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風家訓】慎交友勤耕讀 篤根本去浮華——晚清名臣左宗棠的家風故事

【家風家訓】慎交友勤耕讀 篤根本去浮華——晚清名臣左宗棠的家風故事

原標題:【家風家訓】慎交友勤耕讀 篤根本去浮華——晚清名臣左宗棠的家風故事



出湖南湘陰城區,沿風景如畫的湘江一路南行不足20公里,便有一處規模不大但卻頗具風格的古建築群落掩映在翠竹綠柳間。這便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左宗棠的柳庄故居。


左宗棠的柳庄故居


在這座宅院一個顯眼的門樓兩側,左宗棠題撰了這樣一副楹聯:「慎交友勤耕讀,篤根本去浮華」。短短12個字的楹聯,體現了左宗棠謹慎交友、勤奮耕讀、安於寒素、力克浮華的家教思想。這是高度概括的人生體悟,也是左宗棠對子孫後代乃至族人的深深期許和諄諄告誡。150多年來,左宗棠後人雖然多數已遷居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有的甚至移居海外,但楹聯所蘊含的思想已作為左氏家訓的重要內容,因循相傳,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


家貧不棄學 施善不顧家

左宗棠,字季高,號湘上農人,1812年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文家局左家公式(今屬岳陽市湘陰縣金龍鎮新光村)一個漸趨沒落的書香門第。左宗棠出生後,其父左觀瀾為了維持一家生計不得不輾轉多地,以教書為業。儘管如此,其祖父、父親仍不遺餘力地督促支持左宗棠讀書。左宗棠3歲時,祖父左人錦便教他一句句地將《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作為「吖口腔」(方言,意為只會發音而不知其義)背誦下來。4歲時,隨母親、兄長到離家不遠的法華寺誦經禮佛、習帖練字。8歲開始習作八股文,間讀史書,「輒慕古人大節」。11歲開始苦練書法,喜歡《北海法華寺碑》和錢南園的書法。14歲應縣學童子試,名列第一;15歲應長沙府試,名列第二。19歲考入長沙城南書院,師從在湖南頗有聲望的書院山長賀熙齡,飽覽賀氏兄弟藏書。其間湖南巡撫吳榮光在嶽麓書院創辦「湘水校經堂」,聚生員考試,左宗棠七次獲得第一。後因父母先後去世,轉入貧困子弟學校「公資書院」繼續讀書。



左宗棠


左家祖輩行善積德的為人處世也對左宗棠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家境並不寬裕,但樂善好施成為左家祖訓。據地方志記載,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聖「誠孝,居貧好施」,在湘陰縣高華嶺設義茶亭以解行人饑渴;祖父左人錦、父親左觀瀾開辦過「仁風團」「積穀倉」,遇饑荒年景,在當地設廠施粥,散糧賑災。據湘陰民間故事流傳,左宗棠幼時隨祖父和父親外出施粥,別人逗他:「饑民吃掉你家的糧食,你要餓肚子了。」左宗棠竟然回答:「祖父教我念過杜甫的詩『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我餓一兩頓不算什麼。」生長在仁善之家,左宗棠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秉承了崇儉廣惠、惜福行善的家教家傳。左宗棠青年時期,除了和父親兄長們一起在出生地左家公式接濟貧民外,還倡導興辦了「義學公」免費教育窮苦子弟。


良好的家教家風,使左宗棠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和節儉質樸的生活習慣,儘管他後來功成名就,出將入相,但仍保持著儉樸的生活習慣。左宗棠在任陝甘總督時,俸祿廉銀雖已高達每年兩萬多兩白銀,但卻依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在任陝甘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時,由於長年伏案研究軍情、書寫奏章、辦理公務,衣袖經常磨破,他就在衣袖外加了一層袖套。左宗棠這一發明被下屬敬稱為「宮保袖」,久而久之逐漸流行於西北大營。至今,陝甘一帶不少地方的群眾仍把袖套稱為「宮保袖」。左宗棠俸祿和養廉銀雖多,但絕大多數被他捐出用於公務或賑災。家裡十幾口人,左宗棠每年僅寄給二三百兩銀子,以至於家用拮据,夫人周詒端長年患病都無錢買葯。據《清史稿》記載,左宗棠的好友、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得知這一狀況後,專門寫信給湖南巡撫:「左公不顧家,請歲籌三百六十金(銀子)以贍其私。」


《清史稿》


遠離紈絝「友」 讀書不唯科名


左宗棠得子較晚,長子左孝威出生時左宗棠已35歲。兒子尚幼,他就出為幕僚,後戎馬倥傯,與家人聚少離多,甚至一連幾年不曾與家人見面。雖然如此,他對子女的教誨沒有絲毫鬆懈,經常寫信告誡子女。


左宗棠對子侄輩交遊活動尤為關注。他對沾染吃喝嫖賭等惡習的紈絝子弟深惡痛絕,嚴厲地警告子侄,萬萬不可與這些人交往。得知長子左孝威與一紈絝子弟結交後,左宗棠立即寫信責備:「至子弟好交結淫朋逸友,今日戲場,明日酒館,甚至嫖賭鴉片無事不為,是為下流種子。」他的侄兒得到過左宗棠的書信告誡:「侄移居省城,迥不若從前鄉居僻靜,切宜從嚴約束,勿令與市井為伍,致惹閑事學壞樣,是為至要。」由於家教嚴格,左家子弟「雖兩世官致通顯,又值風俗競尚繁華,謹守荊布之素,從未沾染習氣。」

左宗棠特別注重勤儉節約。自己率先垂範的同時,他還經常告誡子女,「子弟欲其成人,總要從寒苦艱難中做起,多醞釀一代多延久一代也。」他得知次子左孝寬未經請示擴建長沙司馬橋老家房屋後,寫信嚴厲訓斥:「貧寒家兒忽染腦滿腸肥習氣,令人笑罵,惹我惱恨。」夫人周詒端去世,他寫信囑咐從儉治喪:「所不當用,即一文亦不可用」。


左宗棠十分注重督促子女讀書學習。在給子女的信中,他多次告誡子女:「人生讀書得力只有數年。十六以前知識未開,二十五六以後人事漸雜,此數年中放過,則無成矣,勉之!」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左宗棠並不支持為科名而讀書,而是勉勵他們要治有用之學、成經世之才,特彆強調「耕田讀書」這兩件事都不可偏廢,把「勤耕讀」作為傳家之本。同治五年(1866年)太平天國戰火徹底熄滅,身為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將家眷接到福州,打算過一段安定團聚的日子。然而,朝廷三道聖旨,急如星火,將他調任陝甘總督。左宗棠無奈,只好打發家人回老家長沙。臨別之際,左宗棠經過深思熟慮,寫了兩副楹聯教育子侄後輩:「要大門閭,積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讀書」「縱讀數千卷奇書,無實行不為識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還是耕田」。從這兩副楹聯來看,左宗棠對於耕讀傳家、知行合一的重視,躍然紙上。



《左宗棠家書》

子無「驕嬌」氣 後輩多專家


左宗棠及其夫人的身教言傳,延續了左家耕讀傳家、知行並重的家風。左宗棠子孫後代,未曾出現過膏粱紈絝、危害國家社會的不肖之徒。


左宗棠雖然位高權重,但後代並未沾染官場習氣。長子孝威、次子孝寬、三子孝勛、四子孝同,均受左宗棠「謹慎交友」「力克浮華」等治家理念影響,雖出身顯赫,但並無「驕嬌」二氣。長子左孝威,跟隨左宗棠,在軍中做了一名隨軍文書。行軍中,左孝威衣食住行與普通軍士一般無二,沒有絲毫特殊。進軍新疆時,左孝威即便感染風寒也沒有要求特殊照顧,並最終病重,送回湖南老家不久後就去世了。次子左孝寬立志學醫,經過潛心研讀醫書、經年累月的實踐,終於成為一位頗有名望的郎中,並發揮一技之長,免費救治了不少鄉鄰,受到貧苦老百姓一致讚譽。四子左孝同通過勤學苦練,成為了著名的金石書法家。


「治有用之學」「成經世之才」。受這一家訓的影響,左宗棠的孫輩以後很少出仕為官,多在各自領域潛心研究、勤奮耕耘,卓有建樹。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是我國腐蝕與防護領域的著名科學家。他對科研有執著的追求,常常對身邊的同事說,「努力是向科學進軍的唯一保證」。正是憑藉這樣的精神,他攻克了裂縫腐蝕機理這一世界性難題,把我國對應力腐蝕的研究推上了一個新台階。曾孫左景鑒,是著名的外科手術專家,上世紀60年代與黃家駟、裘法祖、吳階平並稱中國外科「四把刀」。上世紀50年代,左景鑒放棄了上海優越舒適的生活,響應國家號召,前往重慶艱苦創業,籌建重慶醫學院(今重慶醫科大學)和附屬醫院,為建設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貢獻。據左宗棠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易小武介紹,左宗棠嫡系後裔人丁興旺,目前已延續至第九代,後人達數百人。這些後人秉承祖訓,大多投身於教育、科研、醫療、文化、藝術等領域,出了數十位知名的專家學者。



左景伊


左宗棠所倡導的家規家訓,還深深地影響著左氏族人。時至今日,對仍生活在湘陰縣左家公式的左氏族人而言,他們不僅因此地誕生了左宗棠這樣的「大人物」而自豪,還在用實際行動傳承和詮釋著左氏家風。左迪安,是左宗棠的出生地新光村左家公式人,高中畢業後拜師學習中醫,並多次自費到長沙市進修,最終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鄉村醫生。在他的教導下,他的兩個兒女,也選擇學習並從事園林綠化、醫療護理等實用專業。


(來源:《贛西晚報》·田夏 胡靜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的精彩文章:

【國學知識】大唐詩人的精神信仰:學佛參禪
【閩都風土】福州全牛皮箱製作技藝「驚艷觸網」
【他山之石】博物館如何為襁褓中的嬰幼兒服務?——美國托萊多藝術博物館將觀眾服務延伸至最年輕的觀眾群體
【家風家訓】移孝即忠養廉惟儉 義方是訓經正則興——鄭義門裡的家風故事

TAG: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