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盛久必會衰嗎?對雙十一「流量陷阱」的冷思考

盛久必會衰嗎?對雙十一「流量陷阱」的冷思考

原標題:盛久必會衰嗎?對雙十一「流量陷阱」的冷思考


從3億到50億,一手捧紅沈騰馬麗,開心麻花大賺的背後全靠這位60後老男人!關注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復「開心麻花」,獲得更多資訊


11.11新聞 天貓雙十一13小時成交額破去年全天記錄;國家郵政局預計雙十一快件業務量將超15億件;成都會展業躋身全國第四。關注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復「1111」,獲取更多文化產業相關資訊


導語:


18年前,「阿里巴巴」對人們而言,只是一個來自遙遠異域的民間故事。

9年前,「11月11日」也不過是新興的互聯網段子——光棍節。


2017年的今天,它卻意味著難以被估量的龐大而蓬勃的經濟數字。


11秒,1億元;28秒,10億元;3分1秒,100億元;9小時,1000億——這是今天凌晨,發生在淘寶的交易額。


一、雙十一數據


1、淘寶


雙十一實時交易數據顯示, 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交易額在3分01秒超100億元,在6分05秒超200億元,40分12秒突破500億元,2小時15分18秒交易額超800億,7小時22分達912億,超2015年雙11全天,9小時04秒交易額達1000億,13點09分49秒達到1207億元,打破了2016年全天的交易額紀錄!



哪個城市最土豪呢?廣東省高居榜首,與浙江省和江蘇省位列前三。



截止11月11日20點整,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成交額超1447億元,無線佔比90%。每增加一步,都是新的記錄。

雙十一當天,馬雲在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表示:「其實雙11不是我們賺錢,雙11本身對於我們來講沒有什麼賺錢,雙11希望給消費者帶來快樂、給商家帶來快樂,給我們帶來技術提升,給我們帶來組織人才的提升。所以我們每年雙11必須大量提升我們的技術,無論是物流技術、無論是我們支付的技術,無論是整個平台的技術,我們相信每一年雙11都是十年以後的平均量。」



2、京東


11月11日早8點,京東公布了自本月1日啟動的全球好物節促銷季階段性戰報,截至11月11日早7時46分58秒,京東累計下單金額超過1000億元。


在消費者瘋狂搶購的第一小時里,京東支付的支付峰值是去年同期的5倍。從支付方式來看,白條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白條支付交易額同比增長450%,支付成功率高達100%。



3、蘇寧


11月11日00:02,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在微頭條上曬出實時戰報:7秒破億。他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寫道「數據跳動,內心澎湃,今夜註定無眠,好成績與戰友們分享。加油,向著更高的目標衝擊!」凌晨1點多,蘇寧易購發布1小時戰報。數據顯示,截至11日凌晨1點,蘇寧易購移動端銷售佔比達到92%。上海、北京、南京、深圳、廣州、成都、杭州、武漢、合肥和天津,登上蘇寧雙十一「夜貓子」城市排行榜TOP 10




零點13分47秒,蘇寧全國第一單已經配送完成,上海市民蔣女士收到蘇寧雙十一第一單。零點30分下單,00:33,「小biu」成功抵達南京徐庄紫金東郡用戶張先生家中,送上其凌晨購買的青島啤酒。整個過程僅用時3分。

今年雙十一,蘇寧共享快遞盒已在北上廣深等全國13個城市投放,5萬個共享快遞盒每天可節約40棵10年樹齡的大樹,有效解決電商物流大量紙箱的使用及過度包裝等問題。


二、狂歡背後的思考


雙十一從誕生髮展到如此規模,自然有其合理之處,但這種數據爆發和增長,真的代表經濟的繁榮么?下面我們來做一些冷思考。


數據越來越高,但雙十一對電商的價值卻正在弱化


電商行業發展到現在,且不說有沒有觸及到天花板,紅利消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這也導致雙十一原來的商業意義發生改變。就平台和商家來講,一定程度上,雙十一的意義直接轉嫁為數字象徵,就用戶而言,則由消費習慣養成轉向消費能力透支。


數據是雙十一效果量化的主要標準,呈現各大榜單和平台的銷售總量,以此來證明各自的實力,這本身無可厚非。可是一旦雙十一活動的實際意義僅剩數字象徵,為數據綁架所導致的問題就會層出不窮。短期內,為爭第一相互指責對方數據造假,先漲後降或真假摻賣衝擊數據高峰等等,皆是在削弱雙十一數據的含金量。


從長遠來看,數據榜單成為雙十一唯一重點也預示著一定的風險,一旦未來某年數字高峰不再攀升,甚至是出現下降狀況,它所預示的商業信號對電商行業將是一個重大打擊。尤其是阿里,多年來其股價都由雙十一刷新數據來拉升,雖然其他業務進展已經相對良好,但電商畢竟是根基。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雙十一確實在透支用戶的消費能力,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狂歡節過後,將會迎來一個漫長的線上線下銷售的蕭條期。而且網民現在對雙十一的負面情緒不斷上漲,也說明這種非理性消費其實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消費者以後對這種促銷手段的認知更為清晰,那麼理性心理作用下,雙十一的數字未必還能步步攀升。屆時所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之後,這個造物節日存在與否也是個問題。


國際化是突破口,而複製國內的成功並不容易


無論是造假的套路還是過度消費的弊端,都使得外界對雙十一的商業想像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在此基礎上,數據一旦下滑,雙十一存在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橫向或縱向延伸就成了這個節日未來發展的必要,換言之,就是雙十一如何升級才能避免淪為一個過時的商業遊戲。


目前來看,比較明顯的構想就是國際化趨勢,透過對雙十一模式的復刻,在海外各國掀起如同國內市場的消費狂歡,以此擺脫雙十一過於依賴本國的固有缺陷。而且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這裡所說的國際化主要是指模式的「走出去」,而不包括吸引海外品牌參與國內雙十一活動所代表的「引進來」。


據目前所知,雙十一活動在阿里的推廣下,已經在俄羅斯、西班牙、法國及東南亞各國相繼展開,依靠速賣通的下載量來推測,可見阿里將雙十一推向國際的進展還是相對順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速賣通現在所取得的業績,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眾多新興國家電商行業的初步崛起,並不足以說明雙十一的模式已經適合各國的普遍發展。


更何況一些現實問題正在國外雙十一活動中顯現,以成交量最高的俄羅斯為例。據悉,同速賣通進行物流合作的俄通收(俄羅斯快遞服務商)最快都需要7天才能到達賣家手中。而且雙十一期間俄羅斯物流系統曾出現了爆倉現象,繁瑣而又冗長的等待時間,劣化了海外用戶的整體網購體驗。


這點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阿里國際化的最大敵手—亞馬遜。也許在應對新興市場,阿里複製國內模式還可以有翻盤的機會,但是面向歐美等電商極為成熟的市場,可能雙十一不一定適合。這點可以對比「黑色星期五」,自從被雙十一趕超之後,狂熱稱頌背後就湧現出一個問題,中國網民的消費水平已經能夠超過更加富裕的美國中產嗎?恐怕不然,其中美國消費者的相對理性可能抵消了對促銷節日的瘋狂。


總而言之,將活動推向國際化以此來增加雙十一的體量,與在國內擴充其影響範圍或創新形式相比,不見得容易,尤其是其他國家本土電商成熟以後,可能也會不斷削弱阿里的影響力。


越是熱鬧,越能突顯整個電商行業老化的事實


其實國際化只是橫向延伸的一個方向,面對外界對雙十一或是電商天花板的質疑,馬雲一貫以佔據零售總額10%的商業想像力來回應,這是不是意味著雙十一在國內銷售市場上,也具有縱向的發展空間?


這實際上有些偷換概念。曾經有媒體算過一筆賬,2012年雙十一的191億成交額,按照當年10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34億元計算,相當於其中一天的31.2%,同等於8月份香港三周的零售總額。


其實更深入一些,這些數字背後就是電商天花板的困境,只不過利用雙十一不斷刷新的數據,來掩蓋電商行業失去人口紅利之後的「平穩」,甚至是用來側面印證我國整體經濟「新常態」,不會影響到電商增長的步伐。

我們可以回顧近兩年的電商行業變化,從宏觀角度講,除了雙十一有條不紊地衝刺記錄,這一領域似乎已經沒有太大的改革和創新。具體表現在,網紅電商、直播電商或者社交電商等形式,還停留在流量邏輯下吸引用戶。而各大垂直電商雖然短時間風生水起,可非但沒有誕生新的電商巨頭,反而呈現出曇花一現後的萎靡。


而另一方面,現在的電商市場無非是五大平台「勾心鬥角」,無論是它們之間如何聯合或對抗,似乎都不足以撼動局面。從這點來看,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造節」成了電商的跟風之勢,因為相互競爭、展現實力的舞台似乎只剩下節日促銷。


換句話說,無論是形式還是局勢,電商似乎都在向當初它們嘲諷傳統實業「老化」的狀態靠近。這也正是馬雲急於提出新零售概念的原因之一,畢竟雙十一這台戲的商業效果已經在弱化,電商行業亟需一個新的起點來拉動緩慢增長的步伐。


推廣:李超翔


文化產業新聞:


終於盼來你了,文化產業新聞專註文創行業動態,爆款原創文廣受好評,你還觀望不加入?讓我們一起見證由「小白」到「老司機」的蛻變,不做內容搬運工,只做內容生產者!微信關注 「文化產業新聞」投稿,讓你的文章上頭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產業新聞 的精彩文章:

林志玲言承旭15年終複合,然而,這是場資金規模懸殊的兼并
11.13新聞 賈平凹力捧電影《大秦直道》林志玲言承旭昨日曝出世紀複合
俞永福或將離職,離職背後是阿里大文娛重金投資卻發展不善的艱辛!
是什麼「殺死了」中國綜藝的原創性?一文讀懂中國綜藝現狀和困境
中國第一本文化產業日曆:用匠心匯聚點滴,將文化融入時間!

TAG:文化產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