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古詩詞賞析
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
23
11月
星期四
《子夜歌·三更月》
宋·賀鑄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
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1. 中庭:庭院。
2. 不勝:受不住。凄斷:凄絕,形容極其凄涼或傷心。
3. 杜鵑啼血:傳說古蜀國國王名杜宇,他死後化作杜鵑鳥,日夜悲號於深林中,直至口流鮮血。詩文中常用此典形容哀痛之極。
4. 王孫:指貴族子孫,也用來尊稱一般青年男子。何許:為何這樣。音塵:音信,消息。絕:斷絕。
5. 柔桑:嫩桑。吞聲:特指哭泣不敢出聲。
6. 隴頭:即隴山。
詩詞賞析
「子夜歌」即「憶秦娥」,別名甚多,因李白詞有「秦娥夢斷秦樓月」,而又名「秦樓月」;因蘇軾詞有「清光偏照雙荷葉」,而又名「雙荷葉」等。這首詞寫的是愛情,可以說是一個「泛濫」的題材,但詩中景與人的結合十分熨帖,並不令人覺得膩味。
開頭便寫月,不是普通的月,而是「三更」時分的月。三更是人們熟睡之時,只有深夜未眠之人才能看見三更月。因此,僅「三更月」三字,就為全詞奠定了悲愁的基調。
三更月是極為靜謐的,又是十分冷清的,它照在「中庭」,如水的月光恰好傾瀉在潔白似雪的梨花上。梨花的潔白中,有意無意中透露出一種清寒之氣,對於深夜未眠之人來說,這是一個強烈的刺激。
詩詞中的梨花總是和雪同時出現,不是說梨花迎著春雪綻放,而是因為梨花的白凈像極了雪花,而雪又是嚴寒凄冷的象徵,因此,梨花總是帶有一種欲罷不能的傷感。故有人感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有人嘆息「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所以,接下來詞人提到一個十分悲傷的傳說——「杜鵑啼血」。原來,閨中女子深夜難眠,披衣而起,來到中庭徘徊,看到慘白的梨花,想到了遠方的心上人,簡直要悲痛欲絕了。
過片點明思婦悲愁的原因——「王孫何許音塵絕」,她所思念的人已經好久沒來過了,甚至連一封書信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她想不明白,只有夜夜祈盼,夜夜徘徊在月下,一遍遍地回想著當時分別的情景——「柔桑陌上吞聲別」。那時,正是桑葉剛吐的春日,他們在田間小路上「吞聲」而別。她心中明明有萬分的悲痛,卻不能放聲大哭,害怕徒增對方的傷感。那時,田邊的流水似乎也為他們的真情所動,不斷地哀鳴,分明是在替他們哭泣。歇拍處「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運用了移情的手法,進一步渲染出離別之難堪,將離人的悲傷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
※每日背詩 古歌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唐詩三百首 送人東遊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勞燕分飛」的「勞燕」是什麼意思?
TAG:古詩詞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