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一清一防一補」,小雪巧養生,一冬不生病!

「一清一防一補」,小雪巧養生,一冬不生病!

星期三

2017.11.22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小雪時節,天氣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小雪是進入嚴寒的起點,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會逐步達到0℃以下,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冬季,人體感覺濕冷。那麼,明日即是小雪,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小雪養生,錯過就得等來年!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思就是,由於不再有雨,彩虹便不會出現了;由於天空陽氣上升,地面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寒冷的冬天。

小雪是寒冷開始的標誌。小雪時節,自然界陽氣趨於潛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與天地相應,人體氣血由外向里收斂,精、氣、神趨向伏藏,機體新陳代謝變慢,此時應順應自然收養、閉藏之勢。「冬三月,此謂閉藏……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則傷腎」,依此古訓,小雪養生必得順應四時變化而養「藏」,如果我們能保護好陽氣,養精蓄銳,整個冬天就能健健康康,並為來年春天的生髮儲備能量。否則,錯過就得等來年!

養生要順應天時,只有順應外在的氣候變化來調適自身的正氣,才能讓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根據氣候變化,小雪養生可從「一清一防一補」做起——清內火、防風寒、補腎陽。

一清:清內火

小雪時節雖然還未到嚴冬,但外面的氣溫已經相當低。冷空氣一到,人們就習慣宅在室內,用暖氣、空調取暖,連帶著添衣進補。這就導致體內的虛火還來不及清瀉,便被包裹在體內,人就容易生「內火」。比如,口腔潰瘍、痘痘叢生、大便燥結,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加上天氣乾燥,容易引起肺火旺盛,從而出現咽喉干痛、燥熱咳嗽、痰中帶血等不適癥狀。

因此,小雪時節,小編建議大家在飲食上以清火滋陰為原則,少吃麻辣香鍋之類的辛辣食物,多吃白菜、白蘿蔔等當季食物。白蘿蔔能清火、降氣、消食,生吃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熟吃可益脾和胃、消食下氣,跟羊肉一起燉湯喝,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如果肺火旺盛,咳喘厲害,建議大家「生吃蘿蔔熟吃梨」,可以潤肺清熱、養陰生津、止咳平喘。

一防:防風寒

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

在「六邪」(風、寒、暑、濕、燥、熱)中,冬季以風邪寒邪為最——

風邪:「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就是說,風邪侵犯機體可致機體腠理疏泄開張,表現為汗出惡風之症;從病位而言,風邪多侵犯人體的上部、肌表、肺、腰背等陽位。尤其「頭為諸陽之會」,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一旦受風就會影響心腦血管,造成血壓波動等。

寒邪:「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陰盛則陽病」,「寒」是陰氣盛的表現,寒邪傷人後,機體的陽氣會奮起抵抗,但若寒邪過盛,陽氣不僅不足以祛除寒邪,反為寒邪所侵害,即「陰盛則陽病」。一旦陽氣受損,失去正常的溫煦氣化作用,就會出現陽氣衰退的寒證。如寒邪侵襲肌表,就會有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侵襲脾胃,就會出現冷痛、嘔吐、腹瀉等症;寒邪侵襲心腎,就會出現惡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等症。

因此,小雪時節,建議大家防風防寒,尤其心腦血管疾病人群,驟然受到寒冷刺激,會引起機體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大大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此外,晚上睡覺前,可用陳艾葉加姜煮水泡腳,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改善睡眠質量等作用。

一補:補腎陽

補腎陽有兩層含義,一是補腎,二是養陽。根據四季養生的原則是:冬季對應五臟中的腎,順應天人合一,當以養腎為主。冬季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里,皮膚緻密,水濕不易從體表外泄,而經過腎、膀胱的氣化作用,除少部分變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為水,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加重了腎臟的負擔。其次,冬季陰盛陽衰,人體要注重養陽,以潛藏陽氣,為來年春天做準備。

補腎:可從飲食角度多加調理,黑色入腎經,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益氣血的作用,黑豆、黑米、黑棗、黑木耳等也都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養陽:多曬太陽,起到生髮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早睡晚起,晚起不是說睡到八九點,而是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起床,此時天地間的陽氣開始慢慢積累,此時適度活動大補陽氣;熱水泡腳,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保護頭部,頭為陽經匯聚的地方,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圍圍巾,注意保暖護陽氣。

小雪節氣:艾灸正當時

除了上述常見的飲食起居養生方法,艾灸療法更能起到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一根艾條,即可實現「一清一防一補」的目的,利用艾的藥性及熏灼的火力,刺激經絡腧穴,疏通經脈、調和營衛、調節臟腑,達到清內火、防風寒、補腎陽的效果,提高免疫系統功能,起到全方位的保養作用,預防疾病發生。

艾灸取穴:

腎俞穴

腎俞穴是腎的背俞穴,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艾灸此穴,可增加腎臟血流量,改善腎功能,有效緩解腰痛、耳鳴、乏力等症。

關元穴

艾灸關元穴有助於恢復「元陰元陽」,達到祛寒回陽、補虛益損、增強臟腑功能的目的。(與中脘穴同時進行,可以加快祛寒速度。)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又稱為「長壽穴」,艾灸此穴,可溫中散寒、補益氣血、培補元氣,尤其對於寒性胃痛效果很好。

太溪穴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艾灸此穴,可以滋陰益腎、壯陽強腰,生命的原動力強了,就能讓氣血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太沖穴

小雪節氣,天氣陰冷,光照較少,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因此調暢氣機、舒暢肝氣很重要。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艾灸此穴,可調暢氣機、疏肝解郁、暢達情志。

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底,艾灸此穴,可以溫陽益氣、通絡活血、去除下肢寒氣,有效緩解膝蓋酸痛、關節無力、全身濕冷疼痛等癥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腎虛分陰陽 艾灸各有方
內有氣血顏自華,你的顏值,氣血做主!冬天補氣血,開春不顯老!
「作」出晚期宮頸癌,20歲女大學生哭求醫生救命!關於宮頸癌,你了解多少?
精血不足=男虛女衰!這樣做可以讓你每天「精氣神」十足!
天熱無病也三分虛!虛勞之症還得靠灸!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