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江「開化紙」失傳百年重出江湖 壽命可達2825年

浙江「開化紙」失傳百年重出江湖 壽命可達2825年

開化紙製作工藝及紙本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圖自開化新聞網

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件之一,但如果說到「開化紙」,你可能未必知道。

這幾天,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楊玉良,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周和平及來自美國、德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位專家學者、私人藏書家齊聚開化,舉行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成立三周年院慶暨開化紙製作工藝及紙本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首次集中展示開化紙本古籍善本,首次亮相世界上第一件由開化紙製作而成的文創品,開化紙研究團隊也是首次對外進行工作報告……

為什麼一張「開化紙」會引起這麼大關注?

曾是清代最貴紙張 製作技藝已失傳多年

據史料記載,開化紙因產於開化而得名,又稱「藤紙」、「開花紙」、「桃花紙」。它始於唐宋,盛於明清,特點是耐老化、壽命長、細膩潔白、簾紋不顯、溫軟柔潤,是當時清朝內府用紙,我們熟悉的《四庫全書》就是用它印刷的。

簡單來說,在被現代工藝取代前,清代最貴的紙就是「開化紙」。

到現代,開化貢紙製作技藝是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開化紙」漸漸銷聲匿跡,其製作技藝也已經失傳多年。

所以現在能看到的「開化紙」紙本作品,都可以說是極好的藏品。

這次研討會,有35部來自全國各地的開化紙本古籍善本在根宮佛國展出(展出到11月25日止),大多是從清朝初期遺留下來,歷經兩三百年依舊保存完整。單本價值可能高達萬元甚至百萬元。

製作一張開化紙起碼要兩年

開化成立紙傳統技藝研究中心

復原開化紙,不只是「找出」過往,更為了保護傳承這一中華文化的載體,而這個過程並不簡單。

在開化縣華埠鎮的馬金溪畔,有一座白牆黛瓦的建築,它就是今年3月剛掛牌成立的開化紙傳統技藝研究中心。

主人叫黃宏健,是開化紙傳統技藝研究中心主任、開化紙非遺傳承人,從2012年開始專職研究開化紙。

屋內隨處可見蕘花等製紙素材,按製作過程,被細分為踏碓、烘焙等工作間。

「不要小看一張紙,真正成型至少得等上兩年。」黃宏健的妻子賴大姐邊說邊拿出這些年製作的紙張樣品,上面一一標註著成型時間,2013年、2016年……2017年11月3日是最近的一批。

相比而言,現在的紙張和過往的紙張在厚度、色澤、手感方面都有了極大的區別。

「紙張的壽命、白度、韌性對於手工傳統用紙,都是很關鍵的衡量元素。現在的紙很多含有化學用品,對紙張的壽命很不利。」從記錄和傳承角度來說,我們更需要一份保存年份更長的手工傳統用紙。

失傳百年後重出江湖

最新版復原「開化紙」壽命可達2825年

現場,開化紙研究團隊還首次對外作了工作報告。

「簡單來說,最新版的『開化紙』壽命已經可以達到2825年的標準,把最難的壽命問題給解決了。」團隊負責人楊玉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也是中國高分子化學領域的首席科學家,自2014年10月卸任復旦大學校長後,他以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全身心投入中國古籍保護事業。

接下去,團隊需要攻克的還有「定量」問題,也就是標準化,讓紙張標準能夠規範化、穩定化,從而遠銷埃及、歐洲,作為古籍保護的重要載體。

「經過這幾年的科研攻關,已經明確了開化紙的起源、造紙工藝、植物原料和纖維特性,失傳百年的開化紙重出江湖,得到規模應用的時刻指日可待。」楊玉良說。現在,開化紙不僅正式涉足古籍修復用紙圈。下一步,還將大量推廣,努力躋身印刷用紙,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獻力。

目前,開化紙已得到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的肯定,兩家圖書館都有意訂購開化紙為修復用紙。

記者 張錢 編輯李師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快報 的精彩文章: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紙庫」 存有207種63萬張紙 很多已經失傳
一輛舊捷豹可賣40萬!出事故可賠50萬!他自導自演捷豹墜河!送命
被投保巨額意外險,下安眠藥,開煤氣,製造車禍!這個丈夫的遭遇了什麼
融創微風之城疊墅生活體驗館如畫啟幕
是的,馬雲看上了你家門口的超市

TAG:都市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