沉,還說甚麼這是末法時代呀!其實這都是因為人人的自私心作祟。不修行,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在佛事上下功夫,反而懶惰、退縮,充分的貪嗔痴,這才是促使佛法淪為末法的致命傷。

諸位善信!我們既明白這個關鍵,希望大家為佛事盡心儘力護持。為了自救自度,要勇猛精進學習佛法。大家同心協力令佛教一天比一天的興盛、光大,讓正法能長住於世,如佛在世一樣的光輝。

說到修行,我覺得出家人第一不要到處攀緣權貴富人,第二不要常常向外化緣,第三不要事事向人求緣。金山禪寺里有幅對聯:『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們以這三大宗旨,作為我們修行的座右銘。我希望所有的出家弟子,都能贊同這宗旨,而且能互相勉勵一定切實做到。再者,我們還共同立下三大信願:

一、捨命為佛事:我們既身為佛教徒,而且又出了家,不能眼看佛教衰落,受人輕視。寧捨生命也要令佛教重光,以正法來拯救這殘酷的世界,讓眾生能有和平安樂的生活。

二、造命為本事:我們本是個凡夫俗子,但我們可以把這個凡夫俗子改造成為聖人。古人說:『君子有造命之學,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是老子的話,如果覺得有道理,也可拿來作參考。沒有道理的話,不必執著於說話的人。

三、正命為僧事:太虛大師說:『正命為僧事。』所謂的正命,並不是指流血犧牲人的性命,乃是改革之意。叢林中流傳下來的一切清規,好的固然應該保留,但有些陋規,或者有的已不適應於今世,我們也可以根據事實的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一番。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必死守著一成不變呢?把過去一些毛病,當除的都除掉,有些不正確的理論,都把它改正。

總之,一切有關佛教興盛的事,一定要力求進步,不能再因循茍且,遲延不決了。以『即事明理,明理即事』為原則,『推行祖師一脈心傳』。人人切切實實去做,話只須說兩分,事做到三分,信得過自己,別人一定會跟著來。這樣既盡到出家的本分,佛教也因此振興,末法自然變為正法了。我要肯定的說:『有一天金山禪寺,就有一天正法住世。』現在佛教初來西方國家,需要的是正法,需要的是證果聖人,所以我們要趕快造就證果的聖人。凡為佛的弟子,不論在家出家,都要立志發願做聖人。

我當初來美國時,曾發下很大的願心:我到西方來做什麼?

我要來做一個塑造師,我要來塑造活佛、塑造活菩薩、塑造活祖師。

過去的已不濟事了,現在要造活的來濟世救人。我還要把整個世界的眾生都變為活佛、活菩薩、活祖師。

有人說我辦不到,這願心發的太狂,我認為一定辦得到。我若不把整個世界的眾生都變成活佛、活菩薩、活祖師,我就永遠不成佛。只成個光杆子的佛有甚麼意思?現在,我就是積極的做這個工作,你們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就朝著這個目標做。你們不是看見我已度了不少的西方男女青年入佛門了嗎?最難度的美國男女青年,他們不是剃除鬚髮出家了嗎?這才是個開始,不足為奇,所有眾生他們都會接踵而來到佛的座下,入佛之家。

我想有人一定會懷疑:沒有煩惱就會成聖人嗎?是的,可是煩惱不容易斷,所以普賢菩薩都曾說過:『....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之大願亦無有盡』。但是我們可以發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無盡、虛空無盡、煩惱無盡,然而我們的願力也可無盡。我們修行的目的,是要求得一切種智、一切智、如佛的上妙智慧,以般若智慧破無明、息三毒,轉煩惱為菩提,成大智慧,那時就沒有煩惱,都成聖人。

無明火究竟是甚麼?很簡單、很乾脆的說,就是男貪女愛的淫慾心。這種心念一動,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無法阻止。所以許多人常在這種糊裡糊塗之下,做出糊塗事,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法挽救。當異性相愛的時候,你如去問他們,你為什麼要愛她呢?她為什麼要愛你呢?他們一定回答你說:『我不知道。』這就是無明。希望每個出家人都能斷欲去愛,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安民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向內求不要向外求,佛菩薩會加持我們滿願的
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消災吉祥去煩惱凈化身心

TAG:慈安民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