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三元里抗英」真相:殺死英軍個位數,「漢奸」卻有千餘人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三元里抗英」真相:殺死英軍個位數,「漢奸」卻有千餘人





三元里,廣州城北一個小地方,估計是中國近代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村子。因為歷史教科書向一代代人講述三元里民眾抗英事件,我們都會條件反射地將它與「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第一次勝利」划上等號。




愛國主義的宣傳和教育是必須的。前提是,這種宣傳和教育必須基於史實基礎。如果事實本身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完美,光憑感情的孱入與拔高固然可以賦予其煽動性,但是,這已經失去了歷史最基本的求真功能,跟神話沒什麼區別。




最愛君因此覺得,有必要重新講述一下歷史上真實的「三元里大捷」。



鴉片戰爭




01




1841年5月,廣州城外。英國的艦隊停泊在水面,等待清朝在和戰之間作出最後的選擇。




這是鴉片戰爭的第二個年頭。道光皇帝是個典型的選擇綜合症患者,時而主戰,時而主和。他對英軍的實力全然沒有概念,每一次戰與和的最高指令,都要基於一線官員或真或假的戰報,綜合研判後下達。




主和的琦善此時已被撤換,廣州來了主戰的奕山。奕山調兵遣將,將廣州城的守備軍力

(包括鄉勇)

充實到了8萬人。他在等待一次輝煌的勝利。




21日晚間,奕山密令炮船偷襲英軍艦隊。此後幾天,清軍的水上力量遭到了英軍的狂毆痛扁。




這場水戰之後,中英雙方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廣州方面認為,夷人水上功夫了得,但如果登陸,在岸上打一仗,清軍是有實力教訓他們的;英國人也認為,光靠水上的勝利是不夠的,是時候登陸廣州城了。




於是,新到任英軍司令卧烏古的一支部隊在廣州城北邊登陸,結果,如入無人之境,很快佔領了城北門外高地上的五座要塞。廣州城,頃刻間暴露在這群印度及英國士兵的射程之內。




27日早晨,正要下令攻打廣州城門之時,卧烏古接到了英軍全權代表義律的信。信中說,

廣州知府余保純已同意支付600萬元贖城費,並保證奕山及調入廣州的軍隊六天內撤離。作為回報,義律答應不破壞廣州城,卧烏古應停止進攻。



卧烏古的五千人部隊原計劃登陸後一兩天內即可攻佔廣州。但義律和余保純進行的停戰談判,令這支部隊無所事事地駐守在了城北高地。




19世紀的殖民戰爭實行「以戰養戰」的後勤政策。吃喝拉撒,成了問題。




28日,部分英軍不受控制,開始下山侵佔北郊最好的民房,搶劫村民的糧食牲口,挖掘奇異的墓葬,甚至發展到姦淫當地婦女。




歷史教科書上引以為傲的三元里民眾抗英事件,就是發生在這一背景之下。廣州城被保全下來的同時,三元里一帶的村莊遭到了侵擾。




激烈的情緒迅速擴散,整個三元里很快躁動起來。




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02




革命史學家認為,三元里事件起因於三元里民眾愛國情緒的高漲以及對侵略者的憎恨和反抗。




典型代表是老一輩史學家陳錫祺教授,他在相關論文中指出:「廣東人民激於愛國熱情和對侵略者的憎恨,勇敢無畏地走上鬥爭的最前線,高舉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大旗,沉重地打擊了野蠻、兇殘和貪婪的侵略者。」



類似的經典表述很多,成為教科書講述三元里事件的史學支撐。問題是,三元里民眾受得起這頂大帽子嗎?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辨析兩個關鍵點:

第一,廣東人民

(包括三元里民眾)

憎恨侵略者嗎?為什麼憎恨他們?是不是因為愛國熱情?第二,三元里事件是否沉重打擊了侵略者?到底打贏了沒有?如果贏了,贏了多少?




先說第一關鍵點。



可以肯定地說,當時,中國人還沒有民族國家的觀念,盛行的是忠義觀和夷夏之防。




忠義觀,即對皇帝的效忠,只有受過傳統教育,以及藉此走上仕途的讀書人才有這種觀念。普羅大眾,尤其是擅長外貿的沿海民眾,對遠在帝都的皇權,及其所代表的帝國,並無多大的認同度。




夷夏之防的觀念則更有意思。對民眾來說,英國人當然是「夷」,但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滿洲人,長期以來在漢人的心目中也是「夷」,不能代表正統。都是「夷」,效忠哪個都不算效忠。




總之,愛國的觀念,是後來的史學家強行安裝在三元里民眾腦袋裡的。




真實的歷史是,鴉片戰爭期間,包括三元里在內的廣州大批民眾自動充當了英國軍隊後援,或背送彈藥,或刺探情報,或引路參與作戰等。

根據清朝的官方資料,僅三元里一地,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就有1200名援英者被搜出。這個龐大的群體在當時被稱為「漢奸」。




林則徐在各種場合痛罵漢奸,說這些漢奸有的穿著官兵的衣服,有的穿著洋人的衣服,既為英軍作帶路黨,還幫助英軍打清軍。




1841年2月,琦善在連吃敗仗的情況下,上書道光皇帝哭訴,廣東已不堪作戰,原因就在於民眾除了做漢奸之外,還都被英軍的小恩小惠誘惑收買,以助敵勢。




你們看,不管是滿族官員還是漢人官員,都使用了「漢奸」這個詞。

說「漢奸」,而不說「清奸」什麼的,強調的是漢人中的姦細,而不是大清帝國的姦細,很明顯帶有種族區隔意識。

這反過來也說明了,滿清政權對一般漢人的敵視,以及一般漢人對滿清政權的漠視。




插句題外話:由於滿漢的區隔一直未能完全消弭,幾十年後,當章炳麟、孫中山以漢族主義相號召,很快就將社會的反滿情緒調動起來,三下五除二,瞬間把滿清政權顛覆掉了。




鴉片戰爭時期,民眾不受雇於清廷,沒有理由為清廷賣力。在他們眼中,沒有忠義,只有利益。誰給錢,誰對咱們好,就給誰幹活。




與清廷對民眾的漠視/敵視相比,英軍在發動鴉片戰爭之前,已經做了相對充分的情報工作,知道中國東南沿海的民眾愛做貿易,不愛韃靼統治者。所以,要求在戰爭中「盡量少與人民作對」。




義律用中文四處張貼布告,強調英軍的作戰對象是中國的朝廷,不是中國的民眾。這些布告還暗示,滿清調入廣東的軍隊才是民眾的禍害,想想你們經受的搶劫和掠奪,是不是這樣?他試圖讓廣州人相信,英國人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保護者」。




果然,廣州的民眾都是很現實的。在兩軍對戰的時候,他們隔河觀看,態度中立。



如今的廣州三元里,還有許多當年抗英事件的記憶




03




那麼,為什麼還會發生三元里事件呢?




如前所述,原因不在民眾的愛國或反侵略熱情,而是部分英軍違背了不與人民作對的命令,騷擾村莊,激起反抗。




駐紮在廣州城北高地的英軍,下山到三元里一帶村子征掠財物,夜間巡邏兵還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農民是出了名的「忍者」,這些過分之事,引起他們的抱怨是肯定的,但要讓他們操起傢伙,以命相搏,卻還不到那個程度。




按照美國歷史學者魏斐德的說法,真正激起民眾激烈反抗的是,英軍觸碰了他們的底線,褻瀆了他們傳統價值中的「孝」和「義」,具體是由兩件事引發的:




第一件事,英軍中一個由印度土著組成的步兵團進入當地一座廟宇,一個軍官出於好奇,挖開墳墓,亂拋屍骨。沒有什麼事情比這種褻瀆行為更能使孝順的中國人震怒。




第二件事,這些印度兵強姦了三元里附近的良家婦女。

當時人梁廷枏的記載是,夷兵「大肆淫掠,奸及老婦」,連老婦人都不放過。可以想像,村民因為自己或鄰居的妻女受辱而被激起的反抗情緒有多強烈。




5月29日,一隊英軍巡邏兵在三元里一帶停留。一些士兵強行闖入農民韋紹光家裡,企圖污辱家中的主婦。




一些史學家懷疑,韋紹光有秘密會社天地會的背景。於是,這場未遂的污辱其妻的行為,釀成了三元里民眾與英軍之間的第一場衝突。韋紹光則成了號召民眾抗英的領袖之一。




當時,村民拿起棍棒、鋤頭等冷兵器武裝自己,同時鳴鑼召集四里八鄉的男人加入戰鬥的行列。




所以,

三元里事件是民眾激憤於英軍的暴行而進行的本能反抗,是一場保衛家園的戰鬥。後世史學家把它提升到了反帝愛國運動的高度,已經超越了三元里民眾的思想認識,並不是歷史的真實。



三元里之戰




04




現在說第二個關鍵點:三元里民眾抗英成功了嗎?




5月30日,早上,太陽猛烈。三元里一帶集結起來的五千民眾,在英軍營地前的一座小山上形成對峙。卧烏古命令兩個團發起進攻,三元里鄉民有序撤退。




緊接著,越來越多人加入抗英的隊伍。其中包括了一些裝備有槍支的鄉勇、水勇。受此鼓勵,民眾舉起三星旗,迎著英軍的槍彈反攻,但很快又被英軍擊退。




下午一點鐘左右,山裡突然電閃雷鳴,暴雨如注。




正是這場暴雨造就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神奇的勝利。英軍的火槍被澆濕無法使用,加上對地形不熟悉,一些士兵被狙擊,落荒而逃。




天黑以後,英軍派出兩連海軍陸戰隊,裝備了新式的、不怕潮的槍支,打散三元里民眾,成功救出了被圍困的士兵,於晚間九點鐘回到營地。




這一仗,靠著天時地利,三元里民眾打贏了。




不過,中英雙方對傷亡人數的記載分歧很大。英方的報告是,三元里之戰英軍共有5人死亡,23人受傷。中方奕山的報告稱,三元里等村鄉勇擊斃英軍十餘人。




這一仗,英軍損失了一名小軍官。但中方說是我們擊斃的,英方說是中暑死的。




後來,許多人在記述三元里之戰時,將英軍被擊斃人數提高到了二百餘人,最高的說法甚至達到了748人。這些都有自我邀功或者誇大事實的嫌疑,不值一駁。




歷史學者茅海建統計指出,即便按照英方的記錄,擊斃/打傷英軍二三十人,放在鴉片戰爭諸場戰役中,這一戰果也排到了第4位。然而,這雖然值得稱道,但算不上偉大的勝利,因為戰爭的軌跡並未因此而改變。




正如我們上面說到的,

三元里之戰的勝利,是老天爺幫忙,帶有很大的偶然性。




油畫中英南京條約簽約現場,中國以割地賠款結束鴉片戰爭




05




然而,很多人不這樣想。革命史學家不這樣想,當時聽聞三元里之戰的士紳、官員也不這樣想。




5月31日早晨,當勝利的消息傳開後,越來越多民眾聚集到英軍駐地對面,人數達到了兩萬人左右。




卧烏古捎信給廣州知府余保純,說如果敵對行動持續下去,他就要下令攻打廣州城了。




余保純趕緊解釋,這場對抗,官方實不知情。他隨後作了三元里民眾士紳領導者的工作,聚集的民眾很快散去。一場如臨大敵的對峙就此結束。




6月1日下午,英軍撤退,登上軍艦。廣州城解圍。




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以中英當時的軍事實力而言,如果不是余保純出面勸解,英軍攻下廣州城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當時和後來的人們沒有這種理性。三元里事件後,一些士紳領導撰寫的長紅

(長幅紅紙書寫的通告)

肆意誇大此戰戰果,不僅捏造英軍傷亡人數,還偽稱擊斃了侵華英軍總司令伯麥、英國軍艦加略普號艦長霞畢

(荷伯特)

。這兩人都在清廷的懸紅名單內,一人賞銀五萬元。有意思的是,負責懸賞事宜的奕山接到多起自稱擊斃上述二人的報告,但最後都未按格奏賞。原來都是騙賞金來的。




這些夾雜著謠言的戰報,利用當時信息獲取的不對稱,一點點擴大影響。李星沅、包世臣等一批著名的外省官員都堅信,三元里之戰是大勝,不是小勝。他們認為,三元里事件中的「義民」可以利用起來,取代清軍水師,直接走上前線對抗英軍,這樣就能扭轉整個戰局。




整個帝國的官僚精英,軍事常識缺乏到這種程度,怎能不敗?




可憐可嘆啊,人們寧願相信裝備落後、缺乏訓練的三元里民眾可以拯救頹敗的帝國,而不願好好過過腦子,英軍數千人為什麼就能揍得整個帝國滿地找牙,他們兩年間在沿海城市攻城略地,遊刃有餘,優勢到底在哪裡。

沒有人願意正視這個難堪的差距,只願意沉迷在自己偽造的勝利神話里。




最慘的是余保純。他為保住廣州城立下大功,卻被當作阻礙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漢奸」。所有人都說,如果不是余保純驅散三元里抗英民眾,當時駐紮在廣州城北的數千英軍早成了刀下鬼,從而英軍將徹底戰敗投降,就不會有後來清廷的割地賠款了。




理性的功臣總是被誤解,被謾罵,而善於煽動情緒的噴子,總是被追捧,被信奉。這是所有時代的悲哀。




最後,最愛君說明一下,寫這篇文章有兩個初衷:一是告訴大家真實的「三元里大捷」,是一次偶然的、不可複製的勝利;二是告訴大家余保純是保住廣州城的大功臣,他從三元里之戰後背負「漢奸」罵名,是歷史最大的不公正。




但願,理性可以穿透煽情的迷霧,突破一廂情願的幻覺,直抵殘酷而真實的歷史。






參考文獻:


廣東省文史資料研究館編:《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中華書局,1978年版


(美)魏斐德著,王小荷譯:《大門口的陌生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茅海建:《三元里抗英史實辨正》,載《歷史研究》1995年第1期


郭廷以著:《近代中國史綱》,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很多最愛粉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如果覺得最愛君做得不錯,記得

點個贊

表示鼓勵哦。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懂歷史,見未來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最愛君推薦什麼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文藝圈扛把子趙孟頫:一個表面的懦夫,卻有畢生的勇氣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三元里大捷」真相:殺死英軍個位數,搜出「漢奸」千餘人
蔣介石為何放棄日本戰爭賠款?我們一個錢也不要!
斧聲燭影:趙匡胤真是被砍死的嗎?
帝國首富盛宣懷:李鴻章政治打手、「官倒」祖師爺是如何煉成的?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